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帝文化水平如何? 小木匠天启帝
天启帝真的不太识字么
明天启帝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因神宗在位时只顾自己寻欢作乐,无暇顾及皇太孙的读书问题,光宗又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因此,16岁的天启帝继位时,文化程度很低,堪称“文盲皇帝”。
由于没有文化,天启帝发布命令指示,只能靠听读别人的拟稿来决断。天启帝又不愿意全听别人摆布,往往不懂装懂,一纸草诏、半张上谕,经多次涂改,往往弄得文理不通,颁发出去,朝野人士看了啼笑皆非。
有一次,江西抚军剿平寇乱后上章报捷,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句,原意是说他们为平息叛乱,四处奔走,很是辛苦。皇帝身边的一个叫何费的太监胸中也没有多少墨水,念奏章时,把“追奔逐”北读成“逐奔追比”。解释时,把“逐奔”说成是“追赶逃走”,把“追比”说成是“追求赃物”。天启帝听了大发雷霆。江西抚军不但未得到奖赏,反而受到“贬俸”的处罚。
一年,扶余、琉球、暹罗三国派使臣来进贡。扶余进贡的是紫金芙蓉冠、翡翠金丝裙,琉球进贡的是温玉椅、海马、多罗木醒酒松,暹罗进贡的是五色水晶围屏、三眼鎏金乌枪等。邦国的进贡,而且进的是贵重礼物,天启帝原本应隆重接待。在金殿上,尽管使臣递上的是用汉文写的奏章,宦官魏忠贤接了,由于也是目不识丁,忙转手递给天启帝,天启帝装模作样地看了半晌,把进贡的奏章当成是交涉什么问题的奏疏,不由大怒起来,将奏章往地下一掷,说:“外邦小国好没道理!”说罢拂袖退朝。
天启皇帝是不是跟宋徽宗一样,只爱艺术,不懂政治的皇帝?
他和宋徽宗是一样的只是把皇帝当做兼职。他这个皇帝在处理政事上虽然不济,但是在木工方面却是不输给一些木匠达人。根据历史记载,称天启帝“好油漆,凡手用器具,皆自为之。性又急躁,有所为,朝起夕即期成。成而喜,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且不爱成器,不惜改毁,唯快一时之意。”
他还曾经在宫中建造了一个宫殿的模型,不高但是却是巧夺天工,繁复细致。这样的痴迷程度,这样的工匠精神,简直就是可以靠这个手艺过活了。他对自己的作品有很高的要求,在工艺上讲究精益求精,做成了满意就不断的欣赏,不满意的话就重做,实在是有毅力。
天启皇帝真的就那么白痴吗?
崇祯才是庸君,碌碌无为,比昏君还没用,什么叫时运不济,天启留给他本来是一个四海升平的天下,江山亡在他多疑,自羽圣君,不行在那瞎指挥,没容人之量,过渡征收农税,没钱了就往最往低层百姓加税,傻不拉几的也不会征收一下商税,矿税和关税,航税这些杂税,这是最重要的。第二废驿站,好傻啊,驿站也能废想不通,驿站废了等于地方和军队情报废了,本来一天可得到消息,结果一个月才能得到,第三废监察机构,没人这个机构群臣背着他想怎玩就怎么玩,真笨的可以,卢象升死了那么久了群臣全都知道了就他一个人不知道就可以看的出。把自已手上的牌全废了他不完蛋谁完蛋,第一就失了民心,给这些文臣将他捧的高高的,使劲的忽悠他,不然怎能被袁崇焕忽悠了。你看他和他哥一比,那差太远了,他哥重用一个人就重用到底没那么多疑心,重用孙承宗给他五年无条件的支持,只不过后来孙承宗参加了君权和臣权之争加入了臣权那边才被罢免,你看他用孙承宗不到一年就撤了职,在看税收方面,天启在位时重来没加过农税,增加都是商税,矿税和航税,关口税等杂税,所以没人造天启的反,没出过大乱子,顶多朝堂上那些资本主义文官和皇权代表宦官的斗争而己。
天启皇帝真的是明君吗
看这经历,真的和明君不沾边吧,天天做木匠活,不理朝政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明光宗在位仅29天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风波,为群臣拥立即位。因其父不得祖父明神宗的宠爱,他自幼也备受冷落。少文化,好木技,被称之为木匠皇帝。明神宗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16岁即位,登基后后金威胁日益严重,内部宦官干政愈演愈烈,明朝民生凋敝、日薄西山。后因意外落水成病,天启七年(1627年)年因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帝,即后来的崇祯皇帝。庙号明熹宗,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葬明十三陵之明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