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有没有关于袁老的生平事迹?用详细到从少年到老年的,甚至连赚了多少钱都有的

有没有关于袁老的生平事迹?用详细到从少年到老年的,甚至连赚了多少钱都有的

袁世凯的童年是怎么样的

袁是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人,名世凯,字慰亭,别号容庵。他出生于清咸丰九年

(1859年)八月廿日。出世的地方是项城县北的张营。因有捻军,袁家遂徙居张营东廿

里,筑寨聚处,称为袁寨。袁家在陈州府是一个世家,他的父亲袁保中(字受臣)在地

方上位列钜绅,剿办捻军期间,筹办团防,平捻有力;袁的叔父是袁保庆(字笃臣)一

向追随世凯的叔祖袁甲三。袁甲三是淮军中剿平捻军最有功勋的名将,最后官拜总督。

袁保庆随袁甲三转战皖豫两省,颇著功绩。

袁世凯排行第三,他的父亲因为自己兄弟袁保庆征战在外,年已四十还没有儿子,

而自己却子女很多,因此便把袁世凯过继给袁保庆,为其养子。

袁世凯过继到叔父家以后,颇获宠爱。他天性聪慧、好强、有决断,六岁启蒙,他

的启蒙老师也姓袁,是个不第秀才,名叫袁执中,也是袁保中的远房族弟。袁读书写字

虽然悟性很高,却极不用功。

同治五年(1867年)袁保庆在山东做道员,袁时年八岁,也随养父一块到山东,袁

保庆替他请了一位老师王志清为他课读。过了两年,袁保庆由山东调到江苏,袁亦随同

前往。同治八年(1870年)袁保庆由扬州调到江宁(即南京),这时袁世凯生父袁保中

夫妇和他的长兄世敦(字厚甫)、次兄世廉(字清泉)都迁到南京来同住。保中和保庆

俩兄弟对袁都很溺爱,所以他虽和两个哥哥一块读书,却极不用功,时常逃学,这时他

不过十二三岁,善骑悍马。业师曲沼颇擅武艺,教以拳术,袁便以驰马试剑为乐。同治

十二年(1874年)五月袁保庆卒于江南盐巡道任内,他生前好友刘铭传、吴长庆来给他

治丧,并把袁送回原籍项城。

过了一年,袁的堂叔袁保恒回家,见袁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就命他和二哥世廉一

同赴北京,受业于堂叔袁保龄。光绪元年(1875年)八月袁生父去世,这时袁保恒任户

部左侍郎,对袁的管教更严。第二年秋天,袁返项城应乡试落第,他的生母刘氏和嗣母

朱氏给他娶了一位于家的小姐为妻,袁这年是18岁。婚后再到北京,随袁保恒堂叔到河

南赈灾,因嗣母朱氏病重赶返项城,而袁保恒则在开封任内病故。光绪四年(1878年)

十二月袁妻于氏临盆生了长子克定于陈州。

袁习制艺不守绳墨,他喜读周犊山文,但又不肯卒读,仅摘取周文中豪迈不羁之句

朗朗成诵。对于引经据典,也不求甚解。所以他所作的八股文,表面上似能模仿周文的

皮毛,而蛮横无理,则又不失袁本人野性难驯的本色。他的老师王雁臣曾命题“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要他撰写一篇八股文。及呈卷,则所作之文,

前后多不成句读,惟其中有二小段妙句,可资奇文共赏。句云“东西两洋,欧亚两洲,

只手擎之不为重。吾将举天下之土,席卷囊括于座下,而不毛者,犹将深入。尧舜假仁

汤武假义,此心薄之而不为;吾将强天下之人,拜手嵇首于阙下,有不从者,杀之无赦

”!

王老师看完这篇文章,为之咋舌不已。

袁亦喜作诗,但不谙平仄,不讲对仗,所赋律绝,多不合体裁;惟桀骜不驯的气慨

则跃然纸上,流露无遗。尝作感事诗七绝一首:“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肯;

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又有登雨花台所作七律一首,题为《怀古》:

