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养护是什么呢?有人能介绍下吗? 生命养护中心
请问博鳌一龄生命养护是医院吗?
严格地说应该属于医属于医院,博鳌一龄生命养护跟传统的医院不同,它是以生命养护命名的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把人们的生命品质守护作为核心目标,通过把干预重心前移至疾病预防环节,消除亚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做好健康保障。
老子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他在说什么你听出来了吗
《老子》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
2011-06-30 00:31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
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文】
出离维生之道就入于速死之途。人世间,属于长寿的,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占十分之三;因为行举失道而自速其死的,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自执过高而导致奉养所需过重。据说,善于维护生命的人,在陆上行走不会遭遇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即使参加战争,也不会受到武器的伤害。对于他,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猛虎于其身无处伸爪,武器于其身无处显露锋芒。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可以让人致其于死命的要害部位。
【注释】
(1)出生入死:出,出现于世上,也就是生。入,入于地下,也就是死。出生入死,对这句话有不同解释:一说人离开生路,就走进死路;一说人始于生而终于死;一说人出现于世上就是生,入于坟墓就是死。今从最后一说。
(2)生之徒:徒,属,类。生之徒,即属于长寿一类的人。一说,徒通"途";生之徒,指活着的途径。
(3)十有三:有几说。一说十分中占三分,即十分之三。一说指四肢与九窍,今不从。还有一说,指七情六欲,即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与声、色、衣、香、味、室(六欲)这十三项,今不从。老子认为,人类杜会有三分之一的人走向生的自然繁荣,有三分之一的人走向自然的死亡,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过早残废,其原因是贪欲太多、伤残身体,违背了生命的自然性。因此他认为,善于养护自己的生命,便应做到少私寡欲,过一种清静质朴、纯任自然的生活。
(4)死之徒:属于夭折的那些。
(5)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人本来可以得生,但是却走向了死路。
(6)生生之厚:为追求长生而过分地享受,酒食厌饱,奢侈淫佚,奉养过厚。
(7)盖:用于句首的语气词。
(8)摄生:摄,调摄、养护。摄生,即养生。
(9)陆行:在陆地上行走。帛书甲本作"陵行",陵是山地、丘陵的意思。
(10)兕(sì):犀牛。
(11)入军:到军队中参战。
(12)被甲兵:被,动词,遭受;甲兵,武器、兵器。被甲兵:即指受到杀伤。
(13)无死地:没有进入死亡的地域。
【译文】
人出现于世上就是生,入于坟墓就是死。属于长春这一类的人,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这一类人,占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却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这后一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奉养得太过分了。曾听说过,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军队中打仗下会受到杀伤;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范围。
养生???是什么
养护生命,使生命健康。
张舜禹是啥?谁能介绍下
张舜禹是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