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手里拿朵菊花什么意思?(为什么祭奠去世的人要用菊花?)
为什么祭奠去世的人要用菊花?
菊花的哀悼含义来自国外
很少有人意识到,用菊花扫墓如同用玫瑰表达爱情一样,其实主要是“西俗东渐”的结果;而更少会有人知道,菊花是从中国遍及世界的。
欧洲的词典上出现“菊花”一词,大约是17世纪末荷兰人在经商时将其从我国引入之后,18世纪菊花传入法国,而后19世纪中期又被引入拉丁美洲……以致遍及全球。
欧洲的词典上出现“菊花”一词,大约是17世纪末荷兰人在经商时将其从我国引入之后,18世纪菊花传入法国,而后19世纪中期又被引入拉丁美洲……以致遍及全球。
在欧洲,菊花栽种得最多之处是墓地,因为欧洲的传统文化认为菊花是墓地之花,如果做客或送人的话,此花是万万不可携带的。在拉丁美洲,菊花也有“妖花”之称。可见其在西方的地位。
又有消息报道,中国的菊花大量出口至东邻日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海相隔之遥,搭上这些保藏运输的高昂费用,居然也能获利颇丰;这是由于日本对菊花需求量之大以致日本国内供不应求。在日本,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离世,也常常要用到两三万枝菊花;更何况一个墓地每年对菊花的需求量。
在国外是如此;而在菊花的故乡中国,它为什么又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含义呢?
“儒文化”和“重阳节”诠释菊花内涵
与国外迥异,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层含义,一是高尚的气节;二是吉祥长寿。
和道家的“师法自然”相反,儒文化讲究的是“比德”,主观地以自然山水来对应人的品行。菊花即以它凌霜而放,西风不落的傲骨和其“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气度被赋予了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另外,菊花开放在九月,“九”是单位数中最大的数,被称做“至数”、“阳数”,因而菊花与九九双阳相叠的重阳一样,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寓意。“采菊东篱下”是为了食取菊花的保健功效以健康,“悠然见南山”也照应了“寿比南山”之意。
可见,古代是以菊花祝福或赞赏活者;而今则是用其悼念故人。
为什么人死后要送菊花
在拉丁美洲,人们将菊花看作一种“妖花”,只有人死了才会送一束菊花。
可是在我们中国,菊花有很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
菊与梅、兰、竹,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菊花不仅是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而且被赋予了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
一 隐士的象征
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正是体现了他对羡慕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二、斗士的象征
一改菊花隐逸者形象的,当然要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了。“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同时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菊花也成为战士的代表。
三、伤感的象征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菊花,在她笔下成了抒发情思的对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瘦”字抒发内心对久别丈夫的感受。
四、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故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故诗人一般都赞赏其凌寒的品格例如: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也有因风雨关系而散落的。宋朝有“王苏改诗”的故事,见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说的是苏东坡有一次去相府拜见王安石,刚好王不在,只见案上有咏菊诗,只写下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认为菊花即使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步原韵,续写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读过苏东坡有嘲笑之意的续句以后,觉得苏东坡观察不够全面。后来二人政见不和,苏东坡被贬滴黄州。苏到黄州后,一天正值风雨交加,苏与友人在菊园赏菊,亲眼看到了落英缤纷,“满地铺金”的场面。这时才懂得了当初错批了王安石,还是自己见识不广。
为什么死人要送菊花
离去的人,生前喜欢菊花,,当然可以送!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还随活人进去那,,正常哈
寓意:菊花开在秋天,万物肃杀,只有菊花独立于秋风中。它代表了一种人的品质气节。
屈原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人死后为什么要摆菊花
关于插菊花的习俗,也是来自于日本的一个传说。在日本古时候,春天里,为了祭祀农神(当时在日本民间的化身是一只鸽子,《古事记》描述此神“上光高天原(齐国),下照苇原中国(日本)”),农民们纷纷采集菊花(其实,有部分日本人祖祖辈辈都没有菊花,这是很悲剧的一件事),并插在头上,以表示对农神的尊敬。由于这个习惯很普及,大家便在后来把这个习俗叫做插菊花,以至于干菊出现后,一年四季都有插菊花的习俗。那么为什么要这样的祭祀呢,在日本传说里,如果不在秋天被插菊花的话,在春天,第九天大魔王就会出来肆虐,他的魔力无边,可以使妇女无法生育,使男人也能产子,还可以破坏农作物(这是自然灾害对古人的影响吧)。于是便有了这个习惯,由于第九天大魔王没有性别而且头部和鸽子很像,所以后来被简化成鸽子的形态受到人们的祭祀。可惜的是,这个习俗并没有延续至今,只保留了插菊花的习惯,而这个起源的传说却被人们遗忘。当然,说道起源,这还是来自于中国插茱萸的习俗,据《西京杂记》中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在传入日本的时候,由于日本使者来进贡的时候没有弄清楚茱萸是什么植物,便草草用菊花代替了。 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拥有超俗的高贵情操。只是这份脱俗的气质,往往被误认为是高傲。所以异性害怕自讨没趣,而不敢向你表示心意,或与你交谈。 白菊花通常也用来表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