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颈比较严重,应该怎么缓解症状? 斜颈严重吗
斜颈应该如何治疗啊?
宝宝斜颈怎么治疗 给宝宝喂奶时,可触摸其颈部,看是否有圆形、卵圆形或条索状的肿块。
四个特征
●无论俯卧、仰卧、坐位,脖子都歪向一侧,一侧脸接近同侧肩部,下颌转向对侧
●当宝宝向两侧被动活动时,其颈部出现紧绷或卡住
●扶坐时,宝宝的两侧眼睛或耳尖不等高
●触摸患侧颈部,可发现该侧颈部有一圆形、卵圆形或条索状的肿块
宝宝斜颈怎么治疗 宝宝经常歪着脖子?或者颈上有一块圆形、卵圆形或条索状的肿块?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警惕,宝宝是否有小儿斜颈。专家提醒,斜颈在小儿中不乏少见,新手爸妈遇到这种情况,要么粗心大意没察觉到宝宝的异常,任其自由发展,最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要么就先自乱阵脚,病急乱投医,治疗不当,情况更加严重。
两月宝宝患上小儿斜颈
两个月的悦悦,头总是喜欢偏向右侧,妈妈以为宝宝是在看墙上的画画,不久,发现宝宝的头向左侧活动不灵活,颈项可以触摸到一坨圆形的肿物,到医院检查,医生问病史的时候,发现悦悦有胎位不正的病史,进一步检查, B超检查显示,右侧胸锁乳突肌中上段肌性增厚,颈部CT显示则无异常,原来悦悦患了小儿斜颈。
肌源性斜颈多因产钳牵拉
斜颈,俗称“歪脖”,主要可分为由肌源性、骨源性、神经源性或眼性斜颈等几类,是指患儿头向一侧偏歪,向前倾斜,颜面旋向对侧,下颌指向对侧肩部为特征的疾病。
“小儿斜颈又是怎么发生的呢?”,肌源性斜颈大多是因为胎儿胎位不正和产钳牵拉,导致婴儿颈部肌肉受到损伤,出现血肿,进而血肿纤维瘢痕化,使肌肉挛缩变短,导致两侧肌肉不等长、力量不均,故患儿头部歪向短缩的一侧。
而骨源性斜颈,则是由于各种先天性的骨骼发育异常,如第一、第二颈椎相结合、颈椎畸形等引起头颈部歪斜;神经源性斜颈主要是因为脑部或脊椎神经的病变所造成的斜颈。
发现:
宝宝斜颈怎么治疗 四个特征有助发现小儿斜颈
为避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家长应尽早发现宝宝的异常。
“小儿斜颈症状的出现多发生在生后2~3周,年轻的妈妈,特别是有难产或臀位产经历的妈妈,在宝宝出生后一定要仔细观察,”钟金源提醒,发现宝宝有以下情况都需警惕,第一,无论俯卧、仰卧、坐位,宝宝都常常出现脖子歪向一侧,一侧脸面接近同侧肩部,下颌转向对侧;第二,当宝宝向两侧被动活动时,其颈部出现紧绷或卡住;第三,扶坐时,宝宝的两侧眼睛或耳尖不等高;第四,触摸患侧颈部,可发现该侧颈部有一圆形、卵圆形或条索状的肿块(一般在三个月后消失)。“凡是出现了上述情况,都不可掉以轻心,建议带宝宝到儿科或骨科门诊做进一步的检查确诊,再做进一步的治疗。”
治疗时机:
一岁前肌源性斜颈不需手术
如果发现宝宝颈部有肿块,应进行B超检查,明确宝宝是否是由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斜颈,或做X线检查确诊是否由骨性畸形、颈椎结核等骨骼因素引起的斜颈,若上述情况患儿都没有,则要根据体征和病史判断是否为炎症性斜颈、眼性斜颈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颈部歪斜。
宝宝斜颈怎么治疗 如果确诊为肌源性小儿斜颈,要把握好关键治疗时机:一般情况下,患儿一岁之前只需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无效、十二岁以下斜颈畸形明显者或十二岁以上如面部畸形不严重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预后:
跟造成斜颈原因有很大关系
