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从罗马书中学到哪些真理 真理中学表白墙

从罗马书中学到哪些真理真理中学表白墙

罗马书一章十八节讲人类将如果没有福音人类将面临着什么?

【罗一18】“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

〔原文字义〕“阻挡”压制,抑制,拦阻;“真理”真实,实际。

〔文意批注〕“原来神的忿怒,”‘神的忿怒’乃是神对世人触犯他的旨意和他圣洁的本性,而引起的一种反应。‘原来’一词点出人需要神的福音的原因,是因人触犯了神,使神的忿怒在人头上如同待轰之雷,即将爆发,故亟需救恩来挽回这个局面。

“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人之所以触犯神,不外乎两面的罪:

(1)‘不虔’,意指对神不虔敬,不把神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反而将神的荣耀变为偶像(21~25节)。

(2)‘不义’,意指对神和对人均不正,无情无义,违反神圣洁和公义的性情(26~31节)。

前者‘不虔’偏重信仰,后者‘不义’偏重行为。

“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就是’一词说出‘不虔不义的人’就是‘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人因对神不虔,故对神和对人就不义,而人既不义,所行出来的也必然不义;人行不义的结果,就阻挡了真理。可见,人与神失去正当的关系,乃是人一切罪恶的根源。

‘真理’是指不变的公理与完全的真实;神自己(罗一25;三7)、基督耶稣(约十四6)和神的话(约十七17)乃是真理。

﹝话中之光﹞(一)保罗先讲‘不虔’,后讲‘不义’,表示人之所以对人不义,是因为对神不虔;人怎样对神不虔,就怎样对人不义。

(二)人是先对神‘不虔’,然后才对人‘不义’;人在神面前的光景若是错了,他在人面前的光景也就必然不正常。我们应当更注意里面在神面前的属灵情形,过于外面在人面前的道德情形。

(三)人对神的最大不虔就是不信,而每个信徒最低限度都对神和神所差来的救主有信心,因而都有了最起码的敬虔。

(四)神为世上每一个人提供了爱,那些故意不接受的,必然要经历他的忿怒。

(五)‘行不义阻挡真理,’按原文可另译‘陷真理于不义’;我们信徒的言行若叫人因而误解神的真理,也会招致神的忿怒。

(六)世人虽有各等分别,但在神前,只有阻挡真理与顺从真理之别。人若非顺从真理,便是阻挡真理,在神面前并无第三类。

(七)任何压抑或反对真理的行为,在神面前都是‘不义’的,也都会招致神的忿怒的。

(八)世人需要神的救恩,是因为他们的‘不虔’和‘不义’;信徒若要传神的福音给他们,首先我们自己就需要显出没有任何的‘不虔’和‘不义’,换句话说,我们的行事为人必须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腓一27),才能服人。

关于救恩的真理有哪些 2接受基督

简单的说是:1听道信福音 2认罪悔改 3因信称义 4重生得救 5新生命新生活

前四点就是基督教的救恩以下具体展开

5 福音 罗马书1:14-17

1 福音是救赎 罗马书1:16

•圣父计划救赎

•圣子成全救赎

•圣灵施行救赎

2 福音是奥秘 以弗所书3:2-5

•若没有启示就不能明白福音 林前1:18

•福音的奥秘就是基督

•福音的中心就是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林前2:1-2

3 福音是唯一的

提前2:5;约14:6;林后11:4

1 •渴慕追求真理

2 •警醒假先知敌基督

4 福音是完全

•福音满足上帝的公义

•恩典够我用

•不需要增加也不能减少

5 福音的态度

1 要相信福音:罗1:16

2 要顺从福音:林后9:13

3 要传扬福音:林前9:16

4 要讲明福音:林后4:2

5 要与福音相称:腓1:27

6 知罪 约翰一书1:5-10

1 罪的本质是违背(没有命中)神的话(旨意)

•原罪:继承亚当的罪;生来就不认识神;归属于罪

•罪性:对罪有倾向成为罪的奴仆

•罪行:违背律法;知善不行;有犯罪的动机

2 若不是圣灵启示没有人能明白神的旨意 林前2:10-11

警醒:我们能知罪是圣灵的工作,不是我们的功劳。并无可夸。

3 基督徒的三大亏欠

1 亏欠上帝的荣耀;罗3:2

•A思想信主以前的罪行

•B思想信主以后我们渴慕神吗?

•C内心圣洁吗?

•D有做光和盐吗?

2 亏欠了福音 马太福音28:19-20;罗马书1:14

•A思想我们有去传福音吗?

•B有单独为福音的事情祷告吗?

•C有为福音而装备自己为主争战吗?

•D有为福音而受苦吗?

3 亏欠了弟兄,彼此相爱的债;约13:35;约15:12;罗13:8

•A我们有彼此相爱吗?

•B有为弟兄姊妹的困难代求吗?

•C当肢体软弱的时候你会痛苦吗?

•D有去探访过吗?

7 认罪 约壹1:9

1 从知罪到认罪

•很难认罪:

•A 抱有侥幸心里。B碍于情面。C找理由推诿。D要偿还罪债

2 •为什么要认罪?

