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组织解剖学中,哪些章节可以融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和健康生活方式理念
健康生活方式养成需要经过那些阶段
一、营养
多样化的饮食是保证人体必需的五大营养要素蛋白质、维生素、淀粉、脂肪、矿物质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但仅仅多样化还不够,饮食还要合理化,要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绿色食品,少吃肉;多喝茶,少喝甜饮料。
《黄帝内经。素问》载:“五谷为养、五菜为充”,蔬菜水果类含各种维生素、无机盐、大量纤维素、果胶等,其在人体内的最终代谢物呈碱性的,称其为碱性食物,而鱼、肉等食物含硫、磷较多,在人体内的最终代谢物呈酸性,称其为酸性食物,健康的生命是需要碱性,所以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吃肉要多吃鱼肉,鱼肉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为肉类的10倍,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二、运动
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人们运动的机会大大减少,加之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变快,许多人已经处在亚健康状态,表现为精神不振、浑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忧郁、头晕心慌,摆脱亚健康状况、重返健康的最好办法就是选择有氧运动,如:小跑、快走、爬山、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三、睡眠
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不高,所导致的身心疲惫、内分泌紊乱、不是加强营养、坚持有氧运动所能弥补的,人在睡眠时,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才开始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黎明前分泌,生长激素入睡后即开始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促进体内糖的代谢与肌肉发育的功能,生长激素既可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也能使中老年人延缓衰老,熬夜会使人的这种机体节律紊乱,出现失眠多梦、食欲减退、烦躁易怒等症状和注意力分散、思维能力下降、反应迟纯的现象。
四、心情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变化多、工作节奏快、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心理上的压抑、愤怒、紧张、忧郁会破坏人体免疫力,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肝病、肿瘤的发生,加速人体的衰老。
为了减轻心理压力,不被生活琐事所缠身和不被层出不穷的各种信息所迷惑,个人必须保持坚定不移的内心宗旨,同时又必须具有高度的心理灵活性和应变性,能接受新事物而又有所出新,能平静地面对成功和失败,情绪上而不大喜大悲,眼睛看绿色的东西最舒服,同样绿色的心情对健康最有益,七色中红色代表激烈,蓝色代表冷静,绿色居中代表平衡,绿色的心情就是平衡的心情,平衡的心情既不欣喜过旺又不悲伤致极,波动起伏小对健康最有益。
一个人心理平衡,情绪良好,心理健康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心理健康,人体免疫力增加,身体健康自然也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五、习惯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从健康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说:保持健康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个人卫生习惯,下决心戒除不良习惯。
知晓一些保健知识当然必要,但光知道不行,还要结合自身特点,付诸行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爱抽烟的人恐怕对抽烟的危害不会一无所知,贪吃的人想必对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病因也略知一二,但为什么会明知故犯呢?就是因为开始没养成好习惯,坏习惯乘虚而入,这时再来培养好习惯,就备感艰难。
健康是一项长期投资,它的收益率要靠好的习惯来保障,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培养好的习惯时,尤为如此,但一定要挺过开头关,坚持下去,让好的习惯成为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到那时就会体会到其乐无穷的滋味,更重要的是您拥有了最宝贵的财富:健康
健康生活方式要包括哪四个方面
1、心情
2、饮食
3、交往
4、作息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哪四个方面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
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包括哪些内容
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要重视和发挥各地在深化医改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深化医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牢牢把握大好机遇,承担历史使命,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对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在深化医改中,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
扩展资料:
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事业需要从理论、体制、管理三个方面加强创新,在技术上改革。”张智强认为,要发扬中医药在我国卫生医疗事业中的独特优势,古为今用,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成果创新转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
“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总书记从五个方面强调了如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同时强调“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为全国卫生工作者带来新理念。中医药工作者们也结合工作实际,谈了他们的想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方针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