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深蓝保不怎么推荐大公司的保险?(刚买了弘康的重疾险,但朋友告诉我小保险公司都是靠拒赔赚钱的,这是真的吗?)
刚买了弘康的重疾险,但朋友告诉我小保险公司都是靠拒赔赚钱的,这是真的吗?
深蓝君身边很多朋友都有跟你一样的想法,认为保险公司是靠恶意拒赔赚钱的,这样本该赔出去的钱,就留在保险公司自己腰包里了。
老实说,深蓝君也能理解这种想法,但是靠这种手段赚钱的保险公司,绝对是经营不下去的。
对保险公司来说,打开门做生意,理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甚至在产品推出市场前,保险公司就已经预估过需要赔付多少钱,这些成本早就算到我们的保费里了。
保险理赔的原则是:不惜赔、不错赔、不滥赔,并不靠拒赔赚钱。
保险公司靠什么赚钱呢?
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主要来自三差:死差、费差和利差。
1、死差
当保险预期的赔付额与实际的赔付额之间,出现一定的差值时,就产生了“死差”。
比如,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预估 100 个人里会死 10 个,而实际情况死了 8 个人,那么保险公司就赚了 2 个人的保费;
反之如果死了 12 个,保险公司就要自己掏腰包了。 2017 年,历时 10 年,新的生命价值表发布,也为保险精算师在产品定价时提供了一个发生概率的参考。
2、费差
“费差”即公司预估的成本与实际支出之间的差异。主要包括了销售的佣金、场地费、人员工资等,如果实际花费比预期要少,那么这一块就可以盈利。
比方说保险公司今年预计成本是 1000 万,因保险公司人员架构优化减员增效,年底实际只花费 800 万,这差额的 200 万也就成了收入来源之一。
3、利差
保险公司用我们的钱去投资,如果收益比较好,就会产生“利差”,即预定利率和实际投资利率之间的差异。
如果实际投资利率低于预定利率,很可能会带来惨重的损失。
1996 年就曾经出现过,保单预定利率过高,而投资回报率太低,导致许多保险公司陷入连年亏损的境地,据说有的公司亏空了近 800 亿。
总结
一般来说,预定利率越高,对消费者来说,保费就越便宜;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也就意味着需要更高的投资收益,才能盈利。 目前各大公司的产品保障范围越来越广,随着市场的竞争,产品的价格也不断降低。
因此 通过死差和费差赚取的收益越来越少,利差反而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来源,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长期险为例,保险公司每年都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保费收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是获得收益的基础,假如 100 亿元的可投资保费,获利 1% 就是 1 个亿。这才是保险公司收入的大头
深蓝君还听过一些误解,说保险公司会通过恶意拒赔来获利,这种想法是非常初级的。 保险公司都很在意自身的品牌声誉,每天都发生很多理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只要营业理赔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事实上,理赔就是最好的广告。保险公司都十分注重自己的公众形象。如果发生恶意拒赔,对品牌价值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希望这个回答可以帮助到你,也可以帮助到你的朋友,正确对待保险,不要浪费了被保险保护的机会。如果还有任何疑问,欢迎给深蓝君留言,或者到深蓝保官网查询相关的保险科普和产品原创文章。
扩展阅读
《2018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分析,什么是三差?保险公司盈利模式解读》
《哪家保险公司的理赔又快又好?看完这6点就懂了》
《详解19家保险公司真实理赔数据!哪家公司容易被拒赔?》
返还型保险为什么不建议买?
有些人总会觉得,如果不出险就白交钱给保险公司了,认为“有病治病,没病返本”的产品更加划算,很多业务员也乐于销售这种保费更高的产品。
可是,返还型保险真的划算吗?
下面深蓝君以天安爱守护为例,看看返还和不返还到底有什么差别:
我们可以看到,选择在不同年龄返还,保费相差非常大。如果要在 66 岁返还,每年保费要比不返还多交 6550 元,折算下来增加 52%。
深蓝君简单算了一下,每年投入 6550 元,一共投入 20 年,36 年后本息和 38 万,平均每年的收益率大概是 4% 左右。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返还型重疾险的本质是:我们多交了很多的保费,然后保险公司拿去进行理财,几十年后把其中一部分返还给我们,而且收益并不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我们可以把这 6000 多块用来加大 50% 的保额,或者用来购买 医疗险、寿险、意外险,又或者用来给家人配置保险。个人认为,这样花钱会有意义得多。
所以,我不建议普通家庭购买返还型产品。
如有更多保险疑问,就来【深蓝保】看原创文章哦!
谱蓝保推荐的保险方案靠谱吗?
我也是上半年一直在找机构做各种的保险方案,最后选择了谱蓝保的。有几个原因:
第一是,谱蓝保的询问会更加仔细,前前后后电话、微信,沟通确认了很多次细节,这很让人放心。
第二是,角度很中立,推荐的产品,各个保险公司都有,不会只推荐一家公司的。
第三是,推荐的方案性价比很高,本来没想到一年一万多点的预算,就把我和我老公的保险都买齐的,保额也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