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4,25,40,58 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求高一数学题200道
1.设集合 , ,则 = ___________, 的所有子集个数是_____. 2.若 ,则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4.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 5.函数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 6.函数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_. 7.函数 是________函数(用奇、偶填空). 8.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 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④ 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 9.已知幂函数 的图像经过 ,则 =____________. 10.函数 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 ,则 的值为________. . 1. (-3,4)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关于原点对称的坐标为__________. 2. 点B(-5,-2)到x轴的距离是____,到y轴的距离是____,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 3. 以点(3,0)为圆心,半径为5的圆与x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与y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4. 点P(a-3,5-a)在第一象限内,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5. 小华用500元去购买单价为3元的一种商品,剩余的钱y(元)与购买这种商品的件数x(件)之间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______, 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6. 函数y= 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7. 当a=____时,函数y=x 是正比例函数 8. 函数y=-2x+4的图象经过___________象限,它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_________,周长为_______ 9.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1,5),交y轴于3,则k=____,b=____ 10.若点(m,m+3)在函数y=- x+2的图象上,则m=____ 11. y与3x成正比例,当x=8时,y=-12,则y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 12.函数y=- x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及(2,___ )的直线,这条直线经过第_____象限,当x增大时,y随之________ 13. 函数y=2x-4,当x_______,y<0. 14.若函数y=4x+b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6,那么b=_____ 三.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3)和点(2,-3),(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判断点C(-2,5)是否在该函数图象上。 四.已知2y-3与3x+1成正比例,且x=2时,y=5,(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是什么函数;(2)若点(a ,2)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求a . 五.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2x+1的交点M的横坐标为2,与直线y=-x+2的交点N的纵坐标为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六.自学能力考查题(1)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一段课文: 学习一次函数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的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例如:函数y=2x+1的图象为直线l(见图13-54),因此,满足此函数式的每一对x,y的值都是直线l上的点的坐标,如数对(0,1)满足此函数,在直线l上就有一点A,它的坐标是(0,1);反之,直线l上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此函数式,如直线l上点P的坐标为(1,3),那么数对(1,3)必满足此函数式. 一般地,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是以满足y=kx+b的每一对x,y的值为坐标的点构成的,由于函数y=kx+b也可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这个方程的解和直线上的点也存在这样的一一对应关系. 以一个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之,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该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2)按你的理解解答下面问题: 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方程ax+by+c=0的直线如图13-55所示,请确定该直线的方程. 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4,0),P是第一象限内的直线x+y=6上的点,O是坐标原点(如图 13-56).(1)P点坐标设为(x,y),写出△OPA的面积S关于y的关系式;(2)S与y具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写出这函数关系中自变量y的取值范围;(3)S与x具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4)如果把x看作S的函数时,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这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5)当S=10时,求P的坐标;(6)在x+y=6上,求一点P,使△POA是以OA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1. 在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的集合可表示为
2. 若A={1,4,x},B={1,x2}且A B=B,则x=
3. 若A={x } B={x },全集U=R,则A =
4. 若方程8x2+(k+1)x+k-7=0有两个负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5. 集合{a,b,c}的所有子集是 真子集是 ;非空真子集是
6. 方程x2-5x+6=0的解集可表示为
方程组
7.设集合A={ },B={x },且A B,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8.设全集U={x 为小于20的非负奇数},若A (CUB)={3,7,15},(CUA) B={13,17,19},又(CUA) (CUB)= ,则A B=
9.设U={三角形},M={直角三角形},N={等腰三角形},则M N=
M N= CUM=
