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

海南自贸区的设立!省长为啥激动的说等了三十年? 海南自贸区完蛋了

海南自贸区的设立!省长为啥激动的说等了三十年?海南自贸区完蛋了

为什么要再海南做自由贸易区

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外贸崛起、繁荣的成功经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贸易市场上,常见义乌的小商品、绍兴的轻纺产品、乐清的低压电器、永康五金制品、海宁的皮革制品等都远销国内外。浙江省商务厅于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省进出口总值为2.85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11.4%。在进出口上排名全国第4,占全国的比重为9.3%;进口排名全国第3,占全国比重12.9%;出口排名全国第6,占全国比重5.2%。浙江的外贸发展成果显著,外贸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它的成功经验给其他自由贸易区发展外贸经济带来一定的启示。海南省在建设自由贸易区(港)的过程中,可以分析长期以来浙江省外贸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而形成的“浙江外贸经验”,并将“浙江外贸经验”结合海南本土实际,打造适合自己的外贸发展道路。

1“浙江外贸经验”解析

1.1经济体制改革、制度变迁带来契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府支持和服务体系,用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并制定了功能性贸易政策。浙江省积极在外贸领域进行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其对外贸易体制的优势。浙江省人民政府坚决贯彻发展“增量经济”,尽量避免和市场制度有所冲突,以经济效率提高来抵冲“制度低效”的不利影响。

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改革后,浙江地方政府开始反思,开放管制并且转型为“经济人政府”,这也是明智的选择。让外贸成为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促进了大量民营企业的崛起,给浙江省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不仅仅是辛勤、兢兢业业的浙江人民的功劳,更与浙江省的体制改革、制度变迁以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2利用比较优势并发展“区块经济”

浙江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之一,它的外贸模式不仅是当时大环境下的发展路径,更是“因地制宜”的成果。特别是在与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中,成功地利用其比较优势,在工业上专注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进一步打好经济基础,增加发展活力。国内跨区域贸易是一个起点,延伸到国际贸易,然后推动生产过程的国际化,逐步整合全球分工和生产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它对小企业裂变再生产的增长方式作出了回应:不同的村庄和乡镇对应不同的产业,这是长期以来浙江省地方产业逐步形成的格局,造就了一种特色的“区块经济”现象。浙江对外贸易依靠这些“区块经济”建立的基础,打造了具有浙江特色的产业出口结构。

进一步地,出口的强劲增长为“区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对外贸易与“区块经济”之间良性循环,互相促进。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让“双创”提供活力,让小商品流通成为“管道”,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浙江外贸经验”的一大创新,就是浙江省以“区块经济”为基础,加强工业化、国际化路径的演变。

浙江省一直在探索发展本土“湾区经济”,这是国际上一个热门的区域发展概念。各个区域之间的合作、各自发挥其比较优势是重点,如宁波的城市定位之一就是发展港口和外贸口岸的优势。“三大城市群”和“四大都市区”的规划就体现了浙江省发展区域经济的决心,这对于发展外贸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

1.3民营外贸企业打下基础

根据浙江省商务厅最新发布的数据,2018年浙江省有外贸进出口实绩的企业7.7万家,比2017年增加8.4%,这一体量在全国遥遥领先。浙江省民营企业对外贸出口的贡献度为90.6%、进口的贡献度为61.4%。民营经济作为浙江省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力量,是造就浙江成为外贸大省的重要推手。民营企业就像是浙江外贸发展的一个个细胞,分工明确,给外贸“机体”提供能量。

民间经济创新活动驱动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外贸体制的变化也主要围绕民营企业这个新市场主体:对民间资本敞开大门、引入先进设备、加强技术创新和培育国际知名品牌等。民营企业的生产水平、出口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为浙江成为外贸大省,甚至是他日转型打下有力的基础。可以说“浙江外贸经验”的形成是长期以来许多浙江民营外贸企业慢慢摸索出来的。

