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有哪些药用价值? 槟榔致癌为什么不禁止
槟榔有哪些药用价值?
药用价值:槟榔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入药历史,槟榔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药用价值很高,它属于一个理气类的中药,槟榔的原产地在东南亚,主要是马来西亚,在中国主要在云南、海南或者台湾热带地区比较多,它是归胃大肠经当中,它的功效主要包括杀虫消积,生津润肺,行气利水抗疟的作用。
史料记载:我国槟榔入药诸多古代医学典籍都有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曾记载,槟榔有“驱虫、消积、下气、行水”的药用功效;魏·李当之《药录》曾记载: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功效。我国槟榔入药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营养成分:槟榔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槟榔原果的主要成分为31.1%的酚类、18.7%的多糖、14.0%的脂肪、10.8%的粗纤维、9.9%的水分、3.0%的灰分和0.5%的生物碱。槟榔还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其中11种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槟榔种子含总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并含有少量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异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副碱及高槟榔碱等,均与鞣酸集合存在。
现代应用:槟榔作为一味传统药材,已经长期被用于中医药,在国内,以槟榔入药的2个品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共用225个药品采用了槟榔作为原料。
槟榔的药用价值是什么
药理作用
1.驱虫作用:槟榔煎液有驱虫作用,对绦虫、蛔虫、蛲虫、姜片虫、血吸虫等皆有作用。尤其对
植株、叶、花、果(5张)
绦虫有较强的驱虫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槟榔碱类似烟碱样性质有关,可以使虫体的神经系统麻痹。一般认为槟榔对猪绦虫的作用最强,对短小绦虫,阔节裂头绦虫及姜片虫也有作用。体外试验对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
2.拟副交感神经作用:槟榔碱与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毒蕈碱相似,但性质稳定作用持久。对平滑肌作用最显著适当剂量时,可以增加肠管的张力和蠕动,有缓泻作用,并能减轻胃肠胀气;能使胃肠粘膜分泌亢进,随之食欲增加;能兴奋汗腺及唾液腺,使汗液及唾液分泌增加;用氢溴酸槟榔碱溶液滴眼,可使瞳孔缩小,故可用治青光眼,此外,有收缩支气管,减慢心率,并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兔应用后可使冠状动脉收缩。
3.抗病毒作用:槟榔有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作用。
4.抗真菌作用: 1:3的槟榔煎液对部分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尚含有缩合鞣质、脂肪及槟榔红色素等成分。
槟榔碱是有效的驱虫成分,对绦虫有较明显的致瘫作用,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另外,槟榔碱的作用与毛果芸香碱作用相似,可兴奋M—胆碱受体引起腺体分泌增加,瞳孔缩小,收缩支气管,减慢心率,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同时证明槟榔中含对人体致癌的物质。
临床常用于虫症、腹水、消化不良等病症。[4]
毒性:过量槟榔碱引起流涎、呕吐、利尿、昏睡及惊厥。[3]
附方
①治疗绦虫病:多采用煎剂口服。常用量为60~100克,但也有用至120克或更多的。煎剂的制备将槟榔切碎,先用热水300~500毫升浸泡数小时,而后用温火煎成200毫升左右,于清晨空腹时1次服下。服药前1日晚禁食或进少量流质饮食。服药后可视具体情况在0.5~2小时左右服硫酸镁20~30克。合并应用南瓜子时,则先服南瓜子粉80~125克,待0.5~2小时左右再服槟榔煎剂,而后再服硫酸镁。服药完毕至排虫时间由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
②治姜片虫病:药物制备与用法大体上治疗绦虫病相同。除采用单味煎剂外,尚有配合乌梅、甘草使用的。
