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利湿汤加减+滋肾育阴丸应该怎么做?(暑湿热重要怎样医治?)
暑湿热重要怎样医治?
肝胆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或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所致。由于肝胆位于中焦,故在三焦辨证中属中焦辨证范畴。
主证:胁肋满闷,或见痞块,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身目发黄,或寒热往来,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搔痒等。
辩证:多为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化生湿热;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湿郁化热,湿热蕴结肝胆所致。湿热相蒸,蕴于肝胆,肝胆疏泄失常,故胁肋满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胆气上溢则口苦;湿热郁阻,脾胃升降失司,故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湿热薰蒸肝胆,胆液外泻而发黄疸,邪居少阳,故见寒热往来;湿热下注,故尿短赤,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妇女则带下黄臭,外阴搔痒。
【证候分析】本证以右胁;肋部胀痛,纳呆,尿黄,舌红苔黄腻为辨证要点。显热蕴结肝胆,肝气失于疏泄,气滞血瘀,故胁肋痛。肝木黄逆侮土,脾运失健,胃失和降,故纳少,呕恶,腹胀。胆气上溢,可见口苦,湿热蕴内,湿重于热则大便偏溏,热重于湿则大便不爽。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短赤。邪居少阴,枢机不利,则寒热往来。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则身目发黄。肝脉绕阴器,湿热随经下注,则见阴部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在妇女则见带浊阴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均为湿热内蕴肝胆之证。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药:湿重——菌陈五苓散;热重——龙胆泻肝汤。
我只是刚学中医的,理论叙述一下
既有中焦寒湿痰饮,又有阴虚内热怎么处方
中焦就是身体的中部内脏,在肚脐上下的内脏,都属于中焦,中焦有寒湿,就是中焦的部分有湿气而且这种湿气是由于寒气造成的。
肺气不足,用比较好理解的话说,就是肺比较虚弱。
中医认为人的一处出了毛病就会拖累其他部位,所以你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那肯定是身体哪里肯定有不舒服的地方,然后导致各处问题的出现。
从调理方面来讲,可以选择吃中药调理,当然肺气不足在吃中药的同时多到公园走走,做做有氧呼吸。
夏季暑湿重 如何养生祛湿毒
9、赤豆冬瓜汤 赤小豆60-80克、冬瓜带皮250—500克一并煮汤服,每日1剂,分次服。具有消炎利水之功。适用于肝硬化有少量腹水者。 10、鲫鱼赤豆商陆饮 鲫鱼250克、赤豆120克、商陆3克同煮熟,吃鱼肉喝汤。商陆通二便,泻水散结。全方温中补虚、健脾利水。适用于肝硬化腔水患者。
祛湿三豆汤怎么做
三豆薏仁汤:消暑、祛湿、解渴
夏季消暑、祛湿、解渴的三豆薏仁汤。绿豆、赤豆、黑豆、薏仁米各10克,泡松,加少许粳米,熬煮开花,待冷却,连豆带汤一起服用。
绿豆清热解暑、除烦解渴。赤豆清热利水、散血消肿,对夏天常发的疮疡肿疖等有排毒消肿作用。黑豆解毒、散热、除烦。薏仁米甘淡利水渗湿,健脾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