CUN= CU(M N)= 1.设全集U={1,2,3,4},且={ x2-5x+m=0,x U}若CUA={1,4},求m的值。
2.已知集合A={a 关于x的方程x2-ax+1=0,有实根},B={a 不等式ax2-x+1>0对一切x R成立},求A B。
3.已知集合A={a2,a+1,-3},B={a-3,2a-1,a2+1}, 若A B={-3},求实数a。
4.已知方程x2-(k2-9)+k2-5k+6=0的一根小于1,另一根大于2,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5.设A={x ,其中x R,如果A 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6.设全集U={x },集合A={x },B={ x2+px+12=0},且(CUA) B={1,4,3,5},求实数P、q的值。
7.若不等式x2-ax+b<0的解集是{ },求不等式bx2-ax+1>0的解集。
8.集合A={(x,y) },集合B={(x,y) ,且0 },又A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 已知集合,若,则( ) A. B. C. D.不能确定 2 不等式的解集是() A. B. C. D. 3 已知集合,那么集合为( ) A. B. C. D. 4 设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与的值为( ) A. B. C. D. 5 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6 若是两个简单命题,且“或”的否定是真命题,则必有( ) A.真真 B.假假 C.真假 D.假真 7 已知A与B是两个命题,如果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那么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 是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 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为(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10 已知全集U且,则集合A的真子集共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1 二次函数中,若,则其图象与轴交点个数是( ) A.1个 B.2个 C.没有交点 D.无法确定 12 设集合A,,那么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3 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14 下列命题为“或”的形式的是( ) A. B.2是4和6的公约数 C. D. 15 已知全集U,集合A,B,那么集合C是( ) A. B. C. D. 16 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17 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全体实数的条件是( ) A. B. C. D. 18 下列命题为复合命题的是( ) A.12是6的倍数 B.12比5大 C.四边形ABCD不是矩形 D.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9 若不等式的解集是,则 20 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是 21 已知全集U,A,B,那么 22 设二次函数,若(其中),则等于 23 已知,则实数 三、解答题(第24、25两题每题7分,第26题8分,第27题9分,共31分) 24 解不等式 6 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的值 27 已知集合A,B=,且,求实数的值组成的集合
高中知识点!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注意下列性质:
(3)德摩根定律: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的取值范围。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义域是_____________。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①反解x;②互换x、y;③注明定义域)
13. 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14. 如何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取值、作差、判正负)
如何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
15. 如何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值是( )
A. 0B. 1C. 2D. 3
∴a的最大值为3)
16. 函数f(x)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什么?
(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注意如下结论:
(1)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奇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两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奇函数的乘积是奇函数。
17. 你熟悉周期函数的定义吗?
函数,T是一个周期。)
如:
18. 你掌握常用的图象变换了吗?
注意如下“翻折”变换:
19. 你熟练掌握常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了吗?
的双曲线。
应用:①“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二次方程
②求闭区间[m,n]上的最值。
③求区间定(动),对称轴动(定)的最值问题。
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由图象记性质! (注意底数的限定!)
利用它的单调性求最值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区别是什么?
20. 你在基本运算上常出现错误吗?
21. 如何解抽象函数问题?
(赋值法、结构变换法)
22. 掌握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了吗?
(二次函数法(配方法),反函数法,换元法,均值定理法,判别式法,利用函数单调性法,导数法等。)
如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23. 你记得弧度的定义吗?能写出圆心角为α,半径为R的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
24. 熟记三角函数的定义,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25. 你能迅速画出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吗?并由图象写出单调区间、对称点、对称轴吗?
(x,y)作图象。
27. 在三角函数中求一个角时要注意两个方面——先求出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再判定角的范围。
28. 在解含有正、余弦函数的问题时,你注意(到)运用函数的有界性了吗?
29. 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图象变换了吗?
(平移变换、伸缩变换)
平移公式:
图象?
30. 熟练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和诱导公式了吗?
“奇”、“偶”指k取奇、偶数。
A. 正值或负值B. 负值C. 非负值D. 正值
31. 熟练掌握两角和、差、倍、降幂公式及其逆向应用了吗?
理解公式之间的联系:
应用以上公式对三角函数式化简。(化简要求:项数最少、函数种类最少,分母中不含三角函数,能求值,尽可能求值。)
具体方法:
(2)名的变换:化弦或化切
(3)次数的变换:升、降幂公式
(4)形的变换:统一函数形式,注意运用代数运算。
32. 正、余弦定理的各种表达形式你还记得吗?如何实现边、角转化,而解斜三角形?
