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人智商要交税,数据坏了换一根就能充电了,还傻乎乎研究测试自言自语说到底发生什么充不进电!(你缴纳过智商税么?)
你缴纳过智商税么?
看了题目之后,我就有点懵了,心想难道最近国家新出台一个税目,还是哪个国家这么奇葩弄出这么一个奇葩的收税方式来从人民的手中挖些钱出来。于是忍不住就百度了一下,就突然明白原来智商税指的是这个:我们因为各种原因或者是知识少,或者是贪念,或者是诱惑等等我们为了自己购物而付出的代价。
回头想想自己这么多年来有没有交过智商税,发觉还真有一些。
那时候我还是小学的时候,那时候就非常流行记忆法,偶尔间在某个书摊上发现了这么一部书籍,顿时兴高采烈的,手舞足蹈,那时候我一定在想以后妈妈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于是便买下了这么一本记忆大师的书。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不错,可是真的用在生活学习当中就不行了,它在里面提出了一些联想记忆法,听起来是挺好用的,效果却是相差甚远,用联想记忆法倒不如读多几遍,理解了之后深刻。
在我高中的时候,就是淘宝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我那时候好奇,想买个望远镜,于是就淘宝了,淘宝之后发现好多东西,然后看评论,看销售量,都不错就买下了一个单筒望远镜,这个望远镜我现在也放在我的身边,因为真的是挺记忆深刻的。在淘宝下单之后,每天都紧张地等待快递的电话,于是等了几天终于到了,拆开后发现原来我第一次网购买下来的望远镜原来是假货,连说明书都是商家自己印上去的,整本说明书透着一股假的劲。然后我用了一下望远镜,坑爹了,最多就是望那么50米左右的范围,再远就看不到了。这智商税交得让人瞬间无语了,真是初出牛犊不怕虎,凭着好奇还有大胆在未知的网络上购买商品。
接着就是我大学毕业的时候,被人劝着去考研,那时候的我根本没有想过要考研,只是想着怎么办法去过六级,到最后就是没有忍住这样的一种诱惑,去买了几本考研的书准备看看去考研,还告诉了爸妈,于是家里人都以为我是准备考研了。可是当我用着考研的书的时候,我发现考研不是我想像当中那么简单的,即便是MPACC也一样,而且MPACC学费很贵,学出来根本就对工作没有特别大的用途,只能是当考个证,然后熬几年才出来找工作,于是我就瞬间明白了,我又交智商税了,虽然不多,但是结果就是这样,浪费了。
有什么智商税,阅历税的例子
所有的留学申请中介都是典型的收智商税!
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特别是无法看懂基本英语、没有任何研究能力还想留学的学生而言,中介却还是有用的,这种情况必须缴纳智商税)
1.所谓中介干的事情无非就是几篇加起来几百个英文单词的文书,加一些申请表。这些就收费好几万,很可能还搞不好。而这些文书,首先其实很多学校都是明令禁止中介代劳的!(很多学校官网有写,PS不允许代笔)所以这个意义上讲中介的工作几乎要踏上违法的红线了。同时,这些工作的工作量其实很小,也很简单,只是在市场上被中介描述的复杂了。那很多小白学生不清楚怎么申请,怎么办?其实一切一手信息都在学校官网上!中介给你的都是传来传去的二手信息,而且错误率很高。
2.硕士博士阶段的申请,一定要突出对个人专业能力的挖掘,以及对要申请的项目官方网站上资料的深度挖掘,这是非常个人化和专业化的事情,重点在于专业而不是去掌握中介擅长的某种所谓的申请流程和投机取巧的所谓窍门。
对专业的了解要结合具体项目看,也就是要花一定精力研究学校官网、教授、学术流派和氛围等,同时结合自己情况来写PS。而中介绝对没有能力做这个事情,他们的从业人员并不可能有某个专业的深厚背景,也一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校毕业(否则就不来做中介了),他们把个性化、有深度的申请做成了标准化的商业流程。所以,一般只是给学生一个很general的放之四海皆准的模版去海投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73733,而海投恰恰是严重减分的行为!因为缺乏对具体项目的贴合和深度挖掘,这点是极其必要的。
明确的说,申请的本质是挖掘自己的专业能力,深挖对方的项目、官网等,并把自己与对方项目的契合在申请书里体现出来。申请强调的是专业上的专业,而不是所谓中介告诉你的什么门道或者申请方法。
大多数中国学生申请英国美国,整个过程中都没看过项目官网,都没看过项目介绍的原文,而是靠中介拿来的不准确忽悠人的中文材料!懒惰啊!这样怎么能不被收智商税?
我的i458充电器坏了,配个直冲 怎么显示数据传输什么的,不充电,换几个还是这个情况
检查手机版本,是否属于行水货混刷版本。。。。。
为什么快充充电器就换了一根数据线后,用了一段时间就不能快充了,是
手机要能够有快充功能,需要支持快充功能的充电头,大电流低内阻数据线,还必须手机内部充电控制电路支持,这三个条件都符合要求,才能在手机低电量下,拥有快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