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讲的七横是指那些器官? 黄帝内经歧伯是什么人
《内经》里说的七损八益到底是哪七损哪八益?
《天下至道谈》中所提到的“七损”,是指“一曰闭,二曰泄,三曰渴(竭),四曰弗(勿),五曰烦,六曰绝,七曰费。”
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七损主要是指的房事交合中对人体有害的七种做法,即:在两性交接时动作粗暴,鲁莽而发生疼痛,导致五脏生病,这是“闭”(内闭);交合时虚汗淋漓,精气走泄,叫“泄”(外泄);房事没有节制,纵欲无度,气血耗竭,叫做“竭”;而“弗”是指虽然有强烈的性欲冲动,却因阳痿不举而不能进行;交合时心中烦乱不安,为“烦”;一方无性欲要求而对方强行交合,这时双方特别时对女方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犹如陷入绝境,故而叫做“绝”;当交合时过于急速,既不愉悦情致,于身又没有补益,徒然浪费精力,这叫“费”。古人用非常形象的语言说出了在房室养生中于身心有害的七种做法,若犯有上述七损之情况,则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且招致疾病,这样的解释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参考价值。
针对房事交合中对人体有害的七种做法,古人又提出了房室生活中对人体有益的八种做法,即“八益”,是指:“一曰治气,二曰致沫,三曰智(知)时,四曰畜气,五曰和沫,六曰窃气,七曰寺(待)赢,八曰定顷(倾)。”
这里逐一地介绍了治八益的具体做法。即:一、调治精气,二、致其津液,三、掌握适宜的交接时机,四、蓄养精气,五、调和阴液,六、聚积精气,七、保持盈满,八、防止阳痿。
性生活有愉悦情致,增强夫妻感情的作用。“七损八益”是古人在交合时遵循的法则,在性生活过程中我们也要善于利用“七损八益”的方法来调摄性生活。对房室之事应有一种严肃性,使生活服从于养生保健这个重要原则,并通过房事来达到补益身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七损八益”是古人在房室养生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各种性保健措施和性禁忌经验。最早提出“七损八益”理论的是古代医书《天下至道谈》。“七损八益”在综合性心理保健、性生理保健、性行为规范、气功导引等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房室养生方法。
古代房室养生学家认为,在房事生活中,有八种做法能补益人的精气,有七种做法能损伤人的精气,如果不能运用八种补益精气的方法,避免七种损伤精气的方法,那么人到了40岁性机能就会减半,50岁生活起居能力就明显衰弱。如避免七损,采用八益来补益精气,救治疾病能使老年人恢复健壮,壮年人不致衰老。
七冲门到底指什么?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腑即为“府”,有聚、藏货之义,可知府为库府之义,是人体受纳腐熟水谷、传化精微、排泄糟粕的器官。《黄帝内经》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这里所谓的“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等,均是说明水谷在体内不能久留,即六腑是以通畅为用的。
饮食物从口进入消化道以后,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旅程,其间要经过重重关口,中医通过解剖,发现了有七道门坎,《难经》称为“七冲门”。“冲”即要冲的意思。其具体的部位是:飞门,指口唇,像门扇一样自由开合;户门,指牙齿,食物入口,必经牙齿之咀嚼;吸门,指会厌,是食管与气管的相会处;贲门,胃之上口;幽门,太仓下口,即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阑门,指小肠下口和大肠上口相接之处;魄门,下极为魄门,指消化道的末端,即肛门。食物通过此“七冲门”,便完成了人体消化吸收和糟粕排泄的全过程。这七个重要关口,是食物从进入人体到排出体外必须经过的通道。
在人的消化过程中,这七道门中任何一门发生功能障碍,都会影响人的吸收和排泄。飞门和户门自不必说,是食物进入人体的最前两道关口;吸门指的是会厌,位于舌部及舌骨之后。形如一树叶,柄在下,能张能收,呼吸语言时,会厌开启,饮食吞咽或呕吐时,则会厌关闭,以防异物入气道。在这个部位常发的疾病是“梅核气”,以咽喉中常有异物感,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形容这种疾病的症候表现为“咽中如有炙脔”,即咽喉部就像含着一块烤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其病因与七情不畅、气血痰郁有关,多发于女性。相当于西医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病。治宜疏肝解郁,消痰散结,方用半夏厚朴汤、逍遥散等。
胃与食管相连的部分称为贲门,贲同奔,食物由此处奔入胃中的意思。在食管运动功能紊乱的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是贲门痉挛,又称贲门失弛缓。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和梗塞感,有时固体食物较流质更易吞咽,温热食物比冷的食物容易咽下。由于食物滞留在食管内,常呈现呕吐,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物,不含胃酸。食物在食管内长时间潴留后吐出则带有腐臭味。
胃的下口与小肠的上口为幽门,幽是深长、隐秘或阴暗的意思。幽门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位,因此容易发生梗阻。有幽门梗阻的病人,常有上腹部胀痛、胀满、嗳气和返酸,尤其在饭后更明显,幽门梗阻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溃疡病的近期(即活动期)或晚期。其他可以形成幽门梗阻的疾病还有胃窦癌、胃粘膜脱垂及胃结核等。
小肠下口和大肠上口相接之处是阑门,是形容其犹如门户间之门阑。
最后一道门是魄门,“魄”通“粕”,肛门为糟粕所出之处,故称“粕门”。魄门即通常所说的“肛门“。《黄帝内经》说:“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看来《内经》非常重视”魄门“的作用,之所以称其为“五脏使”,魄门的启闭、大便的排泄,不仅是胃肠功能的反映,也是全身状况的表现,既受五脏生理功能的制约,又能协调脏腑气机升降,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
黄帝内经中东西南北所对应人体脏器是什么
东方木属肝胆,北方水属肾与膀胱,西方金属肺与大肠,南方火属心与小肠,中央土则是脾与胃。请采纳~
皇帝内经里说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怒伤肝,喜伤心……为什么喜还伤心呢?
七情致病所说的怒喜思悲恐,是只在过度的情况下才能对人体造成损失,一般的程度没有损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逆,脉满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心位于胸中而居膈上,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阳,其意义在于心有主持阳气而恶热的生理特性。火性光明,烛照万物,心的阳热之气不但可以维持心脏自身的生理功能,还有温养全身的作用。
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医碥•气》说:“喜则气缓•志气通畅和缓本无病。然过于喜则心神散荡不藏,为笑不休,为气不收,甚则为狂。”心藏神,心神散荡,喜笑不休则伤心。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过喜”或“暴喜”会使心气消耗过度。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注意力下降,头晕,心悸,入睡不深,时常惊醒。严重时可引起精神失常,或突然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