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问利众生?(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什么意思)
-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什么意思
- 在佛语中:“感化众生”的前一句和后一句是什么?
- 佛教中讲佛门弟子只要诚心念佛:舍私利,济众生,放下一切恩怨,来世就能成佛.那试问:这样做也是害怕自己堕入三途,才那样刻意去做的,这在细看来还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吗?
- 怎样广积阴德,改善命运?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什么意思
菩萨度众的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一、布施摄
有财施、法施、无畏施。
二、爱语摄
慰喻语 庆悦语 胜益语
三、利行摄
菩萨以身口意三业之善行,利益众生,使其欢喜信受佛法,即是利行摄。故凡利益众生之事,无不尽力而为,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冤亲平等的大慈悲心,积极修利他之行,得到众生之尊敬与信赖,使其信乐佛法。
四、同事摄
普度众生,不仅要修布施、爱语、利行三种方便法门,更进一步须和光同尘,与其同行,随其所乐,行同事摄。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以大慈悲、大愿心与大智能,与众生同行所好之事,以此方便因缘循循善诱,令其同沾法益,趣入道果。
在佛语中:“感化众生”的前一句和后一句是什么?
达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感化众生。亦无化相。此为自行,. 复能利他,亦能庄严
佛教中讲佛门弟子只要诚心念佛:舍私利,济众生,放下一切恩怨,来世就能成佛.那试问:这样做也是害怕自己堕入三途,才那样刻意去做的,这在细看来还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吗?
不是的.. 虽然看起来都是私利..可你想下..我们追求财富.地位.这些私利..一直追求这些只会让我们变得贪婪..让我们变得自私..这都是不好的品质...
出家人追求的不是财富地位..他们追求的是离开这个世界..去1个清净没有仇恨.没有苦难的世界...
佛教中经常说以慈悲为怀...出家人不单不追求财富地位..他还很慈悲的把自己的财富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佛教中的极乐世界其实是1所学校.. 你去后不是去享受.不是去住5星级大酒店..而是去学习..去学习1些他们应该学习的课程..听佛讲经..当你学习好后..你又会回到这个世界来..普度1些还在受苦的众生们...
所以看起来2个都是追求对自己有利益的事..可佛教追求的是好利益..而别人追求的利益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堕落..
怎样广积阴德,改善命运?
看《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是书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其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在《了凡四训》里,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
香港中华道德学会赞美袁了凡以“改造命运的精神,创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光明前途”,称此书是创造幸福的宝典。(5)曾国藩对《了凡四训[2] 》最为推崇,读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6)胡适先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在这本书中,袁了凡将自己一生的经历完完整整的写了出来,谆谆告诫儿子,我就是这样把命运给改了的,你按照我说的去做,你的命也就改了。这太震撼了!说的很简单,但是仔细一想,把“命”改了,这不是开玩笑吗?中国人的骨子里,始终存在一个观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