宝宝斜颈怎么治疗 肌源性斜颈多采用捏、拿、推、揉等中医推拿手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热敷、姿势矫正、患侧主动运动等;骨源性斜颈根据病变的骨骼进行相应的骨骼融合或复位等手术治疗;神经源性斜颈则根据病变的脑或脊髓的部位及病变程度,有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他类型的斜颈则要根据原发病对症治疗。
“小儿斜颈的预后,跟造成斜颈的原因有很大关系。”钟金源说,大部分的先天性肌性斜颈若能及时发现,及早治疗,通常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骨源性和神经源性斜颈则根据骨骼的畸形程度和神经损伤部位与程度,预后有所不同。
“父母如果能定时为宝宝保健、关注宝宝的运动发育,歪脖子就可以及时纠正。”
小儿斜颈 急找治疗方案
小儿斜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儿头颈部先天性疾病,该病在早期进行正确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得以治愈。
1.越早越好。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小宝宝出生以后,一定要注意观察,如果他的头总是偏向一侧,必须看看他的颈部有无包块。一旦是斜颈,不要惊慌,尽快去看医生。早一天治疗就增加一分治疗成功的希望。
2.局部进行药物封闭。这对促进局部肿块的吸收作用非常明显,常选用强的松龙或透明质酸酶,加适量利多卡因进行局部封闭。由于是在颈部,注射时要十分小心。
药液要注射在肿块中央,不能过深注射,以免注入血管内引起意外。如果注射过浅于皮下,除无作用外,还容易引起注射部位的感染。在开始时由于包块质地硬,所以注射时阻力较大,应该缓慢推注。一般每周一次,大多数患儿一般用6次即可使肿块逐渐消失。但有些对药物不敏感者或治疗时间较晚者,其效果可能不明显。
3.局部按摩。涂以滑石粉,用拇指或食指在肿块反复按摩。
4.持续反复转头,保持头颈处在矫正位,这对治疗非常重要。具体方法是:每日30~50次左右,可分次做。做时把患儿平放于床上,父母用双手按住其头,将其下颌转向患侧肩部(即颈部包块处),转过去之后停顿1分钟左右,让肌肉处于拉长伸展状态,然后再反复转动。但在转动的过程中,手法要轻柔,防止用暴力,防止损伤颈部肌肉甚至颈椎。可做2个小的沙袋(用青沙或黄沙,用水淘洗干净,放在太阳下暴晒或用铁锅加热消毒。选择双层布缝制,直径约为20×10厘米大小即可),在患儿睡觉时将沙袋放置其头部两侧,可固定其处于矫正位。此治疗应该持续6个月以上。
5.母亲要根据不同的病变位置,选择自己在喂奶和睡觉时的位置关系。比如说孩子是右侧斜颈,就要在喂奶和睡觉时把孩子放于您的左侧,反之亦然。这样将有利于患儿矫正。
应该告诉大家,任何方法都有成功或失败的,如果保守疗法失败,应该选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年龄多在1岁左右,最好不要超过1岁半。手术也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小孩斜颈怎么半
新生儿斜颈指的是1岁之内的婴儿发生脖子歪斜的现象,新生儿斜颈虽然是新生儿常见的头颈部问题,但在接受治疗后,大部分的宝宝都能得到很好的矫正。新生儿斜颈的发生率根据不同文献的记载,为0.3%~1.9%之间。大部分的新生儿斜颈发现于出生后3个月内,而在这些婴儿当中,约有1/5是暂时性的姿势性斜颈。
姿态性挤压 胎儿在子宫内的最后两三个月时,因为姿态性挤压造成了暂时性的斜颈外观。这些婴儿除了脖子歪斜以外,并没有明显的颈部活动受限或是固定性变形的状况。这样的婴儿在出生后随着自主性肌肉的发展,到两三个月大时已经可以自主地控制头颈部的肌肉,也不会再有斜颈现象的产生。
倾斜的表现
