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同样的温度为什么小的产品表面脱碳?(急求热处理脱碳原因)

同样的温度为什么小的产品表面脱碳?(急求热处理脱碳原因)

急求热处理脱碳原因

热处理脱碳的原因如下:

钢表面的碳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工件表面逃逸到炉膛中去了。钢的碳含量越高、热处理温度越高就越容易脱碳。440C(即9Cr18)含碳量0.8-1.0%,含Cr约18%左右。由于该钢碳含量太高,所以本身就易于脱碳,再加上热处理时的温度很高(常规淬火温度1020度左右)如果没有保护措施便很容易脱碳了。

遇到热处理脱碳时,建议试一下用可控气氛炉热处理或热处理前给工件表面涂上保护层,能够有效防护热处理时碳脱离。

同样的温度环境 为什么金属表面容易结露

我们知道,结露的原因,就是当某一物体温度较低时,在空气中的水蒸气与该物体接触时液化而成,金属,我们知道,它除了导电性能很好之外,导热性也很好,这样就导致了金属上的热能会很快转移到其他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现实中触摸金属,总有冰凉的感觉,其实不仅仅是金属,只要是导热性能好的,例如玻璃,都会出现这种感觉。

总的来说就一句话,由于金属本身导热性良好,因而温度较周围环境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较易液化成小水滴,聚集后就成了露了。

为什么热处理淬火会脱碳?

因为热处理淬火在氧化性介质中加热,表面会发生氧化作用使零件表面碳的质量分数减,造成表面脱碳。

表面脱碳层的深度超过最后加工的留量就会使零件报废。表面脱碳层深度的测定在金相检验中可用金相法和显微硬度法。以表面层显微硬度分布曲线测量法为准,可做仲裁判据。

软点加热不足,冷却不良,淬火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托辊轴承零件表面局部硬度不够的现象称为淬火软点。它象表面脱碳一样可以造成表面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的严重下降。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

扩展资料

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

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前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盐类介质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

大体来说,它可以保证和提高工件的各种性能 ,如耐磨、耐腐蚀等。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

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 ;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另外,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合金钢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不锈钢;工模具则几乎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使用。

材料的脱碳是怎么一回事呢?

脱碳是指钢的含碳量减少的现象称为脱碳。

脱碳是扩散作用的结果,脱碳时一方面是氧向钢内扩散;另一方面钢中的碳向外扩散。从最后的结果看,脱碳层只在脱碳速度超过氧化速度时才能形成。

当氧化速度很大时,可以不发生明显的脱碳现象,即脱碳层产生后铁即被氧化而成氧化铁皮。因此,在氧化作用相对较弱的气氛中,可以形成较深的脱碳层。

对于绝大多数钢材料而言,脱碳现象会导致钢材料的性能变差,故将脱碳层看作钢材料的一种缺陷,尤其是对于某些特种钢(如工具钢、轴承钢、高速钢等)而言,脱碳层更是严重地影响其性能。

钢材料表层中的C元素被氧化后将会形成脱碳层,体现在化学成分上脱碳层的碳元素含量比正常组织较低,体现在金相组织上脱碳层中的渗碳体(Fe₃C)的数量比正常组织中少,体现在力学性能上脱碳层的强度和硬度比正常组织低。

扩展资料

影响脱碳的因素如下。

(1)炉气成分  

在炉气成分中,脱碳能力最强的是H₂O(汽),其次是O₂、CO₂,H₂较弱。一般来说在中性介质或弱氧化性介质中加热时,可以减少脱碳。

(2)加热温度  

钢在氧化性炉气中加热时,既产生氧化,也引起脱碳。在700~1000℃的高温下,由于表面氧化皮阻碍碳的扩散,脱碳的速度比氧化要慢。

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氧化和脱碳的速度都加快,而此时氧化皮丧失阻碍功能,脱碳进行得比氧化更为剧烈。如GCr15钢在1100~1200℃温度时,会产生强烈的脱碳现象。

(3)加热时间  

钢的加热时间越长,脱碳层越厚;当厚度达到一定值后,脱碳速度将逐渐减慢。

(4)化学成分钢的含碳量越高,脱碳倾向越大

W、Al等元素使钢脱碳增加;Cr、Mn等元素则能阻止钢的脱碳。一般来说,用于减少氧化的措施,同样也可用于防止脱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脱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