1.4外商投资助推浙江省外贸发展

外商投资企业给浙江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对产业结构改善有一定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的发展。“浙江外贸经验”离不开外资施加的影响,外商投资给浙江省带来新的外贸视野,极大地促进了浙江外贸经济增长。

2海南学习“浙江外贸经验”的对策建议

2.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给外贸带来制度便利

海南应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本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外贸行业是深受市场环境、经济制度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所以深化海南省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外贸还有其他产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长期以来,海南省的贸易经济问题重重,如政策适应性差、制度不规范、民营外贸企业生产能力弱等。结合“浙江外贸经验”中的经济体制改革经验,以下为若干政策性建议。

2.1.1深化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能够促进国有资本功能的放大,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更能够拓展民营资本发展空间。外贸领域是长期生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除少数做大做优的国有企业外,那些亏损、不盈利、暂时盈利甚至是不符合海南省经济发展战略都应逐步退出。在外贸领域引进民营资本,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消除一些隐性的贸易壁垒,能够给海南岛对外贸易增加活力,促进其良性发展。

2.1.2优化政府机构层级和企业营商环境,推动政府职能的改变

海南省在简政放权这方面有比较好的探索,“法人承诺制”的建立是全国能够有所借鉴的“海南经验”。完善和推广“法人承诺制”,以企业的信用为基础,并加强事后监督、监管。在外贸领域同样可以进行类似的制度试点,再结合先进贸易区如广东、上海的实务经验,促进本土外贸经济的发展,使市场和制度之间互相适应。

2.2发展区域旅游经济,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海南省的自然环境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这是海南相对于其他自贸区的比较优势。海口、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等地在旅游文化价值方面各有千秋,如果这些发展旅游经济的区域能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这对于对外贸易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浙江在“区块经济”方面的实践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海南省可以吸收这些经验并结合自身优势加以改良。以“国际旅游岛”为自身定位,海南旅游可以进一步加大改革放开力度,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比如开发面向东北亚和东南亚的邮轮航线及旅游产品、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的邮轮联合营销、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海南已经正在形成“一海两市三区”的区域旅游经济体系,“一海”指南海,“两市”指海口市和三亚市,“三区”指西部区域,中部区域和东部区域。区域化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给外贸带来辐射作用,比如旅游产业带来的衍生产品出口。海南可以积极借鉴“浙江外贸经验”,并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海南版“区块经济”,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2.3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增强外贸活力

参考“浙江外贸经验”,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为海南外贸提供活力。在自贸区(港)背景下,贸易需求的增长会促进民营企业的逐利行为,这种情形下会让市场活力大大增强。因此,在扶持民营企业上,海南省要做到真正地让利于“民”。帮助民营企业把外贸蛋糕做大,是海南政府应该树立的目标。鼓励民营外贸企业的建设,对于一些能够把海南产品远销世界、推广海南名片、发挥海南特色的民营企业,可以加大出口退税补贴的力度。

在充分竞争,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下,海南自贸区(港)的建立是民营外贸企业形成规模、刺激经济增长、走向国际的契机。目前海南省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堪忧,在外贸行业还是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导,而效率低下、信息滞后、交易受限是海南外贸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注入民间资本可以让海南外贸行业增强活力,所以海南在国有企业改制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另外,可以坚持农业、旅游产品和外贸相结合,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比如热带水果、反季节蔬菜、滞销的农产品可以通过对外贸易来消化,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大显身手的机会。民营企业可以和个体农户、农贸市场、菜篮子集团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让农产品远销岛外,加大销售网络覆盖。

2.4增强引入外商投资的力度,给外贸经济增添力量

加大引入投资,对于海南自贸区(港)来说是大势所趋。如果能够引进岛外资金,让实业得到蓬勃发展,这是海南省希望做到的。在文件下台以后,很多岛外的大型企业纷纷在海南建立办事处,投资计划也呼之欲出。敞开开放的大门,给予便利并大力支持,海南省政府应该做到牵头组织作用,以下为几点建议。