(应用:已知两边一夹角求第三边;已知三边求角。)
33.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角时要注意角的范围。
34. 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
答案:C
35. 利用均值不等式:
值?(一正、二定、三相等)
注意如下结论:
36.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都掌握了吗?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等)
并注意简单放缩法的应用。
(移项通分,分子分母因式分解,x的系数变为1,穿轴法解得结果。)
38. 用“穿轴法”解高次不等式——“奇穿,偶切”,从最大根的右上方开始
39. 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要注意对字母参数的讨论
40. 对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如何去解?
(找零点,分段讨论,去掉绝对值符号,最后取各段的并集。)
证明:
(按不等号方向放缩)
42.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用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可转化为最值问题,或“△”问题)
43.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0的二次函数)
项,即:
44.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46. 你熟悉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吗?
例如:(1)求差(商)法
解:
[练习]
(2)叠乘法
解:
(3)等差型递推公式
[练习]
(4)等比型递推公式
[练习]
(5)倒数法
47. 你熟悉求数列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吗?
例如:(1)裂项法:把数列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之和,使之出现成对互为相反数的项。
解:
[练习]
(2)错位相减法:
(3)倒序相加法:把数列的各项顺序倒写,再与原来顺序的数列相加。
[练习]
48. 你知道储蓄、贷款问题吗?
△零存整取储蓄(单利)本利和计算模型:
若每期存入本金p元,每期利率为r,n期后,本利和为:
△若按复利,如贷款问题——按揭贷款的每期还款计算模型(按揭贷款——分期等额归还本息的借款种类)
若贷款(向银行借款)p元,采用分期等额还款方式,从借款日算起,一期(如一年)后为第一次还款日,如此下去,第n次还清。如果每期利率为r(按复利),那么每期应还x元,满足
p——贷款数,r——利率,n——还款期数
49.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2)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
(3)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组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
50. 解排列与组合问题的规律是:
相邻问题捆绑法;相间隔问题插空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多元问题分类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相同元素分组可采用隔板法,数量不大时可以逐一排出结果。
如:学号为1,2,3,4的四名学生的考试成绩
则这四位同学考试成绩的所有可能情况是( )
A. 24B. 15C. 12D. 10
解析:可分成两类:
(2)中间两个分数相等
相同两数分别取90,91,92,对应的排列可以数出来,分别有3,4,3种,∴有10种。
∴共有5+10=15(种)情况
51. 二项式定理
性质:
(3)最值:n为偶数时,n+1为奇数,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且为第
表示)
52. 你对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熟悉吗?
的和(并)。
(5)互斥事件(互不相容事件):“A与B不能同时发生”叫做A、B互斥。
(6)对立事件(互逆事件):
(7)独立事件:A发生与否对B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53. 对某一事件概率的求法:
分清所求的是:(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常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即
(5)如果在一次试验中A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A恰好发生
如:设10件产品中有4件次品,6件正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从中任取2件都是次品;
(2)从中任取5件恰有2件次品;
(3)从中有放回地任取3件至少有2件次品;
解析:有放回地抽取3次(每次抽1件),∴n=103
而至少有2件次品为“恰有2次品”和“三件都是次品”
(4)从中依次取5件恰有2件次品。
解析:∵一件一件抽取(有顺序)
分清(1)、(2)是组合问题,(3)是可重复排列问题,(4)是无重复排列问题。
54. 抽样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常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少时,它的特征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系统抽样,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多时,它的主要特征是均衡成若干部分,每部分只取一个;分层抽样,主要特征是分层按比例抽样,主要用于总体中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和平等性。
55. 对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的频率作为总体的概率,用样本的期望(平均值)和方差去估计总体的期望和方差。
要熟悉样本频率直方图的作法: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直方图。
如:从10名女生与5名男生中选6名学生参加比赛,如果按性别分层随机抽样,则组成此参赛队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56. 你对向量的有关概念清楚吗?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在此规定下向量可以在平面(或空间)平行移动而不改变。
(6)并线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7)向量的加、减法如图:
(8)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分解定理)
的一组基底。
(9)向量的坐标表示
表示。
57.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2)数量积的运算法则
[练习]
答案:
答案:2
答案:
58. 线段的定比分点
※. 你能分清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外心、内心及其性质吗?
