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是什么病?(帕金森是属于什么疾病?)
帕金森是属于什么疾病?
这种疾病属于脑神经系统的问题,发生的帕金森疾病一般是发生在老年人,如果老年人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问题的话,容易发生帕金森病,年轻人发生这种疾病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年轻人营养不良,劳累过度不能成为习惯,也会发生颤抖具体的情况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帕金森是什么病?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
美国APDA称年龄小于40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请点:www.pohs)。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有患者这样向他读幼儿园的女儿解析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就是让你不能动的病。”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目前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
症状
帕金森氏病起病缓慢,是逐渐发展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下子就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症状:
1、运动障碍。可以概括为:运动不能:进行随意运动启动困难。运动减少:自发、自动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少。运动徐缓:随意运动执行缓慢。患者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尤其是开始活动时表现动作困难吃力、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有的患者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有些会出现语言困难,声音变小,音域变窄。吞咽困难,进食饮水时可出现呛咳。有的患者起身时全身不动,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叫做“冻结发作”。
2、震颤。表现为缓慢节律性震颤,往往是从一侧手指开始,波及整个上肢、下肢、下颌、口唇和头部。典型的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指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动着,有时下肢也有震颤。个别患者可累及下颌、唇、舌和颈部等。每秒钟4~6次震颤,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会加剧。不少患者还伴有5~8次/秒的体位性震颤。部分患者没有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
3、强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颈部、面部的肌肉发硬,肢体活动时有费力、沉重和无力感,可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结合屈曲体态,可使患者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我们把它称为“慌张步态”。
随着病情的发展,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都出现困难。另外,有的患者还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油脂脸、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也可出现忧郁和痴呆的症状。
帕金森症是什么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常见的发性慢性、渐进性变性疾病,以运动迟缓、肌肉强直、 静止性震颤 和姿势异常四主征为临床特点。因首先由英国内科医生詹 母 帕 金 森 (Jamesparkinson)于1817年描述而得名,它与通常所说的震颤麻痹综合症是一回事。本病多发生于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在 遗传分型中也有家族性和少年性帕森病。男性稍多于女性。发病率约占全部病人的75-80%。
帕金森综合症(Parkinsonism)也是一种神经系统慢性、渐进性变性疾病,可分为继发性和症状性帕 金森综合征。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常发生于其它一些神经系统疾病(脑炎、脑血管病、肿瘤等)或毒物、药物之后 ,临床表现除了和帕金森病相同外,多伴有原发病遗留下的表现,如癫痫、偏瘫 、头]
一种突发的,缓慢进展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特征是动作的缓慢与缺失,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不稳.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在≥65岁的人群中,1%患有本病;在>40岁的人群中则为0.4%.本病也可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也叫少年型帕金森综合症
帕金森是什么病?
1997年4月17日,数千支蜡烛在世界各地被一一点亮。随着“世界帕金森病日”的确立,这个严重危及中老年人健康的“沉默的杀手”终于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医务工作者们一边加紧攻克这个痼疾,一边强烈呼吁所有的家庭都对之提起高度的警觉。
帕金森病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较常见疾病。起病年龄平均为55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每10万人中的患病人数为200人,60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约为1%。以前认为在亚洲地区帕金森病的发病和患病率低于欧美地区,但是近年在日本的调查发现帕金森病的发病和患病率同欧美国家相似。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简称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中国民间习惯将之称为“抖抖病”。帕金森病有三大典型特征:震颤、僵直和运动障碍。
1817年英国的医学家詹姆士·帕金森首次将其作为一组独立的疾病提出,并在他的专著《震颤麻痹》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因此这种病被命名为“帕金森病”。
由于患者一般为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之初症状不明显,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患病初期,病人的手指会发生不自觉的颤动,或出现肩颈部肌肉僵硬等症状。患者还会逐渐地出现言语、行为迟缓,反应迟钝等症状,不过家人通常都会认为是年纪大了身体机能下降的自然现象,而不放在心上。随着病情加重,患者手变得抖动不停,面无表情(又称“面具脸”),吐字不清,四肢关节僵硬,无法做精细动作,并伴有多汗、口水增多、大小便困难等症状。晚期患者则全身僵直,卧床不起,无法完成穿衣、吃饭、行走、写字等简单日常行为。患者由于长期没办法控制自己的震颤,“手足不听使唤”,还常常会因绝望而患上忧郁症,身心疲惫不堪,容易产生“生不如死”的弃世之念。
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变是中枢的黑质纹状体中的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多巴胺就像是人类大脑的“传令兵”,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大脑所发出的信息。多巴胺分泌不足时,信息就无法传递,所以帕金森患者无法将大脑的每项指令都传达给手足等部位的肌肉。
医学界普遍认为帕金森病有两大病源,其一是脑动脉硬化、脑炎、脑外伤、中毒、脑肿瘤及某些药物所致。另外,环境因素也通过与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方式和途径作用于人体,有机化学物质、水源污染、农药与工业污染,这些“世纪之病”在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同时也在施虐于人类自身。
目前帕金森病尚无法治愈,只能用给病人补充多巴胺的方式,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用美多巴等左旋多巴加外周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药物治疗帕金森病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已大为改观。据国外研究统计,使用多巴胺补充疗法后,帕金森病人的死亡率与正常人群的死亡率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