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地球只是地球,地球还有其他地球,人类过了数千年,不断延续……我们一直以来目的为了什么活着?你说(地球还能供人类生活多少年啊?)

地球只是地球,地球还有其他地球,人类过了数千年,不断延续……我们一直以来目的为了什么活着?你说(地球还能供人类生活多少年啊?)

地球还能供人类生活多少年啊?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在几万亿年以前有人吗?人是不是经过灭亡然后再诞生然后再灭亡再诞生一直延续下去呢?

有可能

地球还有多少年毁灭?

科学家一直在说,终有一天地球会毁灭,行将消亡的太阳将像气球一样瀑炸,全球都将处于极度的高温之中,但是现在离地球焚毁至少还有70亿年,而且,首先它会变得非常非常寒冷。

如果你们认为这是遥遥无期的事情,根本不值得担心,那么你们就应该知道,至少有两位科学家已经断言地球已在走下坡路,它在生物学上的全盛时期几百万年前就已结束。华盛顿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唐·布朗利和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在其刚发表的新著《地球的生存与灭亡》中,根据最近的科学知识提出了一种故意刺激人的悲观设想。他们断言,不会有单一的“地球的末日”,它会表现为一系列不可逆转的灭亡:最后一头大象、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朵花、最后一个海洋和最后一条生命。

总之,他们说,我们生活在这个湿润的绿洲是这个星球激烈多变的生命中的一段难得而珍贵的平静时期——在它从炽热的高温中轰轰烈烈地诞生到它向烧成灰烬并在太空消散的漫长衰变过程中一眨眼的功夫。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事情吗?布朗利说,“如果让人们认识到生活在空间与时间中是多么可贵……因而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环境,其实是一件好事情。”

科学家们说,当今时代,恐怖袭击时有发生,战争迫在眉睫,穷人忍饥挨饿,还有突发性的悲剧以及其他令人担忧的紧追问题,必须(现在)就研究遥远的未来,以了解和确定我们自身在这一宏伟规划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像所有关于世界末日的看法与预言一样,这一预言也离不开猜测。有一些科学家对布朗利和沃德的结论持有异议。

西南研究所的戴维·格林斯普因说,他们对自己预测未来的能力“有些过于自信”。格林斯普因专门研究像地球这样的星球的气候模型。

他说:“这些模型存在巨大的未知数。”布朗利和沃德的设想“只是未来的几种可能性之一”。

这种学术争论(如果你愿意,也可称作末日之争)反映了一门叫作天体生物学学科的兴起,它所研究的是宇宙的生命。其内容包括星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演变。

只是到最近,科学家们才开始探索决定地球如何运转的极其复杂的体系,以及无数相关的可变因素。例如,布朗利、沃德和格林斯普因便是融汇了地质学、海洋学、生物学、大气科学 、天文学和其他学科的最新的证据。他们还参考了从金星和火星等邻近星球收集的材料,以及许多像太阳这样的许多星球的生命周期。

布朗利和沃德说,有两个最重要的变数主宰着地球和生命形态。其一是温室效应中的二氧化碳,它能影响全球气温。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他们在书中写道:“如果地球环境最终滑向亿万年前的简单的生态,历史将开始向后倒退。从生物学角度说,地球早已是日过正午——也许早在3亿年前就开始衰变。

还有一个变数是人的干预。格林斯普因和同事对这一因素的重视超过沃德和布朗利。

格林斯普因在其即将出版的新著《孤独的星球:外星生命的自然哲学》中指出,如果人类能够逃过下一个冰河期的劫难,在遥远未来的一种文明将可能通过利用(比如说)绕轨道运转的太阳镜来延缓最终的升温。另一位科学家甚至设想发明一种技术,来“激活”像太阳一样的星球,并延长其生命。还有一些人则在考虑逃避劫难的办法,如重新设计外层空间的星球或小行星,造成可居住的安全岛,或是逃住另一个星系。

但是沃德和布朗利提醒说,容易或保险的出路是没有的。他们写道,我们最好还是充分享受这个“美丽、多姿而富饶的灿烂夏天”。

《只有一个地球》课文从地球,地球上人的活动,地球,

课文从地球( 美丽 ),地球上人的活动(毁灭),地球(渺小),没有第二个可以提供人类居住的(家园)四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概况,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刚从网上查来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