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

参考《国际贸易》课程教材相关内容,查找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相关案例等资料,分析总结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关

参考《国际贸易》课程教材相关内容,查找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相关案例等资料,分析总结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关

国际贸易实例分析3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37条规定:“商业发票中货物的描述必须与信用证所载相符。”可见本例所述情况与上述的规定相悖,买方完全可以借口与原合同规定不符相机要挟。如当地市场价格疲软或下跌时,尽管卖方给的是好货,对方也会借以拒收或索赔。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千万要防止出现这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做法。本例应在发票上照打“三级红枣”,但实际发运二级红枣。

国际贸易 案例分析 我国a公司按CIF条件向欧洲某国b公司进口商出口一批草编制品,向中国人民保险

A公司没责任,因为cif贸易术语风险是越过装运港船舶的船舷,一旦过了船舷所有风险由买方承担,并且也上了保险,所以说出口方没有责任。

你可以详细的看一下C组贸易术语的风险责任划分。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论文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文/郭鹏辉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与贸易强国的差距,提出提高外贸竞争力、实现贸易强国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大国贸易强国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据统计,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已达到17606.9亿美

元,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三位。中国成为贸易大国已是不争的

事实。但是,与贸易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贸易强国的基本特征

何谓贸易强国,国际上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一般而言,

贸易强国不能单纯就贸易谈贸易,贸易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国

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经济不强的国家很难成为贸易强国。以

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世界贸易强国为例,贸易强国应具

备以下特征:

1、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根据IMF按汇率法计算的世界180个国家(地区)的

GDP和人均GDP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GDP居世界前五位

的国家有美、日、德、中、英,这5个国家中除中国外人均GDP

都在2万美元以上。

2、货物贸易规模大,服务贸易发达,对世界贸易影响力强

2006年,货物贸易出口额世界排名前五位的国家是德、

美、中、日、法,其中德国和美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占全球货物

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2%和8.4%;货物贸易进口额

世界排名前五位的国家是美、德、中、英、和日,其中美国和德

国货物贸易进口额占全球货物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15.5%和7.4%。

2005年,服务贸易出口额世界排名前五位的国家是美、

英、德、法、日,其出口额合计占全球出口总额的37.2%,其中

美国占14.6%,英国占7.6%;进口额世界排名前五位的国家

是美、德、英、日、法。

3、企业国际经营能力和产品国际竞争力强

据美国《财富》杂志2007年公布的世界500强公司中,

美国有162家,日本有67家,法国有38家。而且产业上主要

分布在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强。这

些国家在钢铁、机器设备、化学制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

品出口方面居世界前列,其对外贸易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

左右着世界贸易的变化方向和趋势。

二、中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的差距

1、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2006年中国GDP为26301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占世

界的比重为5.5%。尽管从经济总量上来看,中国已经算得上

是经济大国,但我国人均GDP只有2000多美元,位居世界

108位,仍为中低收入国家。另外,2004年中国人均贸易额只

有814美元,而世界人均贸易额为2445美元。

2、贸易(货物和服务)发展不平衡,服务贸易相对落后

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仅仅依靠货物贸

易,服务贸易的发展尤为重要。然而,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

易发展严重不平衡。据《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显示,

1982年-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与贸易出口总额的比

重一直在10%以下,1982年为9.4%,2005年为8.8%。2005年

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8.9%,美国为

28.1%,英国为32.7%,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国贸易出口总

额的比重仅为全球的一半。

3、货物贸易结构层次较低,贸易条件恶化

1990年-2003年中国、欧盟、美国和日本出口商品结构总

体上相似,即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占绝对主体地位,3/4以上

的出口产品均为工业制成品。但美、日、法、德等发达工业国

家,机械及运输设备都是重要的出口产品,比重超过了40%。

我国大宗出口产品主要是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机械及运输设

备以外的其他工业制成品,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

密集型产品仍处于劣势。

从贸易条件来看,我国的贸易条件呈恶化趋势。根据世界

银行统计,以1995年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为100,2001年

这一年指数下降为83,2002年进一步下降为78。

4、制造大国,品牌小国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工业生产大国,但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制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缺乏自主品使

