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圣经利未记第七章这章主要说明了什么 利未记第11章

圣经利未记第七章这章主要说明了什么利未记第11章

圣经里,利未记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意思

利未记讲述的是上帝要求以色列民,有关于各种献祭、礼节、法度、的规定、还有庆祝节日、忌口、等等等等!

通过读利未记,基督徒可以学到三个功课!

一、上帝的圣洁

二、人类的罪恶

三、基督的丰盛

四、敬虔的人生

可以说,利未记是摩西五经的核心部分,摩西五经从全人类(创世纪)——一个民族(出埃及记)——一个支派(利未记)——一个民族(民数记)——全人类(申命记),关注的焦点由大变小,又由小变大。

通过读利未记,我们会惊人的发现,上帝对以色列民的爱,真的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上帝真的很在意,以色列民的一举一动,吃喝拉撒,喜怒哀乐。

同时,也的确为以色列民操碎了心!有谁能够想到,一个宇宙万物的主宰——上帝,竟然成为了一个民族的管家,真的难以想象,难以置信!

《约翰福音》第七章是什么?

本章主题:人在判断中是不可能成为基督徒的。人的判断必须依据一定的思想观念。比如,法利赛人关于“弥赛亚”是有一定的概念的。依据这个概念,他们就可以来观察并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弥赛亚”。人们所依据的在自我心中的思想观念乃是判断的最后根据。这样一来,人在判断中俨然就是真理拥有者。如果人已经拥有了真理,耶稣的独传者宣告就没有意义了。也就是说,拥有真理的人不需要其他人来传达神的旨意。但是,做耶稣的门徒,唯一的要求是承认耶稣的独传者宣告,跟随耶稣,接受真理。本章通过描述耶稣和他的弟弟们之间关系,和一般犹太人之间的关系,和法利赛人之间的关系,把这一判断问题完全展示出来,

1. 这事以后,耶稣在加利利一带行走,无意去犹太地带,因为犹太人要杀他。

翻译和注释:

耶稣在第五章的“安息日事件”和第六章的“五饼二鱼”事件之后,已经向犹太人公开宣告了自己的独传者身份。在第五章中,他惹怒了一批严格遵守安息日戒律的法利赛人;而在第六章中,他的“亵渎神”的态度把一批崇拜他的能力的犹太人说跑了。这两个事件,对于一些极端的法利赛人来说,足以判断耶稣是犹太先知传统的破坏者。根据摩西律法,耶稣该被用石头打死。这一批法利赛人,我称之为极端的法利赛人。当然,法利赛人内部关于如何评判耶稣问题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在接下来的几章中读到,先是极端的,接着是温和的,然后的犹疑不决的法利赛人,因为要对耶稣进行评判,不可避免地走向和耶稣对抗。参阅12:42-43注关于这三种法利赛人的讨论。

2. 犹太人的住棚节快到了。

翻译和注释:

“住棚节“(σκηνοπηγία)是由“帐篷”(σκηνή)和“禁食”(πήγνυμι)两个字合来形成的,一般在9月的第15天起,共举行7天,纪念以色列人出埃及;第8 天是庆祝日,庆祝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区,是整个节的高潮。参阅旧约申命记16:13和利未记23:34,43。这个节是犹太人的主要节日之一。

3. 耶稣的弟弟们跟他说:“离开这个地方去犹太地吧。这样,你的门徒就能看见你所做的事了。

4. 没有人在暗处做事来张扬名声的。如果要做这些事,你就要向世界上显示你自己。”

5. 因为他弟弟们不信靠他。

6. 耶稣因此对他们说:“我的时刻未到,而你们没有时刻限制。

7. 这世界不会恨你们,但是会恨我;因为我见证了他们所作所为的恶。

8. 你们可以上去过节,但我不上去过这节,因为我的时刻未到。”

翻译和注释:

(一)7:6中的“时刻”一字用καιρός。比较2:4中的用法ἡ ὥρα μου(我的时候),用第一人称的所有格。这里则把两个字分开来:ὁ καρρός ὁ ἐμός,直译为“我的那时刻”。我把καιρός译为“时刻”,而ὥρα译为“时候”。约翰福音关于时间还用另一个词:χρόνος(7:33,译为时间)。这些用词的不同并不影响耶稣要表达的意思,即他每做一件事都有时间的规定,不可以随便更改。他说“你们没有时刻规定”,意思是说他们去过犹太过节这件事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但是,他的弟弟们看不惯耶稣老不去耶路撒冷履行一定的宗教义务,所以说了耶稣一句。这表明他们对“耶稣的时刻”毫无认识,所以作者补充说明:因为他弟弟们不信靠他。当然,“耶稣的时刻”只有耶稣自己才知道。参阅2:4注中关于“耶稣的时候”的讨论。

