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蔺相如和秦王约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时间

蔺相如和秦王约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时间

秦王为什么和蔺相如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秦王怕失信于天下,秦王本没打算用城池换和氏璧,但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用意,所以要求秦王斋戒后才献璧,这就是蔺相如有意为之,故意在托延时间,想办法怎么能保和氏璧完璧归赵,秦王答应了,日期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秦王为什么和蔺相如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呵呵,因为蔺相如说:和氏璧和城池的交换是在于两个国家的一次重要协商,而如果不举行典礼,蔺相如就不会同意把和氏璧拿来交换。秦王没办法就只能答应了。而蔺相如这其实只是缓兵之计,这样在典礼前的日子,就让手下把璧偷偷送回了赵国。这样秦王也不敢再杀他了,因为什么都没得到,再落个骂名更不值得了,所以也就只能作罢。 我是董老师,希望帮到你。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秦王没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这里的“只好

说明秦王既不愿意又不得不去做的矛盾与无奈心理

将相和发生的时间是?

  将相和

  秦国是强国,经常欺压弱国。公元前283年,秦王派使者到赵国,说要用15座城换赵国珍藏的宝贝“和氏璧”。“和氏璧”是一块极珍贵的玉。

  赵王就派一个叫蔺相如的人去秦国交涉这件事。临行前,蔺相如对赵王说:“秦国交出城,我就把璧留在秦国;秦国不交城,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蔺相如见到秦王后献上和氏璧,秦王让左右大臣传看,大臣们都向秦王道贺。秦王得意洋洋,却只字不提换城的事。蔺相如看出秦王根本不想换城,急中生智,上前对秦王说:“这玉虽然名贵,可也有点小毛病,很难看出,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看。”秦王信以为真,把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璧,向后退了几步,靠着一根大柱子,瞪着双眼,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人到赵国说情愿以15座城换赵国的璧,可大王却没换城之意。如今璧在我手,大王若是逼我,我宁可把我的头和这块璧一起在柱子上碰碎!”说着,他真的做出要碰碎的样子。秦王怕他真摔碎璧,忙道歉说:“先生别误会,我哪能说了不算呢!”蔺相如说:“大王如果诚意换璧,就应斋戒5天,再举行一个接璧的隆重仪式,我才敢献璧。”秦王只得答应了。

  蔺相如回到宾馆,马上派人化装成商人将璧安全送回了赵国。

  5天后,秦王召集大臣和各国使臣举行了一个接璧仪式。蔺相如从容地上前,对秦王说:“秦国一向不讲信义,我怕受骗,早已派人把璧送回赵国了。”秦王大怒,蔺相如又镇静地说:“大王,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以强欺弱,决没有以弱欺强的道理。大王真心要璧,请先把15座城割让给赵国,赵国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

  这些话说得头头是道,秦王当着众大臣和使臣的面只得收敛怒气,假笑说:“对,我们不应为一块璧伤了两国的和气。”让蔺相如回国了。

  后来,秦王又耍花招,公元前279年,他请赵王到渑(miǎn)池(现河南渑池县西)赴会,设下埋伏,想扣押赵王。又是蔺相如勇敢机智地对付秦王,再次保全了赵国不受屈辱。

  回朝后,赵王拜他为相国,地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是位老将,很不服气,他对手下人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上头去了。哼,我要给他颜色看看!”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有一天,蔺相如出门,看到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他就叫自己的车退到小巷里,让廉颇的车马过去。蔺相如手下的人责怪他太胆小怕事。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难道我会怕廉将军吗?我怕的是相国和将军不和,秦国知道了,对赵国不利啊!所以我宁愿容让老将军。”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廉颇,廉颇听了十分惭愧,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家里请罪。见了蔺相如,他跪下来说:“我是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请您骂我打我吧。”

  蔺相如忙扶起廉颇,说:“您是赵国的老臣,是我的前辈,您能体谅我,我万分感激,怎么还给我赔礼呢。我实在不敢当。”

  两人激动地流下眼泪。从此,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赵国出力。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