症状较轻的新生儿斜颈,大多只是单纯的“肌肉挛缩”,造成颈部活动不便。症状较严重的可能合并有颅骨及颈部脊椎的原发性畸形,造成头颈部产生倾斜。而较大的婴儿有可能会因为神经病变、头颈部感染甚至肿瘤病变而造成斜颈。
不同斜颈·不同原因 造成新生儿斜颈的原因相当多,主要可分成以下几类:
1.肌源性斜颈
这是最常见的斜颈类型,约占了90%以上。主要是因为颈部的一条肌肉“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颈部歪斜。若是右侧的挛缩,则婴儿的头部会倾向右侧,而下巴则斜向左侧。
至于胸锁乳突肌为何会挛缩,文献上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有些学者认为是婴儿生产时,此肌肉受到伤害,造成肌肉内部出血,进一步使得肌肉纤维化而挛缩。而另外有一些学者则认为是因为胎儿在妈妈子宫内的胎位不正,造成肌肉或者是血管的压迫,使得胸锁乳突肌纤维化而挛缩。
2.骨源性斜颈
这是较少见的类型,约占所有斜颈婴儿的2%,指的是因为骨骼的畸形所产生的斜颈,大部分是头颅底部与第一及第二颈椎有问题所造成的。有一些是骨骼发育上的畸形,有一些则是合并关节原发性的变形或不稳定,这都会造成颈部歪斜、颈部活动不良。这类的斜颈有时会合并有脑干或颈部脊椎神经受损的情形。
3.神经源性斜颈
这是极少见的类型,主要是因为脑部或脊椎神经的病变所造成的,特别要注意是否形成肿瘤压迫神经或相关肌肉。这类斜颈通常不容易诊断出来,经常会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才被发现。
4.其他
另外,感染、眼部病变(眼球活动不良或斜视)等也会造成斜颈外观的产生。
Tips留意髋关节问题
要特别注意的是,斜颈婴儿当中有8%~20%同时合并有髋关节发育不良。所以检查这些婴儿时,除了要注意颈部肌肉挛缩的问题外,一定还要仔细评估髋关节是否正常。
与宝宝“斜颈”过招
出生不久的宝宝,除了吃就是睡,你很难发现宝宝的异常。但你要学会多多观察,兴许有些小毛病,现在没发现,就会酿成今后的大问题,比如宝宝斜颈。
琪琪出生后,吃和睡都非常好。在他二十几天的时候,妈妈发现宝宝的头有点睡偏了,妈妈以为宝宝喜欢脸冲着阳光,于是给他转了一下,谁知宝宝依然是左侧偏头睡,如果趁宝宝睡着搬动他的头,宝宝马上哭起来。后来妈妈发现宝宝的右侧颈部,有一块突起,硬得像骨头,而左侧就没有。妈妈紧张起来,于是赶紧带宝宝到儿童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让妈妈吃了一惊——斜颈。
斜颈信号
只要细心观察,判断斜颈一点也不难。下面的几点宝宝若是有,妈妈就该注意啦!
1. 头倾向一侧,下巴朝对侧肩膀;
2. 颈部出现硬块;
3. 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
4. 颈部活动受限制。
这些症状可能一出生就有,也可能在后来才慢慢出现,有些症状也可能不经治疗而自己消失。
斜颈为何缠上宝宝
怀孕时:有些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存在胎位不正,小脖子就是歪歪的,这就导致宝宝出生后就存在斜颈。
生产时:有些宝宝斜颈是出生时造成的。婴儿的颈部肌肉受到损伤,比如非正常分娩的,如臀位产、剖宫产和产钳牵拉等。颈部的肌肉受到牵拉损伤,出现血肿,最后血肿纤维化,使肌肉挛缩变短。这种损伤多是一侧,这样就使颈部两侧肌肉长度不等,力量不均,导致患儿的脖子偏向肌肉短缩一侧。
2个治疗关键期
颈部你能摸到的“硬骨头”,实际上是肌肉的纤维化,纤维组织通常是身体在修补受伤部位用的。纤维化的肌肉不能正常收缩放松,除了失去功能以外,还限制了颈部的运动,使两侧肌肉发育不对称。
别以为这是小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大的问题就来了!