(二)7:7中的“见证”一词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注意到,在序言中,作者从黑暗和光绝然对立这一基本观察出发,认为当人在黑暗中面对光时只能拒绝光。如果这样,人就无法见上帝的面。人和上帝的交流只能通过上帝的使者,先是施洗者约翰见证耶稣,然后是耶稣见证上帝,进一步则是人在信任耶稣中见证上帝。就日常的用法来说,见证这个字也可以指“把一件事情当众揭露出来”这样的动作。此处用的是动词形式(μαρτυπέω)。能够把人的行为的恶揭示出来,需要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恶。当耶稣说那些伪善的犹太人因不相信耶稣基督而犯罪时,他是从光的角度来评判那些犹太人的,即:从真理和至善的立场上见证犹太人的恶。所谓的恶,在约翰福音的定义中,是指和真理隔离,从而不按真理行事。参阅3:17-21注。

(三)耶稣和他的弟弟们的这段对话的核心是:谁来决定耶稣做事的时间和方式? 他的弟弟们对耶稣的能力是所认识的,他们或闻或看都能接触到耶稣的能力。而且,他们似乎也认为耶稣是做大事的,因而劝耶稣去轰轰烈烈地做他的事业。因此,当他们看见耶稣没有这样轰轰烈烈去做事时,他们就开始批评他。不难指出,在关于耶稣的能力这一问题上,耶稣的弟弟们和那些犹太人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他们以为人自己就可以支配它,并为自己的理想所用。但是,只有耶稣才清楚地知道他的独传者身份。无论是他的思想,他所拥有的能力,还是他要说的话,要做的事,都只是传达天父的旨意,因而支配权永远在天父手里。这种主权在天父的意识,耶稣用“我的时刻”来表达,即:每走一步都在天父那里被规定了。

9. 对他们说完这话,他仍然住在加利利。

10. 不过,他的弟弟们上去过节时,他也上去了;但不是公开地去,而是悄悄地去。

翻译和注释:

耶稣没有按他的弟弟们的建议在过节的时候去耶路撒冷,轰轰烈烈地宣扬自己的主张和彰显自己的能力。但是,在过节期间,他还是去了(有些抄本还有“似乎”ὡς一词。我在翻译时把它省略了)。在祭司和法利赛人看来,耶稣说的话有亵渎上帝之嫌,而他做的事是违反律法的(参阅第2,5,6章);因此,按照律法,耶稣可以被乱石打死。参阅5:18。在本章开头(7:1),作者特别提到这一形势。耶稣还需要更多更广地传播天父的拯救信息;因此,他决定不公开地去耶路撒冷是可以理解的。

11. 过节的时候,犹太人正在找他,说:“这人在哪呢?”

12. 人群中关于他的议论到处都是;有的说他是好人,有的则认为他迷惑群众。

13. 但是,没有人公开地谈论他,因为大家都害怕那些犹太人。

翻译和注释:

耶稣的公众形象是多面的。人们从不同角度来看耶稣,有些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有些是根据宗教领袖人物的评判,有些则根据耶稣所做的事情等等。群众的判断自然是五花八门的。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犹太人”(即宗教领袖人物,如祭司和法利赛人等)的意见有相当大的影响。约翰福音作者对人们从不同角度观看并评价耶稣这一点的认识非常深刻。耶稣要求人们从信任出发来跟随他,并在跟随中理解他的独传者身份;对于人来说,这是难之又难的。

14. 节日到了。耶稣上到殿堂里教导人。

15. 那些犹太人感到惊奇,说:“他没有学过,怎么会明白文字呢?”

16. 耶稣回答他们说:“我的教导不是我的,而是那遣我来者的。

17. 如果一个人愿意遵循他的意愿,这人就能分清这教导是来自神的还是凭我自个说的。

18. 凭自个说话就会去追求表现自己;但那追求遣使者的尊容的人是真实的,在他里面没有不正确的东西。

圣经中利末记的意思

《利未记》是《圣经》旧约的一卷书,本卷书共27章。记载了有关选自利未族的祭司团所需谨守的一切律例。

利未记主要的内容与律法有关,其中有颇大部分且含有预言性。本卷直接的目的就是颁布上帝的律法和原则,叫以色列人生活得像神的子民,又教导他们如何过洁净的生活,以及亲近这位圣洁的耶和华神。

利未记记下许多律法条文,对于子民全部的生活都有原则或律例加以管制。另一方面,在旧约书卷中,没有一本书像利未记一样,把在基督里的救赎意义表现得那么清楚。

圣经中利未是什么意思?

利未 ,标准希伯来语 Levi;Tiberian 希伯来语 Lēwî) 是以色列利未支派的祖先。他是雅各和利亚以色列的第三个儿子。

圣经描写利未性情暴烈。当示剑玷污了利未的妹妹底拿,示剑人来求婚,利未和哥哥西缅同意了婚事,条件是所有的男丁都受割礼。示剑人同意了,第三天,西缅和利未趁着众人正在疼痛的时候,把示剑一切男丁都杀了(创世纪 34)。把底拿从示剑家里带出来走了。

利未有三个儿子:革顺,哥辖和米拉利。按照圣经,利未活了137岁(出埃及记6:16)。

利未的后代称为利未支派,被分别出来专门管理会幕和后来的圣殿,没有分土地。其中最著名的是摩西,带领几百万犹太人出埃及,并在西乃山从神领受律法和建造会幕的蓝图(出埃及记)。他的哥哥亚伦,是以色列第一位大祭司,并且只有亚伦的后代,才能做祭司事奉耶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