1. 首页 > 科技

立秋时间是怎样准确计算出来的?(立秋的具体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

立秋时间是怎样准确计算出来的?(立秋的具体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

立秋的具体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从公历2008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08年2月4日

http://hi.baidu/985837/blog/item/de7f3c4f2e03013faec3ab7d.html

百度里面有更详细的答案,楼主不妨去看看。

立秋时间怎么算?

第一位网友的错误实在有些严重,希望一楼的网友参考百度百科。

二楼的网友说的是正确的,但是可能和楼主的问题有些偏差。

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节气,指的是太阳黄经到达135°的那一个时刻。这样的话就很容易的处理球的时间了吧,一般都在8月7日或者8日。造成的误差是因为历法和地球轨道的略微偏差。楼主也可以通过天文软件进行查询。

不过对于楼主的民谚,恐怕并不是指的是立秋这个节气,而是气象学的入秋。

现在的天文学的观测水平已经可以预报未来几万年立秋的准确时间,并且可以精确到秒,但没有听说过用这样的放来预报气候的吧。

如果是气象学上的立秋那就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早入秋,说明北方冷空气势力比较强,那就会导致入秋后气温快速下降。如果晚入秋说明北方冷空气势力比较弱,这样的话入秋后温度下降会比较慢。

回补充提问:

立秋是怎么回事我已经解释过了,太阳黄经是135°的那一个时刻。

作为一名普通的天文爱好者,立秋的时间自然可以计算,但是非常麻烦,首先要知道春分的时间,然后地球轨道的近地点,偏心率,用开普勒第二定律就可以计算了。

不过事实上不用这么麻烦,楼主只需要用一个天文软件就可以很简单的查询,比如Skymap和stellraium都有这样的功能,而且可以精确到分钟。

不过在强调一次,楼主的那句民谚的立秋指的气象学上的入秋,而不是立秋这个节气。

立秋的早晚怎样计算?

本来所谓的早立秋和晚立秋是指立秋的时间出现在上午或者是下午。出现在上午,我们说是早立秋,出现在下午是晚立秋。

因为今年立秋时间在8月7日23时41分,属于晚上,当然应该算晚立秋,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但是网上又有不同的说法。

说法1:8月7日就立秋,属早立秋

网友xiao说,往年通常的立秋日为8月8日,而今年的立秋日7日就到了,今年立秋的时间比往年平均要早,因此显然属于早立秋。

说法2:夜间立秋,当属晚立秋

网友kang的观点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意见,他说,看早立秋和晚立秋,并不是和8月8日这个日期来比,而是指的入秋的时间在早晨还是晚间,今年立秋时间在8月7日23时41分,应该算晚立秋。

说法3:农历已属子时,应算早立秋

农历的算法的确令人头疼,有网友较真到底,他说早秋晚秋是农历提法,而按照农历算法,23:00-1:00为子时,应该算早立秋。

中国古代怎么确定立秋的准确时间?

24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

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所以每个节气的阳历时间相对固定。

传统中国历法为阴阳合历,制订的准则有利用太阳的运动(日、年与节气),也有月亮的运动(月)。

为了让先民们能得知寒暑气候变化而决定农事进展或作为生活起居的参考,古代历法学家于是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个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每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24节气的来源,而这种节气的制订法称为“平气法”。   

然而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离太阳较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较远时则较慢,对当时制订此历法的中原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故自清代开始,另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24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此种节气制订法称为“定气法”。

由于一年的长度是用太阳的运行订出,24节气也是用太阳的位置订出,基本上,每一节气在每年中的日期变动不大。

然而,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为365.2422天,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为365天,因此每年会多出0.2422天(相当于5.8小时),节气的特定时刻也会每年“顺延”0.2422天;如此一来,累积4年后为0.9688天,几近一天,为修正之,故公历历法中有“闰年”制度,每四年会多2月29日一天。若顺延的结果,使得某节气的时刻越过午夜至隔日,或因闰年之故而提前到前一日,都会使节气的日期改变,但日期差异只会在三天内。   

因此,就是因为回归年长度与实际历年长度的些微差距,再加上公历历年的日期需随回归年实际长度而修正,所以节气就是相对固定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