•罪人要承担罪的后果—审判 罗2:5

•主担当了我们的罪,代替我们受了审判。林前12:3

警醒:我们能认罪不是我们的功劳,是圣灵鼓励我们开口认罪,信主罪被赦免

3 •向神认罪;向人认罪;认自己的罪

•约壹1:9我们若认自己的罪, 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8 悔改 罗马书2:1-11

1 悔改是看法的改变(对罪的认识)

1 因为圣灵的光照—对罪的认识变了 林前6:12;林前9:23;林前10:23

2 •所做所行:A要有益处;B不受辖制;C同得福音;D要造就人

2 悔改是观念(看见而产生的想法)的改变

1 对自己的看法变了:

•以前觉得自己没有罪—自己就是罪人

•等待我前面的是永刑的地狱

2 对神的观念变了:

•以前觉得神是就是祝福;只有祝福

•逐渐明白神是公义的,每个罪人都要受刑罚

•又知道神是慈爱的,耶稣是我的救主,他为我担当了罪的审判

3 对人的观念改变了:

•以前觉得人都亏欠我

•现在觉得我亏欠人

3 悔改是态度和愿望的改变

羡慕罪→羡慕圣洁

向罪妥协→立志为善

4 悔改是行为的改变

•悔改是行为的改变

•开口向神承认我的罪性和罪行

•向我得罪或伤害的人认错和认罪

•离开离弃罪

心里想离开罪,但是做不到—死阴的幽谷

离开一段时间又回头—放纵情欲

•转向神—将身体献上;在身子上荣耀主;见证人。

5 神对悔改之人的态度

1 拯救痛悔的人:诗篇34:18

2 怜恤悔改的人:箴言28:13

3 赦免悔改之人的罪:徒2:38

4 帮助悔改之人远离罪恶:诗篇97:10

5 赐下圣灵给悔改之人:徒2:38

9 因信称义 罗马书3:21-26;4:17-5:2;10:1-13

1 信 •希伯来书11.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

1 •信:是单纯的依靠、投靠、信任、确信

2 •信既不能凭眼见,也不能凭证据。罗4:19-21

3 •信的对象是三一神,是福音(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并复活),神的应许 罗10:9-10;罗4:17;希伯来书11.6

4 •信的来源是基督的话;是圣经;是真理罗马书10:14-15

5 •信的果效→救赎 罗1:16

2 因信称义

1 义是与神的旨意一致 申6:25

2 •因信称义包含两个方面:

1 不被定罪(消极面):

•约3:18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 神独生子的名。

2 把上帝的义加在身上(积极面):

•罗3:22就是 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

3 信(基督)而称义;罗3:28所以

4 因信称义是白白的恩典:罗3:23

5 因信称义是关系的改变:罗5:1

6 因信称义是地位的改变约;翰福音1:12

10 重生 约翰福音3:1-15

1 重生的意义

1 再次的生命:彼前1:3

2 从生命的源头而来:约翰福音1:4

3 是永恒的生命:约一5:11

2 重生的奥秘

1 是从神生的;约1:12-13

2 是从道生的;雅1:18

3 从福音生的;林前4:15

4 从圣灵生的;约3:6

5 重生就是圣灵住在我们里面;罗马书5:5

•A给我们一个新的属神的生命;罗马书5:5

•B更新我们属肉体的生命;罗12:2

3 重生的果效

1 看见(明白)神的国:约翰3:3

2 明白神的道和神的旨意:林前2:9-11

3 进入神的国:约翰3:5

4 成为神的儿女:罗8:16

5 有神性情:彼得后书1:4

6 成为新人:以弗所书4:23-24

7 可得永生:约翰一书5:11

4 重生的表现

1 渴慕神的话:彼得前书2:1-2

2 远离罪: 约翰一书3:9

3 对罪敏感:约翰福音16:8

4 犯错受管教:来12:7

昨天老师提到 罗马书 中有一段很经典的,描述 爱 的话语。不知道是那几句?谢谢了。

我只知道这句: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新约-哥林多前书》第13章,不是《罗马书》的)

再有,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罗 13:8)

罗马书 3章1-8节解释

答辩犹太人会有的反感( 罗马书3章1~8节 )

1.由於第二章的论点,可能令人想问:既然如此,犹太人和割礼为何被设立?这样的身份有何好处? 3:1

有什么长处:有什么“更多的”?

2.答案是:犹太人所得每一方面都比其他民族多。 3:2

好处 :犹太人所得的每一方面都比他人多。

3.好处举例:上帝把他的信息(圣经)交给犹太人,即使是犹太人不信 ,上帝仍然信实。 3:3-4

交托 :托管、交管。这里的意思是上帝把圣经托管给以色列民族,他们应该将之推荐给别人,而不是将之据为己有。此字与“信”同字根。

废掉:使....变成虚空。

犹太人中有不信、不忠於神所托的,神仍是信实的。( 3:2-3 )

4.“义与不义”引发的问题:我的不义可以显出上帝的义来,那上帝惩罚我们岂不是不应该? 3:5

回答:上帝当然不是不义,不然他怎能审判世界呢? 3:6

我且照著人的常话说 :意思是“我是照著人的想法讲的”。

5.追问的问题:如果我的虚谎能使上帝的真实更加明显、更加荣耀,那为什么我被判为罪人呢?为什么不说我们可以“作恶成善”呢? 3:7-8

回答:这些人被定罪是应当的。 3:8

好像罪人:以罪人的身份。

依照保罗前面的说明,上帝的永能和神性与律法,人早就知道,既知道而故意忽略上帝的律法,高抬自己的恶到善的地步,理应被定罪(因为他们是故意违背上帝在他们心中的律法)。

问这问题的人不了解上帝是绝对的义,不需要恶来衬托显明。他们以为人世间甚至包括上帝都是相对的存在,没有比较就不显明。唯圣经中的上帝是绝对的善、义、美。

上帝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