2.4.1扩大外资企业投资准入范围,引导外资向贸易领域流入

逐步放宽科技、物流、服务、金融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把门槛降下来,让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有相同的机会,充分竞争。除了鼓励外资投向旅游、医疗、热带农业等重点产业外,海南岛对外贸易同样需要外资的参与,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水平。

2.4.2加大对外资企业的融资的支持

大力支持外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以扩大投入。此外,在特定领域的优秀外资企业可以享受有关扶持政策。例如在促进海南省本土产品出口上有所作为的外资企业可以给予奖励、加大补贴力度,以表彰其对促进海南产品“走出去”的贡献,从而鼓励更多企业加入外贸行业。

2.4.3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

简化外商投资项目的设立、变更、注销等程序,让外商办事更高效,学习浙江省现今践行的“只跑一次”口号。让外商投资享受便利,不再面对繁文缛节,提高运行效率。海南省应树立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组织、策划本岛国际一流项目,让外资看到商机并积极促进双方共同参与。海南省的外贸经济更加注重全球合作与往来,就会更加高效、更加繁荣。(林道才,李江哲,2019)

仲弓樊迟三次问仁,孔子的答案不尽相同,请问这三种答案之间的内在联系何在?

首先说明了孔子的因材施教。

孔子回答严渊问“仁”,说明“仁”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对“礼”的自觉,即是“礼”在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实现;

孔子回答仲弓问“仁”,以及回答子贡问可以终身实践的“一言”,主要是从否定的方面说明仁意味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孔子回答子贡问“仁”,则主要是从肯定的方面说明仁意味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孔子对于仁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重点就是两个,一个是要自己守礼,一个是将礼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at in on后面分别加什么时间(例如:日期、星期、年、月几点等)

at:固定搭配,at noon在中午,at night 在夜晚,at midnight在午夜。在具体的时间点(几点钟)前面,也用at。用于表示进餐时间。如:at breakfast/lunch/supper(在早餐时/午餐时/晚餐时)用于表示年龄时。如:at 14 (=at the age of 14在14岁)

in:固定搭配,in the morning 在早上,in the afternoon 在下午,in the evening 在晚上,在傍晚。一段较长的时间段前面,用in,包括年份,月份,季节等。比如说,in 2020 (在2020年),in April(在4月),in spring(在春天)。用于某个较长的时间,像世纪、朝代、年、月、季节in March,in spring,in 1997。

on:主要是用在具体的一天前面,包括星期几和几月几号。比如 on Sunday在星期天,on April 12th 在4月12号。用于公共节假日前:on Teachers’ Day。

扩展资料

有些情况,既不用in,也不用on和at。

时间前面可不带介词。next,last,this,that与时间名词连用作状语时。We’re going to work on a farm next Sunday. 下个星期天,我们要去农场劳动。

today, tomorrow, yesterday,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等之前不加介词。

Are you free tomorrow night? 明晚你有空吗?

海南自贸区发展怎样了?

海南决定设立海口江东新区 建设成为海南自贸区集中展示区

设立江东新区是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举措。

江东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遵循“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海南特色、高点定位”,坚持“大视野、大思路、大手笔、大开合”工作思路,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两年出形象、三年出功能、七年基本成型”的时间表,全力加快推进规划建设。

据介绍,规划建设江东新区是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大部署,是面向世界、属于全国、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6]

3、海南发布: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

到2020年吸引各类人才20万人左右;重大人才工程项目成效明显;重要人才平台载体建设进展顺利;人才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南海名家”培养计划

面向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重点领域,以及重大创新项目、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等平台,着力培养100名左右具有成长为国家级人才项目人选潜力的人才“南海英才”培养计划

放开人才落户限制

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执业资格的人才,可在我省工作地或实际居住地落户。[7]

4、海南关于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通知

海南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在已出台限购政策的基础上,实施全域限购。

五指山、保亭、琼中、白沙4个中部生态核心区市县建设的住房只能面向本市县居民家庭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