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如何营造外部环境 中国外部环境是什么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总任务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是什么?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外部条件有哪些?
-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有哪些主要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总任务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是什么?
发展道路:我国首先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但是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国强民之路。
发展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战略步骤:“三步走”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大“走出去”战略实施力度,利用国外资金和综合运用各种要素相结合,明显提高了全球配置资源能力。 我国紧紧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加快了产业升级,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税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获益者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外部条件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还很脆弱,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和国际的不利因素相互影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度增大。
人口发展趋势和科技创新周期是现代经济最具决定性的推动力,它们不仅决定生产力和消费力的变化周期,而且也能够通过消费生命周期和工作生命周期告诉我们劳动力的消费周期特征和创新的周期特征。基于人口消费趋势和科技创新周期趋势形成的经济周期,我们来分析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外部条件变化。
1、内部条件变化
人口与消费:首先是未富先老的趋势,我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必须未雨绸缪,在发展上进行战略谋划,主动应对人口老龄的结构变化,调整发展思路。其次是巨大的待就业人口,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都必须考虑社会的失业承受度。最后是人口阶层结构变化对消费的制约,这其中,除了城乡与区域的收入—消费结构鸿沟外,更主要的是财富分布的两极分化结构,给转变发展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制约。
技术与投资:当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在世界各国研发总投入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6%,世界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为发达国家所有;而在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中,来自国外的申请占了82%;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大约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生产的轿车、手机、计算机、程控数据机床等产品不得不向国外交纳高昂的专利费用;信息、生物、医药、重大装备制造等领域常常受制于人。在研发投入方面,我国主要集中在远离生产的研究机构,企业的技术推广和升级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企业自主创新无法形成良性循环,这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投资方面,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和以外国投资为主导的出口导向战略的增长模式已潜力不大。由于持续近20年的投资率始终保持在GDP增速的两倍以上,我国生产过剩和产能过剩的问题十分严重。可以说,持续近20年的“三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经济发展模式,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已走到尽头。
为了降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采取了财政与货币政策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推出两年四万亿的财政刺激方案,其规模相当于每年直接贡献近7%以上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2009年新增信贷投放约9.5万亿,超过前两年新增信贷的总和。这些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在低利率和资本市场流动性长期过剩的情况下,我国也存在资产泡沫破灭导致巨大的财富效应损失和信用损失的危险。2、外部条件变化
人口与消费:首先,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1946年—1964年出生的人口,是目前西方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消费周期的大幅衰减,必将减少我国的对外消费需求,改变对外消费的需求结构。其次,这次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对西方消费的冲击很大,也导致了对我国进口的缩减,使我们不得不调整现行的出口导向政策。未来数年,我国以出口作为增长引擎的时代将基本结束。
技术与投资:发达国家利用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强垄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此同时,美国经济正滑入二战以来的周期性低谷。技术创新周期的衰退使生产领域发展放缓;美元国际地位的下降、全球化红利的消减、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美国通过美元筹币税和技术标准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为受到限制;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使美国金融体系和大型企业进入缓冲调整期,另一方面巨额援助使美国财政赤字不断膨胀;等等,这些都使得美国对世界的投资、进出口下降,进而对世界的生产和消费的影响力减弱,使美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下降。此外,海量游资对开放经济体的冲击依然存在,这些投机性的“飞雁”资本对冲击国的经济没有任何实质性促进作用。
贸易环境:世界经济正面临粮食、能源和金融等多重危机的挑战,而新兴经济体在经历了迅猛的发展之后,使世界市场面临着重新划分格局的挑战,经济磨擦不可避免有所升级,世界进入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时期。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经济依存度很高,仅依靠提高内需根本无法消化掉这么多过剩的产能,而国际金融危机又使我国出口按照过去的速度增长变得不可能。
可以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还很脆弱,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和国际的不利因素相互影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度增大。
转变方式要从维护市场公平和社会正义着手
防控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对发展政策的扭曲,扶民扶弱扶小扶新,给普通民众的就业、创业提供宽广的市场空间和有力的政策后援,是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需要着手的重要内容。
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汲取世界发展方式的历史教训,针对内外部基本条件的变化,主动转变发展思路,适时调整发展方式。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要转变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和以外国投资为主导的出口导向战略的增长模式,就必须摈弃片面追求GDP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尽快改革政府和各行各业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要从扶优扶强扶大扶外资的理念转向扶弱不压制强,重点扶弱扶贫扶老扶小扶新,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宏观、中观和微观政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重点防控各级政府、银行和大企业的投资冲动,严控产能过剩,从鼓励扩张向鼓励创新与产业升级转变,重点调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问题,重点调节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的失衡问题;重点扶持小企业发展,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率提高,提高贫困人口群体的教育、培训、医疗等投入,提升自生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市场公平和社会公正。不公平的市场和不公正的社会,再高的经济增长也不能给民众带来普遍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防控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对发展政策的扭曲,扶民扶弱扶小扶新,给普通民众的就业、创业提供宽广的市场空间和有力的政策后援,是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需要着手的重要内容。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有哪些主要特征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的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
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明显不足,低速增长态势难以改观。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市场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世界经济格局分化态势明显,美国经济复苏态势相对较好,欧盟、日本经济可能长期低迷;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前沿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速整合,部分产业已由离岸生产转向近岸或在岸生产,制造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放缓,新兴经济体依靠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发展加工型贸易空间收窄。
主要大国都在纷纷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重塑竞争新优势。我国产业发展既面临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拉大的风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经济全球化正呈现 “多边慢、区域快”的发展态势。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构,发达国家致力于制定新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谋求更大的话语权。
二、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经济发展最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主要有以下特点: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我国经济增速从10%左右的平台下降到7%左右的平台,既有短期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更是由于劳动力、土地等长期供给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制造业增长放缓并逐步迈向中高端,服务业发展速度呈加快趋势。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储蓄率积累了充裕资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新的增长动力正在积聚。
总体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主动谋划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要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