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

2个半小时学一门科目效率高吗?

2个半小时学一门科目效率高吗?

什么时段学习什么科目效率高?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1、要想提高各科目学习效率,首先,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段。①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复习任务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②同时,也不要整个晚上或长时间都学习(复习)同一本教材,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每晚安排学习(复习)1-2个小时,再换一本书进行学习(复习),这样两本书都能兼顾。

2、①要增强记忆,提高效率,适当的最笔记的不可少的,可以将老师归纳的重点内容在教材上勾画出了,方便以后看书的时候抓住重点,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课程当中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是真正有价值的,也是必须去记的东西。②高效的快速阅读必不可少,不仅有利于你抓住文章脉络和重点,同时还可以节约学习、复习时间,为你赢得宝贵的时间,为考试或其他事情做充足的准备。ps:我练习过: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是专门的提高记忆力、速读能力以及思维反应能力的学习软件,对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帮助,为我的考试赢得了很大的筹码,建议你下载练习一下http://www.jint/d449-2545-15337.html。

3、做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

4、纠错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遇到过一错再错的现象。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在学习中不求甚解,不注意总结积累所致。那么,该怎么办呢?实践证明,自编一本“易错题集”是避免做题一错再错的最好办法。

错题本的复习方法:

(1)每周把该周错题本中记录的题目快速浏览一遍;

(2)每月把该月错题本中记录的题目再快速浏览一遍;

(3)每个季度把错题本中三个月记录的题目再快速浏览一遍;

(4)大考前把该错题本中的所有题目认真复习一遍,确保题不二错。

5、要想提高学习效率,自身心态的调节是避免不了的,一个好的心态决定一个人的成功:第一要自信,第二要用心。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科目二教练每天只让练二十分钟,你们都是练多久的

其实也差不多,我们差不多练的半小时

是小班,所以每个学员按时来按时走,很方便

教练只让你练二十分钟也是有道理的

练习太久会感觉没那么好

科目二需要学多少个小时

科目二想要一把过,你知道至少要练多久吗?

第一阶段

3-7天:练基础

1、熟悉车辆

很多参加驾考的学员都是初次接触车辆副驾驶以外的部分,所以一定要在学车前,先对汽车有初步的认识。

比如简单的汽车灯语以及汽车运作的原理,这些都有助于后面具体项目练习时,学员能够快速掌握考试技巧。

2、离合半联动

熟练掌握离合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建议大家练习离合的时候不要偷懒,有条件的最好多换几辆教练车练练踩离合的脚感。

测试自己离合的掌握程度,就看自己是不是可以每一次练习都保持车速的缓慢匀速,不熄火,一定要保证成功率达百分百。

3、修方向

每辆车的离合是不一样的,每辆车的方向盘的松紧程度也是不同的,打方向时,就算学员可以精准地保证自己每次都打的一样的角度,但是换了一辆车,方向还是会偏移。

当方向稍有偏移时,及时修正方向是很重要的。

修方向的基本原则:不论前进还是后退,方向偏向哪边就要向相反方向打。

4、挂档

挂档建议在驾校的模拟机上先熟悉了挡位位置和挂档方法,再上车实操。

科目二中也就用两个挡位:1挡和倒车挡。

只要正式练习科目二考试项目时,熟练这两个挡位的挂法就够了。

5、拉直线

拉直线就是保持车子缓慢匀速地走直线,方向不偏移,主要是为了训练学员的车感。

到了后面的五项连续练习时,每到一个项目前都要把车子调整到适合的起始位置,这个时候大家就会体会到拉直线和车感的重要性了。

第二阶段

8-12天:分项练习

这个阶段就可以正式开始练习科目二的考试项目了,只要大家记住以下几点:

○ 记住教练教的点和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 车速一定要缓慢均匀,但也别慢到中途停车;

○ 打方向的原则:宁早勿晚;

○ 习惯观察后视镜,不光是看点,还要注意车辆与边线距离。

1、倒车入库

倒车入库是公认科目二最难的项目,前面4-5天,大家可以专攻倒车入库,学会倒车时如何修正方向。

后面的其他项目练习前都可以练一把倒车入库练练车感。

2、直角转弯、曲线行驶

这2个项目只要记住打方向的时机,基本1-2天就可以解决了。

3、侧方位停车

如果你的倒车入库练得还不错,侧方位停车也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1-2天就够了。

关键是不要记错什么时候观察左后视镜,什么时候观察右后视镜。

4、坡道定点停车与起步

这个项目的难点有两个:定点和起步。

定点记住教练教的点位,起步就要多练习离合控制。

看个人能力,这个项目练习2-3天基本就差不多了。

第三阶段

1-3天:五项模拟

科目二练习的时候是分步练习的,但是考试是五项连考,所以考试前一定要在驾校场地模拟几天。

有条件的,小编建议大家还是交点钱到考场实地模拟,尤其是那些驾校练习场地和实际考场差距比较大的。

综上,如果学员每一次练习都比较认真,学车时间比较连续的话,想要一次考过科目二,科目二都要练习12-22天。

一直学习同一科目好,还是各种科目交替学习好?

