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割据一方的藩镇统帅中;有文化造诣较高的人物吗? 唐末藩镇割据势力有哪些
- 唐士子应举,多遍谒藩镇
- “及府兵法坏而方镇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地,又有其人民,又有甲兵,又有其财富,以布列天下。”由此段材料可以看出唐朝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如何评价中晚唐时期较为杰出的三位皇帝 唐宪宗 唐武宗与唐宣宗?
- 唐朝末年割据一方
唐士子应举,多遍谒藩镇
唐代习尚,应举者在考试前把所作诗文写成卷轴,投送朝中显贵以延誉,称为行卷。唐李商隐《与陶进士书》:“文尚不复作,况复能学人行卷耶?”宋程大昌《演繁露·唐人行卷》:“唐人举进士必行卷者,为缄轴,録其所著文以献主司也。”因也称士子于考试前所上显贵的诗文。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李播》:“播以郎中典蕲州,有李生携诗谒之,播曰:‘此吾未第时行卷也。’”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谈丛二》:“唐士子应举,多遍谒藩镇、州郡丐脂润……至所干投行卷,半属讇词,概出赝剿。”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及府兵法坏而方镇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地,又有其人民,又有甲兵,又有其财富,以布列天下。”由此段材料可以看出唐朝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答案C
府兵制被破坏,唐朝开始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如何评价中晚唐时期较为杰出的三位皇帝 唐宪宗 唐武宗与唐宣宗?
唐宪宗是一位重实干的坚强的君主,他抓住时机采取了干预的政策。但在一开始情况似乎并不显得对他有利。在顺宗时期出现的不和以后,朝廷尚需恢复和谐关系,而地方政府广泛的行动回旋余地已成为全帝国被人接受的准则。
宪宗对迅速恢复中央权力的可能性不抱幻想,所以行动很谨慎,只是设法见机行事,而不是强制推行自己作主的全面计划。可是宪宗顽强地坚持他的基本目标,即恢复对搞自治的藩镇的控制,并要使所有藩镇当局完全听命于中央的指令。
宪宗的又一个特点是,他没有从纯军事角度去看待藩镇的问题。他认识到,要削弱诸镇独立行动的能力,同样需要作出制度的改变。的确,他的改革旨在增强中央的权力而不是改善人民的生活。但直到9世纪的最后25年,除了河北几部分外,这些制度改革使中央政府得以在全帝国重新树立决定性的制度,从而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唐武宗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了一些书生意气和迂腐,能够面对现实,很多时候他敢于向宰相当面认错,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们君臣在会昌年间内忧外患交织的时刻,能够沉着应付,度过难关。
武宗之世,重用宰相平定了河东地区泽潞镇节度使刘稹的叛乱,成为这一时期常常为人称颂的政绩。
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
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
唐朝末年割据一方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包括五代(公元907年-960年)与十国(公元891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