“中国制造”陷入了反倾销的泥潭。据商务部统计,2001年-

2005年的5年中WTO各成员中对中国发起和终裁的贸易救

济措施分别为379件和297件,这使中国成为遭受反倾销最

多的国家。

另据世界品牌试验室发布的2007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

榜中,美国有247个,日本43个,法国47个,而中国只有12

个上榜品牌,且制造业企业只有海尔、长虹等少数几个。

三、中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对策

1、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要想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我们要实现对

外贸易发展中的两条腿走路,即大力发展货物贸易的同时,更

要积极发展服务贸易。首先,政府应顺应服务贸易自由化的

趋势,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开放领域,引入竞争,鼓励创新,

采取有效的服务政策;其次,加快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

融、保险、通信等知识、技术密集行业的发展;第三,加强国内

服务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能力。

2、运用科技兴贸战略发展现有的比较优势,尽快培育竞

争优势

科技兴贸战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运用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二是促进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首先,我国的比较优势仍然集中在劳

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上,应当继续保持和扩大中国在纺织、服

(下转21页)

经济研究

-19-的国际市场份额,并通过技术改造来提升这

些传统行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国际

竞争力。同时,应当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

部地区进行转移,以增加就业和满足现阶段西部地区数量型

经济增长的要求,以发展现有的比较优势。其次,我国的对外

贸易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关键时

期。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价格必然会提高,劳动密

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将逐步消失。因此,今后培育技术密集

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将是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关

键任务。目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已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

长点,我们应当抓住此机遇,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

争力,建立起我国的竞争优势。

3、进一步强化实施出口商品名牌战略,提高企业国际经

营能力

自主品牌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企业的生命线。我

国的大多数企业都采用贴牌生产,形成了对国外品牌的依

赖,必须改变“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现状,着眼培育和创建

自主品牌,这是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

4、积极参与国际通行规则的制定,运用国际通行规则保

护我国的贸易利益

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时,贸易摩擦不断增多,

一些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层出不穷,我国来自这方

面的压力不断增加,需要政府、企业、中介组织要形成合力,

最大限度的保护好我国的贸易利益。

参考文献

[1]张鸿.外贸万亿美元的一位———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

[J].江苏商论.2006,(6).

[2]吴仁波.中国如何能圆贸易强国之梦[J].江苏商论.2006,

(5).

[3]林健.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3,(12).

[4]陈丽丽.迈向贸易强国的战略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

版社.2003

[5]曲晓如.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李刚,李俊.迈向贸易强国———中外经贸战略的深化与升级

[M].人民出版社.2006

你好,我有相关论文资料(博士硕士论文、期刊论文等)可以对你提供相关帮助,需要的话请加我,7 6 1 3 9 9 4 5 7(扣扣),谢谢。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异同的案例?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既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共同性表现为:

(1)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相同。国际贸易从事着国家间的商品和劳务的的交换,国内贸易是国界内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虽然活动范围有所不同,但都是商业活动,都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交换环节,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中介地位。

(2)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交易过程大同小异,但商品流通运动的方式却完全一样,即:G-W-G 。商吕经营的目的都是通过交换取得更多的经营利润。

(3)基本职能一样,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基本职能都是媒介成商品交换,即做买卖。其他活动如融资、储存、运输、报关都心须为它服务;同时,都心须遵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节约流通时间规律等。这些规律均会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影响到国际和国内的贸易。不管是从事国际,还是国内的贸易都必须遵循这些经济规律,不得违背。

主要区别表现为:

(1)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国际间进行贸易活动首先会遇到差异,必须首先克服这些障碍,否则就无法恰当地进行贸易洽谈、签约,处理贸易纠纷,进行市场调研。国内贸易虽然也会遇到一些语言、风俗习惯的差异,但差别要小得多。

(2)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等制度不同。进行国际间商品交换,会遇到须用外币支付且汇率又经常变动,以及各国间度量衡、海关制度均有较大差别等诸多问题,使得国际间商品交换活动复杂化。相比之下,国内贸易就简单多了。

(3)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各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主要是为本国经济发展起作用的,但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开展,且很多政策也会因不同的经济形势、不同的执政者而变化。这里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进出口管理政策、关税政策等等,从事国际商品交换活动必须研究这些政策。国内贸易研究的内容要少得多。

(4)国际贸易的风险大于国内贸易。商品交换离不开竞自然存在相当的风险。但相比之下,国际贸易的风险更多也更大。其表现在资信风险、商业风险、价格风险、汇率风险、运输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