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损分为神经痛和神经疾患两大类。常见的周围神经病损?(周围神经病是什么病?)
周围神经病是什么病?
概述
周围神经病损分为神经痛和神经疾患两大类。常见的周围神经病损有: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末梢神经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臂丛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胫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股外侧皮神经炎、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病因
神经痛是指受累的感觉神经分布区发生剧痛,而神经传导功能以及神经递质无明显变化,如三叉神经痛。
神经疾患泛指周围神经的某些部位由于炎症、中毒、缺血、营养缺乏、代谢障碍、外伤等引起的一组疾病和损伤,属炎症性质者习惯上称为神经炎。
症状
周围神经炎症与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①运动障碍: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
②感觉障碍:局部麻木、灼痛、刺痛、感觉过敏、实体感缺失等;
③反射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④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局部皮肤光润、发红或发绀、无汗、少汗或多汗,指(趾)甲粗糙脆裂等。
周围神经损伤后,常出现浮肿、挛缩等合并症,应注意预防。
检查
周围神经病损后,除了须仔细而全面地采集病史、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外,尚有应进行功能检查与评定,以了解周围神经病损的程度,作出预后判断,确定康复目标,制订康复计划,评定康复效果等。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项,肌电图。
治疗
对这些病损的处理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
一般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病损早期,手术治疗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而又适合或需要手术治疗的损伤,而康复治疗无论在周围神经病损的早期与恢复期还是在手术治疗前后均应进行。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疼痛,预防与解除肌肉肌腱挛缩、关节僵硬,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恢复运动与感觉功能,最终恢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一)预防与治疗合并症。
1.浮肿:可用抬高患肢,弹力绷带压迫,患肢按摩与被动运动,热敷、温水浴、蜡浴、红外线、电光浴以及超短波、短波或微波等方法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水肿或积液的吸收。
2.挛缩:预防极为重要。除采用预防浮肿的方法外,还应将受累肢体及关节保持在功能位置上,可使用三角巾、夹板、石膏托或其他支具作固定或支托,并应注意避免对感觉丧失部位的压迫,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3.继发性外伤:一旦发生创伤,由于创口常有营养障碍,治疗较难。对丧失感觉的部位等要经常保持清洁,并进行保护。对创口可采用超短波、微波、紫外线、激光等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创口愈合。
(二)促进神经再生。对保守治疗与神经修补术后病人早期应用理疗有利于受损神经的再生过程,同时,可应用促神经再生药物。
(三)保持肌肉质量,迎接神经再支配。可采用电针、电刺激疗法以及按摩、被动运动、传递神经冲动等方法,以防止、延缓、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保持肌肉质量。
(四)增强肌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一旦受累肌的肌电图检查出现较多的动作电位时,就应开始增强肌力训练,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五)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六)解除心理障碍。周围神经病损患者,往往伴有心理问题。可采用医学宣教、心理咨询、集体治疗、病人示范、作业治疗等方式来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
对保守治疗无效而又适合或需要手术治疗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对受累肢体功能不能完全恢复或完全不能恢复,应视具体情况分别给其设计、配制辅助器具,进行代偿功能训练。
周围神经炎和末梢神经炎的区别是啥?
末梢神经炎和周围神经病是易混淆的两种疾病,它们从病因和症状两方面来说都是有一些差别的。末梢神经炎的病因有中毒、感染、过敏等,症状是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周围神经病的病因有肿瘤、遗传、外伤等,症状是感觉缺失、运动神经刺激和麻痹症状。
由于神经疾病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很多人会将一些神经类疾病弄混淆,末梢神经炎和周围神经病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种疾病,其实它们两者还是有明显差别的,下面本文就从这两种疾病的病因和症状进行介绍,教大家如何正确辨析末梢神经炎和周围神经病。
末梢神经炎的病因有三种,一是中毒,如铅、汞等重金属中毒,药物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等有机化合物中毒。二是感染,经常继发于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如结核、腮腺炎等。三是过敏,如血清治疗或疫苗接种后引发的神经炎等。
周围神经包括嗅觉神经、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当这些神经系统的结构或者功能被损害之后,就形成了周围神经病。除了中毒,周围神经病与血管炎、肿瘤、遗传、机械造成的外伤等原因相关。它们选择性地损伤周围神经的不同部位,导致相应的症状出现。
末梢神经炎的症状有三种,一是感觉异常,比如疼痛、麻木、过敏等。二是运动障碍,比如肌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晚期还有可能出现肌肉萎缩。三是躯干表皮异常,比如皮肤发凉、苍白、出汗障碍,皮肤可粗糙变薄等。
周围神经病的症状也有三种,一是感觉失常,主要表现为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二是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震颤、痛性痉挛。三是麻痹症状,而肌肉力量减低或丧失,出现肌肉萎缩。
通过上面的解释,相信大家已经能够更好地分辨末梢神经炎和周围神经病了。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了医学知识盲区,不要盲目判定疾病的类型,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和科室进行检查,对症下药,才能更快解决疾病带来的困扰,尤其是神经类疾病,更加要谨慎对待。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周围神经包括哪几部分?有何作用?
周围神经可根据连于中枢的部位不同分为连于脑的脑神经和连于脊髓的脊神经;脑神经有12对,脊神经有31对。周围神经还可根据分布的对象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除此之外,周围神经还可根据传递神经冲动的方向不同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入神经由周围向中枢传递神经冲动,产生感觉,又称为感觉神经;而传出神经由中枢向周围传递神经冲动,产生运动,又称为运动神经。在脑神经和脊神经,在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如内脏神经可再分为内脏感觉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称为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可根据功能和药理特点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详情见http://baike.baidu/view/25255.htm
末梢神经炎和周围神经炎的区别是什么?
末梢神经炎是周围神经病的一种类型。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它是因为患者血糖长时间得不到控制,出现四肢末端疼痛,麻木,麻木主要表现为以针刺感、蚁行感,有时候剧烈疼痛,踝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四肢末梢呈手套、袜套一样感觉,甚至睡眠障碍。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是有糖尿病史,有深浅感觉障碍,踝减弱或消失。
治疗:本病不能够治愈,可以改善症状。主要是调整血糖,给予B族维生素或甲钴胺营养神经,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及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