59. 立体几何中平行、垂直关系证明的思路清楚吗?
平行垂直的证明主要利用线面关系的转化:
线面平行的判定:
线面平行的性质: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60. 三类角的定义及求法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θ≤90°
(三垂线定理法:A∈α作或证AB⊥β于B,作BO⊥棱于O,连AO,则AO⊥棱l,∴∠AOB为所求。)
三类角的求法:
①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②证明其符合定义,并指出所求作的角。
③计算大小(解直角三角形,或用余弦定理)。
[练习]
(1)如图,OA为α的斜线OB为其在α内射影,OC为α内过O点任一直线。
(2)如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对角线BD1=8,BD1与侧面B1BCC1所成的为30°。
①求BD1和底面ABCD所成的角;
②求异面直线BD1和AD所成的角;
③求二面角C1—BD1—B1的大小。
(3)如图ABCD为菱形,∠DAB=60°,PD⊥面ABCD,且PD=AD,求面PAB与面PC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
(∵AB∥DC,P为面PAB与面PCD的公共点,作PF∥AB,则PF为面PCD与面PAB的交线……)
61. 空间有几种距离?如何求距离?
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间距离。
将空间距离转化为两点的距离,构造三角形,解三角形求线段的长(如:三垂线定理法,或者用等积转化法)。
如:正方形ABCD—A1B1C1D1中,棱长为a,则:
(1)点C到面AB1C1的距离为___________;
(2)点B到面ACB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3)直线A1D1到面AB1C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4)面AB1C与面A1DC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5)点B到直线A1C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62. 你是否准确理解正棱柱、正棱锥的定义并掌握它们的性质?
正棱柱——底面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正棱锥的计算集中在四个直角三角形中:
它们各包含哪些元素?
63. 球有哪些性质?
(2)球面上两点的距离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为此,要找球心角!
(3)如图,θ为纬度角,它是线面成角;α为经度角,它是面面成角。
(5)球内接长方体的对角线是球的直径。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半径R与内切球半径r之比为R:r=3:1。
积为( )
答案:A
64. 熟记下列公式了吗?
(2)直线方程:
65. 如何判断两直线平行、垂直?
66. 怎样判断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比较。
直线与圆相交时,注意利用圆的“垂径定理”。
67. 怎样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
68. 分清圆锥曲线的定义
70. 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要注意其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0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0下进行。)
71. 会用定义求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吗?
如:
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者;以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72. 有关中点弦问题可考虑用“代点法”。
答案:
73. 如何求解“对称”问题?
(1)证明曲线C:F(x,y)=0关于点M(a,b)成中心对称,设A(x,y)为曲线C上任意一点,设A'(x',y')为A关于点M的对称点。
75.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注意讨论范围。
(直接法、定义法、转移法、参数法)
76. 对线性规划问题:作出可行域,作出以目标函数为截距的直线,在可行域内平移直线,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dxmych888
①定义一:在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椭圆,两定点是焦点,两定点间距离是焦距,且定长2a大于焦距2c。用集合表示为:;
②定义二: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个常数e,那么这个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定点叫焦点,定直线叫准线,常数e是离心率。
用集合表示为:; (2)标准方程和性质:
注意:当没有明确焦点在个坐标轴上时,所求的标准方程应有两个。 (3)参数方程:(θ为参数); 3、双曲线: (1)轨迹定义:
①定义一:在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两定点是焦点,两定点间距离是焦距。用集合表示为:
②定义二: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个常数e,那么这个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其中定点叫焦点,定直线叫准线,常数e是离心率。
用集合表示为: (2)标准方程和性质:
注意:当没有明确焦点在个坐标轴上时,所求的标准方程应有两个。
4、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