高效学习小技巧之”每20分钟更换一次科目” 出处:《我是天才优等生》 头脑也需要摄取身体所需那样的营养。 大脑和肌肉一样,每次使用都有极限。 “不吃苦,事难成”这是20年前美国教育的基本思想。在街头巷尾,在城镇山乡,在廉价的室内体育馆,到处都可以看到为社会底层的人而写的标语:No Pain No Gain。我国也有“忍耐是苦的,结果是甜的”这样的警句。 美国和德国的医学界批判了过去20多年来一直支配教育理念的这种想法。所谓“痛苦”就是神经系统通知你身体不适的信号。对痛苦忍耐多了,只会迟钝神经,不会治疗痛苦。我们的身体最明白这一点了。 据说,大脑也一样。大脑和身体都要摄取营养。大脑如同肌肉,都有使用一次的极限。 有人做了一次实验。一个人阅读100页的书,头十页的内容几乎所有的人都记得很清楚,最后的10页谁也记不清是什么内容。在多数情况下,即使有人记住了,那也是扭曲的记忆, 要想学习音乐,首先要在“听”字上下功夫。一边要仔细听取每一个细节,一边要注意分析每一个音符、音调、音色、节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这就需要精力的高度集中。怎样才能做到精力的高度集中呢?五分钟集中,五分钟完全休息,才能达到极大限度地提高集中精力的效果。要做到一般的集中,则需要每50分钟休息一次,一次休息10分钟。或者这10分钟做一些毫不相干的别的事情,让紧张的神经松弛一下。若不然,大脑就会因过度的疲劳而停止转动,什么信息也理解不了,什么信息也记不住,什么信息也处理不了,最终身体会因为疲劳而感到痛苦,于是发出休息的信号。连续学习三、四个小时的学生伸懒腰打哈欠的原因就在这里。 身体要休息,大脑也要休息。要想使大脑长期有效地运转,必须让它有规律地休息。有的人擅长于跑马拉松,有的人则擅长于跑1000米。学习也一样,有的学生只能坚持5分钟,有的学生则能坚持较长的时间。但是再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也不能天天跑马拉松。跑一千米也一样,如果连续跑,第二次、第三次的速度肯定会逐渐减慢。 学习也一样,盲目地持续很长的时间,只能使学习变得痛苦而不会有任何效果。不必要因为只能坚持短时间而感到灰心。坚持短时间记忆的人,多数都是能够高度集中具有严密逻辑的人。这些人一旦巧妙地利用高度集中的时间,就会取得出人预料的巨大效果。 只要掌握学得有趣的学习方法,集中精力的时间就会变得越来越长,这样,你的学习就能张弛有度游刃有余。把字句章节变为有机联系的模块,成片成块地理解,不慌不忙地循序渐进。只要每天坚持5分钟,日积月累会收到相当可观的效果。 “精神别溜号!”这句话,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多数学生在学习之前首先定时间,然后在这个时间内学习一门课程。新的医学理论证明,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非效率性的、只能是累人的方法。 我从高二开始改变了学习方法。一门课只学20分钟,然后转到与这门课截然不同的课学习,而后又回到原来的课学习。例如,先用左脑学20分钟数学,紧接着用右脑学习20分钟语文,让左右脑均衡地运转,以提高学习效率。我发现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曾观察过美国纽约大学的学生。他们啃着教科书和模拟试题,一直熬到凌晨2点。他们似乎很用功,但是我发现他们的精神并没有集中到学习上。纽约大学商学院的学生感到疲倦,是因为只学习会计学、市场统计学、营销实例等,只使用一种数学功能的头脑,不让他休息的缘故。 掌握了学习技术以后,弹钢琴就成了我的业余爱好。我经常把几本小说或诗集放在身旁。学习数学性课程的时候,每隔20分钟就轮换着看这些书或弹钢琴,让左右大脑均衡运动,充分发挥其功能。 我还买了的录音磁带,与别的课交替学习。过去,我觉得英语很难,苦苦地学了几年,效果还是不怎么理想。自从掌握了学习技术以后,法语和德语只学了6个月,但是上街还能和法国人、德国人流利地对话。 我并没有死抱着法语和德语学习。有一位同学学习俄语,觉得俄语很难。自从运用了我的学习技术以后,他的俄语水平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长进。只要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就可以充分发挥大脑的作用,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使成绩得到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