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对一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部队生活对一个人的影响
炒股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生活
没有人绝对的适合或不适合做股票,关键看你想从它身上得到什么?如果你希望以小博大,劝你还是慎重行事,如果希望补充收入,进行投资,那么就确实可行。初进入股市,很多个人性格和经验很难进行有效控制,下面所列出的几种心态都应警惕:
1.投入太多。
投入太多感情、太多时间和太多精力,很可能最终赢了钱,而输了生活:经常烦躁不安,与家人朋友疏远,影响工作记住,股票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2.不惜牺牲生活质量。
很多人因炒股而放弃了旅游、换车甚至周末吃大餐的习惯,这是标准的舍本逐末,他们忘了炒股赚钱的目的是什么。该拿出多少资本投资股市比较合适?这个问题 比较灵活,理财专家建议,拿出一笔至少在2~3年内不会动用的闲钱,失去它也不会直接影响你的生活质量。只有短期内不需要这笔钱,你才可能保有良好的投资 心态,很多股票需要持有1年,才能获得明显的收益。千万不能借钱炒股,抵押房产更要三思。
3.不重视安全。
在期待获利之前,首先要保证资金安全。投资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于他们成功的概率高,即使失败了也会止损,不会伤到本金的安全。记住,你每损失20%,必须赚25%才能打平。
4.只认准一种死理。
新股民因为知识欠缺,往往有希望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意愿,只认死理,不肯变通,要么就光听消息跟风炒短线,要么就全仓杀入一只股票,死守到底。其实,牛市的总体节奏是进二退一,最好是一半长线一半短线。
5.毫无主见。
这个心态很常见,投资必须有主见,市场上充满博弈,消息到你手里或许早过时了。股评家的话别轻信,报纸的推荐也要三思,这个世界没有这么简单,成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独立思考的。甚至连经济学大师和监管部门的话,也不要完全盲从。
抄股票会使人的性格发生改变吗?
在一个全民炒股的年代,: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炒股。炒股需要很多和人性逆向而行的心态,比如不愿止损、喜欢不顾外在条件在股市跳进跳出、好获小利等等。没有一颗“平常心”的人,对挫折的防御,对突变应付都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分析,如果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很容易造成经常性或突发性的“急性炒股综合症”。有研究建议,具有以下几种性格的人不宜炒股。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并非人人都能投入“风险莫测”的股市中去的。据研究,以下几种性格的人不宜炒股。 1.环型性格。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大起大落,情绪自控能力差,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赢利时兴高采烈,忘乎所以,不知风险将至,输钱时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怨天尤人。
2.偏执性格。表现为个性偏激,自我评价过高,刚愎自用,在买进股票时常坚信自己的片面判断,听不进任何忠告,甚至来自股民的警告也当耳边风,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则用心理投射机制迁怒别人。
3.懦弱性格。表现为随大流,人云亦云,缺乏自信,无主见,遇事优柔寡断,总是按别人的意见做。进入股市,则为盲目跟风。往往选好的股号改来改去而与好股擦肩而过,后悔不迭。
4.追求完美性格。即目标过高,做什么事都追求十全十美,稍有不足,即耿耿于怀,自怨自责,其表现为随意性、投机性、赌注性等方面多头全面出击,但机缘巧合的机会毕竟少,于是不能释怀。 有以上性格缺陷的人最好不要炒股,因为在遭受重大的精神刺激时,这些人容易出现心理失衡。股民炒股的悲剧或身心健康损害,大多是不懂得自我心理调适。
没有一颗“平常心”的人,对挫折的防御,对突变应付都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分析,更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最容易造成经常性或突发性的“急性炒股综合症”,轻者怨天尤人、长吁短叹,产生恐惧、幻觉、焦虑、妄想等心理障碍,重则精神完全崩溃,而发生精神疾病或自寻短见。
证券公司开户会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证券公司开户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个人产生不利影响,理由如下:
1、券商系统和银行的征信系统目前是独立的,不会产生相互影响
2、券商对客户的开户信息负有保密义务,资料不会外泄
3、在不入金的情况下,券商不会对客户收取账户管理费等费用,客户不会有经济损失
注意:准备在证券行业从业的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开立证券账户
大学生炒股的利与弊
大学生炒股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30326632利与弊
前言: 中国 A 股市场自 2001 年以来经历了长达近五年的漫漫熊途,后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及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的完善, A 股市场终于 在 2005 年 7 月谷底反弹,由此拉开了持续至今的牛市。 2007 年 2 月 16 日 上证指数突破 3000 点达到历史最高位,面对如此火爆的股市,不少学生族尤其是大学生们纷纷开户入市。面对大学生炒股,社会上褒贬不一。我们推出此文就是要探讨一下大学生炒股的利与弊,希望此文能给正在炒股或者准备炒股的学生族们一些指导。
一 诱人的股市
火红的股市早已不再只是吸引老股民了。 事实上,现在 " 股市学生军 " 已经不是新名词, 学生炒股 ,早在上一轮股市走牛的时候,就曾引发过不小的争论。