6个月
因为一直睡同一侧,头、脸会被压成左右不对称。因婴幼儿的头骨仍在成长中,在6个月大之前的不对称仍有机会恢复,6个月以后相对定型,纠正起来就非常困难。
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各个器官都在不停地生长变化,这种偏斜的情况如果持续3~4周以上,就可导致面部发育不平衡。具体可表现为偏斜侧的面部和颅骨均比对侧小,两侧的眼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即偏斜侧低,对侧高,鼻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斜。而且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这种面部不对称情况将日益严重,终致不可挽回。
2岁
以内
年龄已超过1岁的宝宝则应进行手术治疗,切断纤维化的肌肉。
如果能在2岁以前纠正斜颈,还不至于发生明显的面部偏斜畸形,面部五官偏斜可随着发育逐步纠正。年龄较大的斜颈宝宝,即使做了手术,但面部偏斜畸形也难以矫正。
居家斜颈纠正法
如果发现宝宝斜颈比较及时,在家就可帮助宝宝,往往通过居家护理宝宝就能痊愈,避免手术。
捏揉局部肿块
让宝宝侧卧,患侧在上,背朝妈妈,妈妈用拇指与中指、食指捏住局部肿块,顺着硬条肌肉的走向,由上向下,然后由下向上反复捏揉20~30次,并逐渐加大指力,捏揉约10分钟,手法及指力适当时肿块会变软。再捏住包块,向其垂直方向左右拨动,每日2次,每次约10分钟。
睡觉纠正
睡觉用与畸形相反的体位,如果宝宝不爱往畸形侧歪头,可以让宝宝侧身睡,母亲坐位横抱宝宝时要让病侧向上,通过抬头,训练颈部的肌肉。
毛巾热敷
当宝宝睡熟后,把小块方巾在50℃水温的水中浸一下,然后拿出拧干水,敷在脖子的突起的肌肉上。每天两次,每次10分钟。用热水袋敷也可以,但注意皮肤上垫一块干毛巾,热水袋温度在50℃左右,摸起来比皮肤温度稍高些就好。
玩具逗引
宝宝往往对新事物感兴趣,当给宝宝玩玩具时,用玩具吸引婴儿将头部转向与畸形相反的方向,或者发出声音、叫宝宝名字,让宝宝寻找。
手术复杂吗?
假如宝宝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治疗仍无效,1岁以后仍有明显硬化的颈部肌肉,那就要考虑手术。
手术本身相当简单,只是将纤维化的肌肉切开或部分切除,宝宝只需住一个晚上,隔天即可出院。基本上,1岁多的宝宝手术后恢复相当快速,头部马上就可以转来转去,而且不再需要特别的治疗,几个月内即不再有头部歪斜的现象,脸部及头部的变形也会完全回复正常。如果2岁以后才开刀治疗的话,则手术之后头部仍会有习惯性的歪斜,此时还需要物理治疗,以及4~5个月颈圈的矫正,头才会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然而头部及脸颊的变形,有时还是无法回复到正常。
妈咪经验
小游戏治愈斜颈 悦悦妈妈
我家宝宝在出生不到1个月,我就发现脖子有问题,看过医生,医生说是斜颈,比较厉害,自愈的可能性不大,1岁多可能要手术,但仍建议我平时给宝宝揉揉,以免出现更为严重的眼斜、肩斜的问题。
回家后,我按着医生的方法揉,发现宝宝很不耐烦。怎样能让宝宝主动活动脖子呢?一次,无意中一块红丝巾掉在了宝宝脸上,宝宝手舞足蹈,以为我是和他玩呢!于是我每天和他玩几次丝巾盖脸的游戏,因为他的脖子也会转一转。此外,我让1个多月的宝宝趴在床上,我发现他也会主动扭动脖子,于是练习又多了一项。到了宝宝3个多月时,我发现宝宝脖子上的硬块没了,抱起宝宝,他的脖子也有力量了,斜颈就这样在我的照顾下悄悄溜走了。
患病三年痉挛性斜颈还能治疗好吗?
痉挛性斜颈一般都能治好,而且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或者是根治的标准。因为痉挛性斜颈只是肌肉单一的挛缩,肌张力高,所以把肌张力高降下来,症状就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痉挛性斜颈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一个是药物,一个是手术,一个是康复、理疗、综合治疗,就是非手术。药物最常见的局部治疗药物叫肉毒毒素注射,是根据月龄、剂量、痉挛的严重程度来选择;手术也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主要是选择挛缩时间久,痉挛时间长或者肌肉明显缩短影响发育,做肌肉延长术或者是切断神经根,切断肌腱起到延长、缓解的作用;非手术还包括理疗,像痉挛肌,肌电生物反馈等,这些理疗对痉挛性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