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背景故事:两个邻居的“友好”谈判

1858年,清朝和沙俄这两个邻居,因为一块地盘的问题,坐下来谈了谈。那时候,清朝正忙着应付太平天国起义,沙俄一看,哎呀,机会来了!于是派了个叫穆拉维约夫的家伙,跑到黑龙江边的瑷珲城,跟清朝的将军奕山谈判。谈判桌上,穆拉维约夫一脸“我这是为你好”的表情,说:“你们清朝现在这么乱,我们沙俄帮你们看着这块地盘吧!”奕山一听,心里直打鼓:这哪是帮忙啊,这是明抢啊!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条约内容:一场“慷慨”的割让

《瑷珲条约》就这么签了。条约里说,清朝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沙俄。哎呀,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相当于把好几个北京城那么大的地盘拱手送人了。更搞笑的是,条约里还说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是“中俄共管”。奕山当时可能想着:“共管就共管吧,反正我们也没空管。”结果呢?没多久这块地也归了沙俄。这哪是共管啊,简直是白送!

后续影响:一个“慷慨”的教训

《瑷珲条约》签完之后,清朝的地盘一下子缩水了不少。沙俄那边倒是乐开了花,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不过呢,这事儿也给清朝提了个醒:别光顾着内斗啊,外面的狼可都盯着呢!后来清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加强边防建设。可惜啊可惜,这时候已经晚了点儿了。《瑷珲条约》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让人心痛的记忆。不过话说回来,这也算是个教训吧——邻居之间谈事情得留个心眼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