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大学学生如果成功逆袭通过社会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学会怎么样?
社会人士参加高考成功的例子多么?
社会人士参加高考成功的很多,但大多考取的是一些稀松平常的大学,没有什么典型。在这里仅举一个自考成功的例子。
2002年3月19日,14岁的上海少年丁磊,8岁开始自考,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拿到了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文凭,成为我国目前年龄最小的自考本科生(烟台日报2002.3.22) 当我们连夜赶到上海,向他表示祝贺时,见他又在捧着一本厚厚的英文版《编译原理技术与工具》,准备他的下一步计划——考硕攻博。我们在他8平方米不到的房间里,听他成长的故事。
丁磊,1987年12月25日生于上海石库门里弄。小学就读于上海虹口[1] 区育才小学,后就近于该区飞虹初级中学入读,连跳两级毕业。在就读小学和初中的过程中,他自考成才,11岁获得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颁发的英语大专文凭,13岁全部通过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课程,毕业论文答辩为优秀级。小学刚毕业,丁磊就以初中学籍之身份直取本科文凭。丁磊的成功,当归功于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的自考制度。
丁磊5岁开始跟父亲学英语,在父亲的严厉督导下,他眼泪汪汪地坚持着苦行僧般的训练。面壁十年终破壁,他不但先后拿下了通用英语初级和中级的证书,并练就了一口字正腔圆的地道美音。上海译文出版社特邀他朗读英语,专门为他出版一盘《儿童英语一百句》录音磁带,在全国公开发行。
当年只有讲台一般高的他,面对济济一堂的观众,丁磊绘声绘色地用优美的英语在格致中学礼堂娓娓诉说着他的少年人生梦———打造“中国比尔”。
普通人如果努力了能不能考上清华北大
不是你想当科学家数学家就可以当的,有些东西不是通过自己努力就可以得到,要不人人都可以考清华北大。不行就复读一届,两届,也值。高考理科题量大,最后大题要灵感。对于基础题,可以勤奋学习拿住。后面的大题是分二本,重本,清北。就像我村一个学生,初中年级第一。进重点高中考上了普通一本,接着复读两届都是一本线。因为读重点高中的学生基本都想考名牌大学,肯定都努力。
走出社会后继续重返学校高考上大学可能不可能,现实不现实?
你好,我们同岁。身为一个农家贫困的学子,我深有体会,虽然我没有你的经历。
你在现实中肯定遇到了种种不快,我说的现实是指的是你生活工作的小环境,但像你我这种没钱没背景的漂儿,真的是顿感无力,可是,人是有改变的能力的,这种能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改变自己然后改变我们身处的环境,乃至改变世界!不是吗?
在我看来,你想按程序重返校园,我是不赞同的,各种压力,很难,很难!
我建议的是,你换一个环境工作吧,你读的IT肯定也只个皮毛而已,假如你热爱这样的工作,你可以权且找份糊口的工作,但要时时刻刻记住现在的心情,现在想要改变的心情,随时充电,提升自己,少花点时间在无聊的事情上。
当然,你也许再来上网时,已经淡化了发帖时的心情,人就是这样,无用的人就是这样!
不说了,反正你成不成功,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反正我还在坚持着多年的打小就有的做个强者的愿望!我会成功的,也期待你的成功!
能考上清华北大的都是什么人
我是去年清华毕业的,全省前30进的清华。我想说的是进清华的不过只是普通人而已。在你们眼中的天之骄子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厉害,我知道学校里有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的大神,也有各种竞赛保送的大牛,可我不是,大多数清华学子也不是。
清华是一个很开放的地方,但是学习还是最主要的旋律。这里不是来交友、来见世面、来搞关系的地方!这里是培养尖端人才的地方。所以不要感觉谁靠关系靠出身就能进的来,这里可不是牛津剑桥哦——有个伊顿的学位就能来。
能考进清华的毫无疑问是考试精英,可是除此之外呢?大部分人不过是小时候读书好一点,考上本省最好的高中继而再考上清华。可是这个世界是分数高说了算的吗?毕业之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的一员啊。励志走科研道路发现被那几个大神碾压,走就业道路发现没有研究生吃香。唯一有优势的大概就是读研究生吧233333,当然清华对本校保研是很严格的,一般只有前10%才可以,大部分保研名额都给了外校的英雄好汉们,很多来自985的保研生履历真的可以秒杀大部分清华人。
所以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不希望被神化。我们成功与否是我们自己决定的,不是清华决定的,清华只是给了我们一个绚丽的舞台。所以我们哪天要是混的没有社会上的各位成功,请说我不努力,别说清华误我。
知识总有一天会忘记,可是清华对我的教育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上清华不一定意味着成功,但是人的精神一定会不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