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如何快速的做加速度之类的题 加速度题

如何快速的做加速度之类的题加速度题

高一物理加速度的典型题和解题技巧

1.一个质点做方向不便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速度方向相

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0,在此过程中( )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0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0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0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0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2.如图为某物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物体在前4S的运动情况,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物体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C.物体在前2S内做减速运动

D.物体在前2S内做加速运动

3.如图所示,滑块由静止从A点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至下面底端B,之后在

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于C点。已知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不

变,AB=4m,BC=6m,整个运动用了10S。求滑块分别沿AB、BC运动的加

速度。

B、C、0.55m/s~、0.33m/s~]

1.B 因为开始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物体速度始终增加 ,之后虽然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加变慢,但速度还是漫漫变大(加速度指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而当加速度为0时,速度不再变化,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则不断增大,所以B正确.

2.C 物体先做正方向的匀减速运动,再做反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前后相反,但大小不变.所以最后物体回到原点.

3.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物体到达B点是速度最大.整个过程平均速度为1M/S.所以AB段运动用时4S,BC段用时6S.V(平)=(V(A)+V(B))/2=(V(B)+V(c))/2.又A点和C点速度都为0M/S.所以B点速度为2M/S.由此可得,B加速度为B、C、0.5m/s~、0.33m/s~

汽车启动后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5s内行驶了9m,则它第7s末的速度是14m/s;它在头5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如何求这种已知1秒时间行驶多少路程,计算加速度的题?

1.汽车启动后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5s内行驶了9m,则它第7s末的速度是14m/s;它在头5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解:因为s=v0t+at^2/2

所以:9=a*4+a/2

a=2(m^2/s)

它第7s末的速度:v=at=2*7=14(m/s)

它在头5s内的平均速度:v=s/t=at^2/2/t=at/2=2*5/2=5(m/s)

2.1s和3s时,0.5m

1.空降伞兵从飞机跳伞,最后降落伞匀速下落的速度是6m/s.为保证安全着陆,空降兵平常经常从高台跳下进行模拟训练,跳下时的加速度为10m/s2(单位是米每两次方秒),那么训练时高台的适合高度为多少米?

2.A,B两只点均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通过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则其加速度之比____,末速度之比____

1.

6=10t-->t=0.6

h=gt^2/2=10*0.6^2/2=1.8

2.s1=a1t^2/2,s2=a2t^2/2

s1:s2=1:2 -->a1:a2=1:2

v1=a1t,v2=a2t

v1:v2=a1:a2=1:@

明天好好考!

怎样提高做数学题的速度

做题速度慢的大部分原因:

1、题目不熟练

造成对题目不熟的原因大概有这么三个:对知识点本身不熟悉、解题思路不熟悉(思维不熟)、分析能力不足

2、能力不足

计算能力不足、写字速度慢、阅读速度慢、接受信息能力不足(即不了解题目表述涵义)

3、性格原因

马虎、粗心都可以归结于急躁,很多同学读题时快速读完却不了解其表达内容,或者是还没读完就开始写答案了,往往要反复回头,浪费时间。或者干脆做错。

4、做题习惯

很多同学拿到题闷头就做,事先考虑都不考虑,发现做错了才回头看。也有的同学看到题目不认识,就犹豫要不要先做,导致不知不觉的浪费时间。

训练方法:

1 、做题训练

在选择题训练上,减少死记硬算,多加入思考的比重。处理选择题上,思维和技巧摆在第一位。要充分利用题目和选项之间的暗示,多比较少计算,多动脑少“动手”。如特殊值的代入、选项的代入,多用直接法(直接理解)、排除法(选项逆推)等,少从头到尾死算。选择题是只考虑结果而不考虑中间过程的题型,要始终本着“少算少错,多算多错”的道理,加大理解分析判断等比例做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也能大量缩短考试时间,即达到短期内提升成绩的目的,也达到提高做题速度的目的。

然后是中等题和简单题,我们要总结做题过程的思维和解答步骤,你会发现即使是不同的题型,在解题思路上有太多的相似点。把这些相似点总结出来,你会发现可以应用到各个题型。如理综的物理,几乎都是按照题目表述的步骤罗列表达式,然后联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如数学除了排列组合,其他题只要你能正确的用式子或未知数表达出题意,通过补充题目和所求差距,或寻找问题成立的前提条件(正向推导和逆向推导),都能够把试题拿下。

2、做题训练注意的几个问题

量大且持续时间长

这里说的不是总量,而是每一次训练的时候题量必须要够,连续做题的时间要长,而不能浅尝辄止。在训练及选题的过程中,最好要同科同类。

掐时间

每一道题或每一套题都掐好时间,前面刚开始做题的时候可以放慢一些,多训练解题思维。总结完解题思维后,要尽量缩短做题时间。然后通过做模拟卷的时候,至少缩短规定时间的10~30%左右(最后一道大题若不会做可留下相应时间)。

3、能力的训练方法

这里针对计算、写字慢、阅读有问题。计算能力不足是由于逻辑推导能力不足所导致的,这一点在短时间内只能通过大量的计算推导来提高。在训练的时候同样多思考式子之间的转换与关联,多观察同样、不同的字母之间所代表的含义以及转换关系。至于写字速度慢,先弄清楚自己为什么写的慢,然后逐步加快即可。阅读慢或者记不住的同学,平时多朗诵,多读适中篇幅的一些文章或题目,逐渐加长即可。

4、性格

平时训练时一个字一个字的念题目(或默读),在做题的时候强迫自己规范好草稿。不要东一块、西一块的乱写,把草稿当作作业来写。如果好动的同学平时做题的时候可以强迫自己不断继续坚持做下去,短期内养成“稳当”的特点即可。

5、通过做题来养成正确的考试习惯

刚开始训练时,做题时要讲究一看二想三动四回顾。先看清题意,再思考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关联,然后才动手,最后总结。当习惯了这些步骤后,就能快速答题了。切忌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解题思维之前,一拿到题就闷头做。当你掌握一定的思维和技巧,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思维时,才能一拿到题,就开始动手。

求加速度的几种方法

用牛顿第二定律F=ma,先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再除以物体的质量即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用物体的末速度减初速度的差除以时间即可.用物体运动的v-t求: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的加速度.用公式v0*t+1/2at^2求解做匀变速运动时用速度改变时除以所用的时间.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时用公式a=(v1^2-v0^2)/2s.v1为物体的末速度,v0为物体的初速度,s为该过程的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