“我今独上雨花台,万古英雄付劫灰;谓是孙策破刘处,相传梅锅屯兵来。大江滚滚向

东去,寸心郁郁何时开;只等毛羽一丰满,飞下九天拯鸿哀”。诗以言志,可以看出他

的怀抱。

袁自幼好大言,归里守制时,有空即泛览兵书,虽不能通晓其意,但对客谈兵,每

侃侃无作色。他曾经对一位老朋友说:“过去我好奋匹夫之勇,现在学了万人之敌,才

知道好勇斗狠,实在没有什么用处。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

可横行天下。”他的书房中摆满了六韬三略,阴符,兵经新旧各版,搜罗颇富。当时同

县有汤侍郎公子名叫曲池的,有周郎癖,对宋元以来的曲本,广加搜集,无一不备。因

此,乡人把这两位名公子称为“汤曲痴”与“袁书呆”取其同音,以资嘲笑。

徐世昌未仕时,当过塾师,曾在洛阳、安阳、扶沟、淮宁等县衙办理文案诸务。光

绪五年(1877年)馆于陈州李氏(署淮宁县事李觐侯。淮宁今淮阳,清代为陈州府首县

),

与袁订文,袁年十九,徐廿五,两人交称莫逆,时相过往。徐欲入京应试,因阮囊羞涩

无法启程,袁素轻财尚侠,且自命和徐是道义之交,于是到处张罗,替他筹到一笔资金

以壮其行色。徐晋京,果然一试而酬。及袁返里后,和他音问渐疏。数年后,徐探知袁

蛰居故里,便写信劝他出外谋事,为进身之计。袁经老友一番劝告,心为之动,乃筹妥

川资,并携带家中仅有的细软古玩,遄赴上海,打算叩访当时以同知官上海水利厅的王

雁臣老师。这时沪上青楼中有一名妓叫做吕商英的,三年前曾下嫁某巨商,以不见容于

大妇,遂下堂重操旧业。虽年近花信,而秀丽依然。世凯偶于座上遇见,惊为天人。商

英善琵琶,袁亦精此技,引为知音,遂成入幕之宾,晨昏颠倒,乐不思蜀。他赠商英一

对联句云“商妇飘零,一曲琵琶知己少;英雄落魄,百年岁月感怀多”。不久他所携带

旅费,都做了缠头之资,当年溷迹金陵困顿旅途的苦况,又重现于目前,不过,这次和

上次不同的,离家时还带些古董可以变卖,或可济燃眉之急。于是找出两个鼻烟壶,为

其叔祖袁甲三之遗物。壶各长三寸,口径半寸,质玛瑙,色甚鲜明,中现龙凤花纹,价

值2000余金,托一位嫖友把这一对玛瑞鼻烟壶转押上海陆巡道,得500金。事有凑巧,这

位陆巡道是王雁臣的亲戚,陆便把这对鼻烟壶给王雁臣看。王一看,便认出这是袁家的

宝物,追问何以会落到陆的手中。陆将经过说给王听,王始知袁已到沪月余,因流连平

康对他避不见面,现在床头金尽,竟押售祖物度日,急急派人把袁找来,严加责备。袁

被王老师严词责问,不禁潸然泪下,自怨自艾,缕述艰窘,王深知这门生才有余而德不

足,遂于言词中,加以刺激,促其反省。允其暂住,袁在窘迫中获得安身之所,自感万

幸。从此刻苦奋励,闭户读书,每日学作楷书与笔札,历时两月,足不出户。王雁臣每

出入,尝暗中窥袁动态,见其奋勉攻读,一洗从前恶习,并察阅他所作的笔札亦渐流畅

达意,便欣然出资为袁赎回二玛瑙壶。

陈寿撰《三国志》,描绘曹操幼年生活和嗜好,细腻而生动,后来罗贯中借此发挥

千古而下,把曹孟德塑造成历史上最特出的奸雄。那段故事是说曹操童年时曾向一位有

知人之术、会品评人物的许劭请教自己的未来,许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

曹操闻之大喜而去。由此可见曹操童年时即以奸雄自许。袁世凯也是一样,他19岁时曾

在陈州府城隍庙前找一位很出名的相命先生看相,这位江湖术士大约70多岁,招牌叫

“瞿然惊神算”。这位先生对袁端详很久,用极端严肃的口吻说:“公子天庭广阔,来

自富贵之家,少年英发,出人头地,中年位跻公卿,50岁微有挫折,但正是以退为进,

祸为福倚,此后有七年大运贵不可言。”袁辞出后,瞿然惊望着他的背影说:“此子不

同凡人,如宿命论定,乃乱世之枭雄。”那时陈州有一位翰林学士段晴川,知人论世。

有独见之明,凡经他品题之人,莫不声誉噪起。袁也曾往谒,段学士认为袁的功业将凌

驾其叔祖袁甲三之上,但才气有余而制艺不足。

袁在家乡时间不多,因此一直没有好好读书,他的爱好是饮酒和驰马,每饮酒必豪

饮数斗,骑马则驰骋郊原。当时陈州府的太守吴重熹,也是袁的父执,常常劝戒袁,但

袁并不接受。

袁世凯早年受堂叔袁保恒督教最严,袁也最畏敬袁保恒,所以在他随袁保恒在北京

读书那三年,最为驯顺,书也读得很多。袁保恒认为袁思虑太多,防患太深,遇大事必

须当机立断。这些提示,对袁世凯后来任事决断有很大影响。因为,在袁来说,他的亲

生父亲和他接近太少,嗣父则过于溺爱他,对他有深厚教诲的,则是在他亲父和嗣父都

已去世后,认真管他的堂叔袁保恒。

袁保恒病殁于河南开封任内,第二年清廷把袁保恒的捐款移奖袁世凯。清朝盛行捐

官,袁世凯因不善制艺,乡试落第,得到叔父的余荫,为中书科中书。他并不把这个捐

官放在眼里,不过他自己是个落第书生,叔父已死,没有人督教他了,这时他把所有的

诗文和书籍都用一把火烧掉,自己对自己说:“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郁郁久困在笔砚

之间以自误岁月?”