③治疗鞭虫病:槟榔切片或打碎,取100克,加水500毫升,浸渍12小时以上,再煎至100~200毫升,分成2~3等份于清晨空腹时分次服下,以防呕吐。服药前一日先服硫酸镁20~30克,服药后经3小时不泻者可再服硫酸镁1次。
④治疗蛲虫病:成人用90~120克,儿童5~7岁用25~30克。水煎清晨空腹1次服,3日后再服1次。
⑤治疗钩虫病:槟榔100~125克,煎液,加糖调味服用。
⑥治疗蛔虫病: 以新鲜槟榔切片作煎剂,14岁以上用60~90克. 10~13岁50克,7~9岁40克。煎液可1次服完,也可3次于半小时内服完。服药后数小时服用硫酸镁1剂,可提高疗效。
⑦治疗青光眼:用槟榔片制成1:1滴眼液,每5分钟滴1次,共6次; 随后30分钟1次,共3次; 以后按病情每2小时滴1次。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每日滴2~3次,每次1~2滴,以防复发。对急性青光眼有缩瞳、降眼压作用。成分:槟榔含生物碱0.3%~0.6%,缩合鞣质15%,脂肪14%及槟榔红色素。生物碱主为槟榔碱,含量0.1%~0.5%; 其余有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槟榔副碱等。槟榔内胚乳含儿茶精、花白素及其聚合物。槟榔含脂肪油,其主要组成为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所含自由氨基酸中脯氨酸超过15%,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超过10%。[3]
功能主治
1、虫积腹痛:槟榔主要用治寸白虫,即绦虫,为驱除绦虫的特效中药之一,单用煎服有效,也可配伍南瓜子、牵牛子、石榴根皮等。方例《槟榔煎》、《槟榔南瓜子煎》、《槟榔石榴根皮煎》、 《圣功散》。又用本品治疗姜片虫(赤虫)、血吸虫等,可配伍雷丸、苦楝皮等驱虫用,方例《槟榔散》。还可以用治蛲虫,鞭虫,蛔虫等,均单用槟榔煎服。
2、积滞下痢:槟榔可用治食积满闷或痰涎呕吐,或脾胃两虚,食不消化,腹中胀满疼痛,或寒实结胸,气塞不通等,类似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及慢性结肠炎等。常配伍木香、陈皮、莪术等理气消积药,方例《木香槟榔丸》 (方见木香)、 《槟榔顺气汤》、《槟榔丸》、 《槟榔散》。槟榔也常用于痢疾之下痢脓血,腹痛,里急后重者,类似于细菌性痢疾和急性肠炎等。常配伍芍药、当归、黄连、大黄等,方例《芍药汤》(方见芍药)、 《导气汤》。
3、脚气喘满 槟榔也常用治脚气水肿,疼痛,久则喘满,不能平卧等证,类似于维生素B1缺乏症。单用有效,常配伍苏叶、茯苓、木瓜、吴萸等,方例《鸡鸣散》 (方见木瓜)、 《槟榔汤》。
此外,用治胆道蛔虫,常配伍乌梅、使君子、两面针等,方例《槟榔乌梅汤》。并用其制成100%的煎液滴眼治疗青光眼之眼压升高,头痛,目珠疼痛等。古方也用治臌胀,金疮,丹毒,阴虱等。
槟榔的药用价值是什么?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海南栽种槟榔已有500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琼中、屯昌、定安、陵水、崖县 等地。槟榔属棕榈科,常绿乔木,外形和椰子树一样无枝,婷婷玉立,但比椰树窈窕秀丽。槟榔的种子叫做槟榔子,它含有槟榔碱和鞣酸等,可供食用。它的药用价值很高。中医用作治疗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水肿、脚气等证。其果皮叫做“大父皮”,能行气、利水、消肿。除果实外,树叶也可食用。 在万宁、陵水、三亚一带,吃槟榔已成了重要的习俗。槟榔切片后沾上佐料,细咀慢嚼,吐完绿水,又生丹津,吃后脸红耳赤,正如苏东坡即兴写的“两颊红潮曾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的诗句。逢年过节以及求婚、定亲和办喜事,槟榔更是不可缺少。
吃槟榔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槟榔在中药学知中属于驱虫药,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1、各种虫积腹痛,如蛔虫病、绦虫病等。2、饮食积治胃肠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胀痛、大便不道通等。3、水肿病、脚气病。4、疟原虫感染。槟榔含有生物碱、脂肪油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药专理学证实,其具有麻痹各种虫体的作用;具有抑制皮肤真菌、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具有促进唾液、汗腺分泌的作用;具有增加肠蠕属动的作用;具有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的作用;具有缩瞳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