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健康

自汗一般怎么治疗? 什么叫自汗

自汗一般怎么治疗?什么叫自汗

自汗怎么治疗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生脉饮口服液,每次服10毫升(1支),每日3次。用于自汗。

(2)补中益气丸,每次服6克,每日3次。用于自汗。

(3)六味地黄丸,每次服8粒(6克),每日3次。用于盗汗。

(4)大补阴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用于盗汗。

2.验方自疗法

(1)生晒参6克,泡水代茶,徐徐饮之。用于自汗。

(2)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五味子10克,用水煎服,每日2

次。用于自汗。

(3)西洋参6克,泡水代茶,徐徐饮之。用于盗汗。

(4)浮小麦30克,炒熟,用水煎服,每日2次。用于盗汗。

3.饮食自疗法

(1)羊肉50克、生姜10克、大枣7枚。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姜枣煨汤,熟后

吃肉喝汤,每日1剂。用于自汗。

(2)瘦猪肉50克、浮小麦30克、黑豆30克。瘦猪肉洗净切块,加入浮小麦

与黑豆煮熟,吃肉和豆、喝汤,每日1剂。用于自汗。

(3)粳米50克、白木耳15克、冰糖10克,共同煮粥吃,每日1次。用于盗

汗。

(4)红枣50克(去核)、浮小麦30克,煎汤,吃枣喝汤,每日一剂。用于盗

汗。

(5)大蒜1头、瓜蒌1个,先将大蒜捣烂,再与瓜蒌同煎,每日1-2次。本方

可治疗阴虚盗汗,滋阴清虚热。

4.外治自疗法

(1)每日早晚用拇指用力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直下四横指,胫骨外缘一横指

处)5-10分钟。用于自汗。

(2)郁金30克、五倍子9克,研成细末。取10克细末,用适量蜂蜜调成两

块药饼,置于两乳头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用于自汗。

(3)取等量五倍子、煅龙骨粉,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

日1次。用于盗汗。

(4)黄柏10克,研成细末,用冷开水调成两块药饼,置于两乳头上,外用纱布

固定,每日1次。用于盗汗。

5.其他自疗法

每天打太极拳1-2次。

避免误诊

自汗与盗汗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的症状,它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病、风湿病以及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所以在治疗汗

证的同时,更要注意治疗原发病灶。

自汗除已见于虚证外,尚可见于湿热内蒸、津液外泄者,并可伴见发热口渴、脘腹

胀闷、纳谷不馨、大小便欠利、舌苔黄腻等。此时宜清热利湿为主,不可进补,以

免闭门留寇。

自汗是怎么回事?怎么医治呢?

出汗多有生理和病理之分,如天气炎热和大运动量时的出汗多属生理现象。

病理原因的出汗多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盗汗,发生在夜间睡眠时不自觉出汗。另一种是自汗,发生在白天,不因劳动、穿衣厚或炎热而汗自出,或稍微运动则大汗淋漓。

自汗的原因主要是身体虚弱或患大病之后。中医认为是“肺气不足、卫阳不固”所致。治疗应以“补肺益气、固表养阴”为原则。可选服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以培土生金、益气敛汗,或嚼服西洋参、人参等,也可选生脉散和玉屏风丸加减运用。

汗腺分泌与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规律是,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肌肉活动更剧烈,产热量更多,为了保持正常体温,人体必须通过增加排汗量才能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来,因此,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必然增多。

出汗多少首先与个体差异有关:大家知道,汗液来自于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数量是极多的。数以百万计的汗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小汗腺,它们广泛地分布于全身的皮肤下面,平均每平方厘米约有300个,全身共约230万个。当运动或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主要靠这种汗腺排汗,生理学家将这种排汗叫温热性发汗。另一类为大汗腺,分布在腋窝,乳头、外阴等部位的皮下。当人受到惊吓、兴奋或羞辱时,主要是这种腺体排汗,生理学家将这种排汗叫神经性发汗。生理学研究发现,小腺体和大腺体的数量,不仅有性别差异,而且还有个体差异。因此,在同样条件下,有人出汗多,有人则出汗较少。另外,个体差异还表现在体液多少上。有些人体液较多,运动时出汗就多;有些人体液较少,运动时出汗就少。体液的多少常取决于体脂的含量,因为脂肪组织中含水量比较少,所以胖人的体液相对比瘦人少。尽管运动时胖人出汗多,但耐受水分丢失的能力却比较差,也就是说,运动时间不长,胖子就会因水盐代谢失调而过早出现疲劳。运动前是否饮水对体液也有影响,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也会因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

