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

不当得利的利息如何计算? 不当得利返还利息案例

不当得利的利息如何计算?不当得利返还利息案例

法律问题。 不当得利要利息按什么利率算呀

合法民间借贷利率不能超过同期银行利率的四倍。

超出部分,法律不保护。

不当得利利息的计算标准是否为同期贷款利率的两倍?

4倍,超出同期利率4倍的不受法律保护。

不当得利从多少金额算

我国法律对不当得利的界定,是指“没有合法依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到损失的事实”。构成不当得利需要四个因素同时具备,(一)一方获得利益;(二)他方受到损失;(三)取得利益和他方受到损失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四)取得利益没有合法的依据。

  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依据,取得不当得利,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返还不当得利应包括原物以及原物所生的孳息。就是说,作为利益受害方,有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权利,而作为获得利益方,有返还其不当得利的义务。

  案例:

  5000元“横财”考验诚信 不当得利必须返还

  新华网 (2004-04-19 14:52:3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哈尔滨4月19日电 (记者 范迎春、李伟杰) 明知是不义之财,却要据为己有,殊不知走到了违法的边缘。近日发生在冰城哈尔滨市的一段银行与储户之间的纠葛,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建设诚信社会的思考。

  事情始末:银行失误使储户“白捡”5000元钱

  2004年3月15日中午,哈尔滨市一位市民原某到储蓄所存款500元。由于工作人员操作电脑失误,误将500元打成了5500元,使原某存折里本应有的1.2万元变成了1.7万余元。工作人员下午发现现金短缺5000元,经核对确认是给原某的存款凭单多打了5000元,于是马上给原某存款的开户所打电话,发现原某已经取走了1.6万元。临下班时,原某托人去开户所清户时被阻止。

  储蓄所找到原某试图调解,但原某拒不返还5000元钱,并与储蓄所工作人员发生了争执。

  储蓄所列举了以下证据来证明原某实际上只存入了500元的事实:(一)原某亲笔书写的存入500元钱的原始存款凭证;(二)储蓄所当日工作人员误打成5500元的交易日志;(三)当日储蓄所另一工作人员目睹原某存入5张100元面值人民币的证词;(四)原某在存入500元1小时后从另一储蓄所取走1.6万元的交易日志;(五)原某在当日下班时托人到开户所清户。

  然而,原某却坚持称是自己把存入的5500元误写为500元,并提供了工作人员用微机打出的存款客户凭单来支持自己的说法。至于在当日下午取款清户,原某称纯属个人行为,无需作任何解释。

  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储蓄所准备向法院起诉原某。在储蓄所准备递交起诉书的前一刻,原某终于同意归还“白捡”的5000元钱。

  专家解析:此乃不当得利,必须返还

  黑龙江省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元庆解释说,本案中原某侵占的5000元钱属于典型的不当得利,必须如数返还。

  本案中,原某获得了利益而银行受到损失,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是原某得利和银行受损的直接原因,而且原某得利没有任何合法的依据。完全具备不当得利的四个构成要素,是一个不当得利的典型。

不当得利返还利息有哪些法律规定

《民法通则》第92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予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1条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