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佛家吗?谢谢 佛家七宝
佛家和佛教
佛家,讲究静心领悟,
讲得是缘
缘到则来
缘尽则去
佛家的大致,可从茶中看出,静心,若无静心,很容易偏激
佛家特别强调对心性的修炼,结:"儒家执中,道家守中,佛家守空",所以,"空"字最为重要 ,
佛教
小乘追求的是个人的自我解脱。大乘宣传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把成佛度世、建立佛国净土作为最高目标。在修习方面,大乘提倡以"六度"为主要内容的菩萨行。
六度,就是六种从生死此岸到达涅磐彼岸的方法或途径。包括1、布施;2、持戒;3、忍、4、精进;5、定;6、智慧。
"布施"是指施与他人财物、体力和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积累功德,直至解脱的一种修行办法。"持戒"指遵守一切佛教教义所允许的思想、言行,屏弃相反的行为。"忍"则指安于苦难和耻辱。"精进"指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用功修炼。"定"指为获得佛教智慧或功德、神通而修习的心专一境的功法。"智慧"指以"假有性空"理论去观察一切现象的特殊观点和方法。
你妈妈若没有专心静心,那么去做佛教的表面。若布施,那么将会浪费钱财物力
大体上我觉得佛家比较好,佛家优点:佛家需要静心,对人比较好,有益处
佛教优点在于放松自我,
但佛家缺点:很难可以做到真正的静心,不过这也算是优点,因为它难所以不容易误入“歧途”
佛教缺点:相对于佛家,佛教较为简单,但同样容易迷信过头,需要控制力,自制力!
选我吧!
佛家和佛教有什么区别是先有的佛家还是佛教按中国说
佛教指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教法,以佛经戒律为准则。比如金刚经。
而佛家是佛教进入中国后所变异的产物,真正的佛教,在一千五百年就灭绝了,只是有许多菩萨还在宣扬释迦牟尼的教法,让他不灭绝,佛的教法是:正法一千年,相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佛教将从地球消失。现今距离有二千五百年,正,相,都过去了,进入末法有五百年。也就是说9500年后,地球上没有人承认学习佛教,佛教只是个传说而以。正法是指,有修有证的人,比如有六神通的阿罗汉,只要有阿罗汉证的人在,佛教就是正法住世,因为三界内除了佛教的人外,还没有哪种人或神是罗汉的对手(法力与智慧)。在正法一千年中,有许多人都证罗汉。
相法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用假的佛法对替换真的佛法,看起来像真的,其实是假的。比如,假装修行,骗取钱财等。
而末法,指相似于正法的相法也没了,而用自己的猜想或胡言乱语等邪见去替代佛法,比如,现在人说,佛教可能吃肉,可以吃什么三净肉等等。就是末法特点。
佛教起源印度,在一千多年前,也就是正法快灭的时候,中国人就到印度把佛经请到中国来,这一切都是因缘,你不信查查历史。可以说,真正的佛教绝对纯净的佛教是佛经,在末法时期只有靠自己能力去悟那些从印度取回来的佛法,而不是听谁说的,因为在一个既不是普萨行的人,也没有证阿罗汉果位的人,所讲的都不可能完全对。何况是末法。且我见许多人所传达的佛法里面参有水份。
佛家是中国人对中国佛教的称呼。
佛教是指对印度真正释迦牟尼佛教法的称呼。
儒家,道家,佛家,真的是一家吗
儒释道三家之别
儒家讲天理、道家讲论道、佛家讲如法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救世。
儒家讲天命、道家讲自然、佛家讲解脱。
儒家如小学、道家如中学、佛家如大学--宣化上人语。
儒家如粮店、道家如药店、佛家如百货商店--南怀瑾先生语。
儒家求君子、道家求逍遥、佛家求自在。
儒家弃小人、道家弃造作、佛家弃烦恼。
儒家表现于礼、道家表现于真、佛家表现于戒。
儒家执于境、道家执于心、佛家心境双亡。
三家虽别,但共同构成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学
出世与入世在佛家、道家、儒家和现代人的人生观中均有相关相近的地方,但也有区别。
1。现代人如果常说:用出世的态度或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这主要是态度方面的,或者说是世界观与人生观。就是人生在世,确实要很好地处理出世和入出的关系,要用辨证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才能有正确的答案。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做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当局者迷,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的看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时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
从另一方面看,一个人生在世上,只是一味地出世,一味地冷眼旁观,一味地看不惯,一味地高高在上,一味地不食人间烟火,而不想去做一点实际的,入世的事情,到头来也是“闲白了少年头”。这正像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要脱离地球一样。都说儒家主张入世,佛家,道家主张出世,其实也不尽然。就拿道家的庄子的思想来说吧,又何尝不是入世呢?唯有能否定,才有大肯定,只有丢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才能集中精力于真正有价值的大事。他的心是冰冷的,因为他的心已是白热化了。他为了深入这个世界,必须先走出这个世界,这就是道家的本色。
2。佛家谈出世入世:“出世”——遁入空门、清心寡欲、万世皆空;“入世”——步入烦世、宣扬佛法、弘扬文化。小乘佛法讲求出世,出世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的境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物我两忘,身外无我,我亦非我,无我无常,出世的终极目标在于渡己,即追求自身的解脱。与小乘佛法相反,大乘佛法讲求入世,通过入世修行,教化大众以求正果。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这主要是由于二者在人性是善是恶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所导致的,小乘佛法认为,人性本恶,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悟”,通过离开罪恶的尘世进行修行才可以祛除恶根,成就善果,这是一种悲观消极的态度。大乘佛法认为,人性本善,只是世间充满苦难,迷失了众生的本性,可以通过渡化,劝人行善,让众生摆脱苦难,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陧磐成正果。所谓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代表了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可以说,出世在渡己,入世在渡人。
3。其他如道家、儒家等等的出世入世也和上面两项差不多。如儒家讲气节。不以财富、权力、声望为追求目标,而讲修身、养德、济世。这是出世观和入世观的统一。由他人总结体会
儒家是一种入世的精神,而道家是一种出世的精神。
儒家入世之说,什么事情你要干预,你要参与,要认真,要投入;倡导进取的人生, 奋斗的人生,拼搏的,竞争的生活。
道家出世,其说,要超然通达,要放下、要淡然,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的境界。
看上去矛盾的理论其实是对立并统一的。我想人们应当有积极的生活,进取的态度,可是,也同样要用一个平常心,一个坦诚的心境。这样,人生才能过得快乐,洒脱。潇洒走一回。对待事业如此,对待感情也应如此,何必呢。以出世之心,为入世之事。
观音菩萨是道家还是佛家?
观音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
观世音菩萨(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1]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