所以,出汗多少是因人而异的,不必担心。

运动时大量出汗是正常现象

自汗多汗如何处理

一般来说,出汗多是体虚的一种表现,而体虚分气虚和阴虚两种,所以由体虚产生的汗水也分为两种:

  白天稍稍活动后出汗,称为“自汗”,汗液有溢出。在中医上称为气虚:肺气不足,表卫不固;

  晚上睡着以后出汗,即安静状态下出的汗,称为“盗汗”。中医上称为阴虚:营阴不足,营卫不合。

  多汗宝宝的中医小验方

  虽然宝宝并未生病,但汗出过多日久也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应对症调理。

  中成药:玉屏风冲剂

  可起到预防,调理的作用,对自汗的效果更好。可服至汗多表现明显缓解后两周左右。

  多汗宝宝的调理食方

  1.对盗汗可用的调理食方:

  准备材料:太子参30克、红枣半斤、水。

  煎煮方法:

  用纱布将太子参包好,红枣洗净,再加入500ml的水,一同煎煮。先用武(大)火煮开,再用文(小)火慢慢熬,煮至红枣酥烂为宜,而后适量加入冰糖或白糖调味。

  食用备注:此为七天的量。可以将煮好的汤药放置在冰箱内,用微波炉加温分七天食用,一天一次,四季皆可食用。可服至汗多表现明显缓解后两周左右。

  2.对汗多宝宝均适用的疗方:

  准备材料:糯稻根30克、水。

  煎煮方法:

  每次用30克的糯稻根,加入适量的水煎煮。

  食用备注:此为一次的量。可服至汗多表现明显缓解后两周左右。

  妈妈必须注意的3种情况

  而除了因体质虚弱而出汗过多外,还有疾病导致的汗多情况,比如结核病、佝偻病,甲亢,以及内分泌、传染性的疾病。

  1.如果发现孩子消瘦、食欲异常,下午低烧,干咳等,就必须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排除患器质性疾病的情况。

  2.一般6岁以下,特别是3~4岁孩子的汗水没有特殊气味。如有异味,为病理情况,须送孩子去医院治疗。

  3.体虚孩子的汗液味淡,健康孩子的汗液味咸。如果汗液有异味,就属于疾病范围,须到医院治疗。

自汗如何治疗?

自汗  自汗

  病名。

  ①指发热汗出,亦称自汗出。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

  ②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自出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其临床表现,阳虚自汗,必恶寒;火热自汗,必燥热;伤湿自汗,困倦身重,天阴转甚,声如瓮出;伤风自汗,头疼身热,咳嗽烦闷,鼻塞流涕;伤暑自汗,身热口渴、烦躁面垢;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心虚自汗,怔忡恍惚;肝热自汗,口苦多眠;肾虚自汗,潮热咳嗽;脾虚自汗,倦怠少食(《证治汇补》卷三)。又肺虚、伤寒、温病、柔痉、霍乱等多种病证亦有自汗。详见阳虚自汗、气虚自汗、血虚自汗、虚劳自汗、心虚自汗、肺虚自汗、脾虚自汗、肝热自汗、痰症自汗、伤湿自汗等条。

  白天不因疲劳,或无明显诱因而时时汗出,动辄益甚的症状。又称自汗出。多因营卫不和、热炽阳明、暑伤气阴、气虚阳虚等引起,可见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前者多为实证,后者多为虚证。对营卫不和者,用桂枝汤以调和营卫,热炽阳明而高热烦渴,汗出脉洪大,治宜清热泻火,方用白虎汤。暑伤气阴,口渴舌红,脉大无力,治宜清暑益气生津,方用清暑益气汤。气虚自汗,气短懒言,汗多面白,治宜益气固表止汗,方用玉屏风散。阳虚自汗,汗多肢冷,纳呆便溏,治宜温补脾肾,方用金匮肾气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治疗的方法:

  1.黑大豆15克,浮麦30克,乌梅3克,煎服。

  2.玉米芯60克,孩子参30克,煎服。

  3.金雀根60克,麦麦天30克(布包),野毛豆30克,煎汁去渣瘦猪肉食连服数天,适用于病后自汗。

  婴儿自汗中医食疗法

  1.黄芪生鱼汤:本汤健脾益气,收敛固液,用于气虚、表虚及阴虚。

  黄芪10~15克、茯苓10~15克、红萝卜60~100克、生鱼200克(微煎),煲汤。

  2.糯根乌豆汤:本汤固表养血,用于虚症自汗。

  糯稻根60克(洗净)、黑豆30克、煲水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