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子曰:尔硕,应登而减之这句话什么意思?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尔硕,应登而减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中子曰:“由,知德者鲜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孔子说:“仲由!懂得德的太少了呀.”

读:子路仲由孝勇刚直,有近仁的德性.

孔子对子路叹息“懂得德的太少了呀.”是孔子对子路的信任与期待,同时又是对当下人们品行的失望,也表达了自己实行仁德教育的迫切使命感.

这样的话,只有对着自己的弟子来说,可见情势并不乐观.

而孔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怀抱自己的理想,推行着自己的仁道的.

“知德者鲜”的含义是,人们几乎已经不能理解无为而治了.对于孔子而言,德性的政治的实质可以理解为一种无为的政治.无为的真实内涵在于,君主在政治生活中所承担的功能应该限定在“恭己”的范围内.从消极的意义上说,这一表达的含义可以解释为,君主不应该去人为阻碍、设计政治生活的秩序,政治生活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具有自己的活动方式.对于政治过程而言,君主的实践是一种否定性的实践,它以“不应该如何”为其特点.但是,无为在此也是一种实践方式,它是对于行为范围的限制.能够做到无为,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君主常常不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至于常常以自己的意志去干涉自发性的政治秩序.所以,孔子认为,“知德者鲜矣”.换言之,在消极的意义上,无为的政治首先对于君主提出了如下的要求,恭己而不去干预自发性的政治过程.从积极的意义上看,真正知德的君主,他所做的不仅仅是自己不去干涉政治秩序,而且,还通过自己的权力去保护这种秩序,为之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使之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运行.也就是说,在积极的层面上,无为之治向君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保护政治生活的自发性秩序,不让他人阻碍、干预这种秩序.孔子认为,只有尊重这种自发的秩序,才能实行德治.而德治正是一种无为之治,它要求把君主的活动限制在一定的位置上,这就是所谓“居其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

孔子曰,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这句话的定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e,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u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懂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解释】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启示〗虽然祖莹和李泌从小就特别聪明,但是如果不知努力,聪明反而会被聪明误的。所以我们现在求学,也应该效法他们,除了运用聪明才智外,更要努力用功求进步,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