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自带天气预报跟简单天气预报不一样,一个显示出太阳,一个显示下雨,哪个比较准?
vivo 手机天气预报的符号都表示什么意思?
vivo手机自带系统的天气应用有丰富的天气图标,而且界面图标可以动态显示天气。
天气预报为什么会不一样?
原因很简单。主要是时间差问题。
央视、手机、qq的都应该一样。但却是存在不一致情况,这就是时间差的原因:
例如:某日(设为1日)某地气象台发布的预报为:
2日 晴 16~27℃ 3日 晴 17~28℃
次日(2日)发布的预报为:
3日 晴 16~29℃ 4日 晴 16~29℃
然后,假如今日是2日,那么你在央视晚上的天气预报看到的就是3日 晴 16~29℃,手机一般更新的也会比较及时,也会是16~29℃;然而qq等一些网站和软件由于更新慢,先会沿用昨日的预报结果,即qq上显示 3日晴 17~28℃。
仔细看看上面的解释你会明白的!
但是不管更新的快慢,他们的来源都是各地的气象台(官方气象部门)。
为什么每个天气预报的软件报出来不一样
天气预报是根据一定原理来推测天气变化,但有一定程度上因为多种原因,使得天气多变,造成天气预报不准。例如:
1. 蝴蝶效应 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模型模拟天气的演变。他原本的意图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均会导致计算结果的很大不同。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小朋友们大概都听说过吧,而根据这一理论,天气预报是不可能做到100%准确的。
2. 数值天气预报 现在的大多数天气预报,可不再是“看云识天气”,而是有强大的计算机和很复杂的数学模型做后盾的。数值天气预报把大气的演变规律近似表示为一组数学方程式,根据从有限观测中得到的当前大气的初始状态,通过求解这一组方程式的解,得到对未来的天气或气候状况的预报。这可不是在数学课上学的方程哟,这方程的复杂程度,要用每秒运行数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一刻不停地进行运算,才能求出近似解——你注意到了吗,“近似”这个词出现了两次,也就是说,无论是方程式,还是最终的解,都并不完美,所以有时在最终结果上有一些误差,也是难免的啦!
3. 小范围突发极端天气 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天气预报,对于像台风来袭、冷空气南下这样大范围天气影响的预报还是很准的,这可都是天上的气象卫星的功劳,气象卫星每天发回的卫星云图,帮助预测大范围天气的走势,但是气象卫星的观察范围至少也有一个省那么大,并且担负着观测全国天气的任务,不可能一直盯着一个城市看,于是那些在小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极端天气,比如雷阵雨、雷暴、冰雹、龙卷风,卫星可就无能为力啦——这也是这些小范围突发极端天气难以预报的重要原因。
iphone上自带的天气预报准还是墨迹天气准
个人比较喜欢自带的,它能给你每时的天气预测
有一天早上上班出门,天气还不错,有太阳的节奏,但是我看自带的天气预报说下午四点开始下雨,于是我带上了伞,结局就是我看到许多滞留在公司门口的人,而我撑着伞悠闲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