" 牛市就是(投身股市)最简单的原因。因为牛市,所以参与,所以赚钱。 " 大学生小蔡自信地说。一定程度上,学生们是被股市诱人的行情和全民炒股的热潮裹挟进来的。数据显示, 截至 2007 年 3 月 21 日 , A 股日开户数连续超 10 万的历史新纪录扩大至 8 天。目前,沪深两市账户总数已达到了 8591.53 万户 ,创历史新高。前不久更传出 广州小学生拿利市炒股的新闻,可想而知,作为“专业对口”的广东金融学院的大学生们 , 对股市外汇肯定不陌生,因而可以推测我们学校学生炒股的比例应该不小。
二 股市的陷阱
然而,中外股市历史都告诉我们,即使是牛市,也决不意味着市场不存在风险。一项关于投资者盈亏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2006 年有 13.78% 的投资者持平,亏损的则高达 20.92% 。很显然,牛市里也有投资者成为 " 牺牲品 " 。
据《广州日报》载: “ 炒股已经深入大学校园,不少学校院系几乎全民皆股 ” 。这说明炒股热已波及宁静的校园,也反映出目前金钱至上以及 “ 吹糠见米 ” 的社会心态。
专家称,十人炒股二赚一平七亏是普遍规律。有报道说的珠海某高校金融系小潘先赔 5000 元后赚 50 万元只是个例,不足为据。另一位同学倒是说出了实情: “ 周围的同学都是有赚有亏,几乎打平手 ” 。
或许 2001 年 7 月末那次的 “ 黑色星期周 ” 能给我们一些启发,那一周的持续下跌结束了持续了几年的牛市行情,上证指数转入了长达五年的跳水期。而之前因为股市走牛而入市的许多大学生股民不得不 “ 喋血股市 ” 。在这次 “ 黑色星期周 ” 中,大多数学生赔了,有的甚至血本无归。
三 学生现身说法
在网上,时有“大学生股神”出现。最传神的故事之一来自复旦大学 -- 该校学生周强,靠着 3000 元资金起家,现在已经是一个私募基金的 " 头头 " 。
" 我是 2004 年股市在 1700 多点的时候入市的。 " 周强说,之后遭受股指一路下跌,虽然资金量小,也还是亏多赚少。 " 吃了很多亏之后,慢慢摸索出了一套选股的方法。比方我现在喜欢选择各个板块的龙头,或者业绩不错的二线龙头。 " 两年左右的股市历练,已经让周强颇有心得。
去年 11 月买入陆家嘴股份,被周强称为自己的 " 成名战 " 。当时他由 7.8 元 / 股买入,两周内飙升了 70% 。他当即卖出,再全部买入长安汽车,又在中途涨停的时候做了一次差价。这一系列操作让周强获利丰厚,整个去年,其收益率超过了 300 %。以至于现在已经有不少人找他推荐股票、委托理财,合作者也远不止身边的同学了。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大学生炒股在某种程度上走一个比较冷静、理智的路子,即先模拟炒股,后进入股市搞金钱实战。对于已入市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大多都炒一些中线,因为大部分时间我们还得看书,他们认为炒股对自己有益的是,炒股使学生对经济形势的关注度大为增加。大部分学生股民 表现得比较理性,一夜暴富并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希望通过股市操作,能够更多了解利率、汇率走势等等。
四 家长的态度:支持的声音越来越多
在大学生小蔡的爸爸看来,支持儿子炒股不是希望他能赚钱,他说 " 也许亏点钱对他更好,年轻人,心态不免浮躁,人生第一笔钱赚得太顺绝对不是好事,股市如人生,有起有落,这是对他们的额外历练。
一位姓伍的家长则称:我支持儿子炒股,通过炒股让他明白赚钱的艰辛,从而达到教育儿子用钱有度的目的 , 同时又教会他如何理财,增强了投资意识。
但有家长则表态,反对大学生炒股,因为他们心智不稳定,又没有经济基础,用父母的血汗钱去做摸不着边际的事,既影响学业,又加重父母的负担。
在大多数情况下,子女如果选择炒股,父母都会理解甚至是支持。毕竟对大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的自由了,但通常父母会要求子女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进行。
五 专家 观点 股市有风险不鼓励学生炒股
对大学生炒股一事,人们有赞有弹, 赞者认为炒股可以培养财商,使其更适应社会发展 。反对者认为,沉迷股市必然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荒废了学业,如果要做到炒股学习两不误可不太容易,对于应以学习为重的青年学子来说,如此心有旁骛将会得不偿失。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木西教授在谈到大学生炒股时认为,大学生炒股行为显然是弊大于利,高校和家长不应该支持。 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炒股一方面固然可以使大学生得到锻炼,但毕竟是一项风险较大的投资。再者,一些大学生之所以投身炒股,大多是出于利益驱动,想通过炒股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正因为炒股具投机性质,大学生即使能够在炒股中获得一定经济利益,也将不利于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塑造。很多刚入市的投资者在对待亏钱的问题上,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盲目跟风的入市很可能放大这些风险。但无论是学生还是其他人,以平常心对待股市,不激进,也不恐惧,才是最重要的。
青年发展和成才研究专家、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社长刘俊彦认为,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和有志将来从事经济类工作的学生来说,如果家庭经济能力允许,在不至于影响到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下,炒股是一种实践。 但如果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耽误了学习,得不偿失。所以大学生炒股还是要自己把握好 “ 度 ” 。
总结 大学生炒股要把握 “ 度 ”
看过本文后,我想同学们都对炒股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在此本刊小编给本校的学生股民们一些建议:首先学习是天职,炒股只能是学习活动,而不是赚钱手段;其次,炒股金额不能过多,否则会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最后,每个星期用来炒股的时间不应超过 7 个小时,即每天 1 个小时,大学时代不应该让自己成为 “ 炒股专业户 ” ,而是应该珍惜大学这段美 好时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