他的“四方之志”并未落空,光绪六年(1880年)冬天,庆军统领吴长庆督办山东

海防,王雁臣向吴推荐袁世凯,吴长庆就调他到山东军营中。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轻轻我的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不是徐志摩

别问我是谁。

鲁迅的《老年闰土》全文

这个是别人写过的 我偷来 希望能够帮到您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5306332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钱钟书的生平事迹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

亦懂拉丁文、意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

60年来,钱钟书先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天资过人,青少年时就喜好古经典籍,故而练就了文史方面的“童子功”。

他在文学上是一个全才,既是一位大学者,又是一位大作家。他学贯东西,在中国古典诗词,西方语言文化方面都有所建树。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在一个风气开通、历史转型时期的特殊结晶。

台湾著名作家、诗人兼讲座教授余光中分析当代中文时,常称道钱西学列于中国人之第一流,两岸三地之作家如陶杰、宋淇,行文之时,亦多交许赞之。

钱氏于中文一面,文言文、白话文皆精,可谓集古今中外学问之智慧熔炉。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

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1998年12月19日,中国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扩展资料:

钱钟书的故事:

1、横扫清华图书馆,给吴组缃开英文“淫书”书单

钱钟书19岁那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一入学就发宏愿“横扫清华图书馆”,历来被传为美谈。当时清华图书馆藏书很多,中文洋文都有,整日开放,但许多同学都摸不到门。

钱钟书可谓地道的行家。有一次,在校园咖啡馆,曹禺见吴组缃进来,便偷偷对他说:“你看,钱钟书就坐在那里,还不赶紧叫他给你开几本英文淫书?”

曹禺和吴组缃也是1929年考进清华的,是当时著名的校园才子,他们都很佩服同年级的“清华第一才子”钱钟书,知道他学识渊博,阅读量大。吴组缃听罢,便走到钱钟书桌边。

请他给自己开录三本英文黄书。钱钟书也不推辞,随手拿过桌上一张纸,飞快地写满正反两面。吴组缃接过一看,数了数,竟记录了四十几本英文淫书的名字,还包括作者姓名与内容特征。

不禁叹服。几十年后,钱钟书和吴组缃都成了著名作家,见面时钱还爱考问一些冷门典故拿吴打趣,比如“马克思第三个外孙女嫁给谁了?”吴组缃只好回答不知道, 但不免反击说:“你专会搞这一套!”

2、对女儿“痴情”专一

钱钟书和杨绛一生只有一个女儿钱瑗,小名阿圆。钱钟书从来摆不出父亲的威严,他比女儿还要顽皮。钱瑗小时候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

只配做弟弟。”有一次,钱瑗大热天露着肚皮熟睡,钱钟书就给她肚皮上画个大脸,被杨绛一顿训斥,不敢再画。每天临睡他还要在女儿被窝里埋置“地雷”。

把大大小小的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得意大乐,恨不得把扫帚、畚箕都塞入女儿被窝。女儿临睡前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里的东西一一取出。

这种玩意儿天天玩也没多大意思,可是钱钟书百玩不厌。除了逗女儿玩,钱钟书也教女儿英文单词,见有潜力可挖,还教了些法语、德语单词,大多是带有屁、屎的粗话。

有朋友来时,钱钟书就要女儿去卖弄。“我就八哥学舌那样回答,客人听了哈哈大笑,我以为自己很‘博学’,不免沾沾自喜,塌鼻子都翘起来了。”钱瑗在书中写到。

钱钟书写《围城》时,对女儿说里面有个丑孩子,就是她。钱瑗信以为真,却也并不计较。后来他写《百合心》里,又说里面有个最讨厌的女孩子就是她。

这时钱瑗稍微长大些,怕爸爸冤枉她,每天找他的稿子偷看,钱钟书就把稿子每天换个地方藏起来。一个藏,一个找,成了捉迷藏式的游戏。后来连杨绛都不知道稿子藏到哪里去了。

1997年,钱瑗因肺癌扩散去世,她走在了钱钟书的前面。杨绛花了十天时间,将钱瑗的病情和死讯慢慢渗透给钱钟书。

杨绛写到:“钟书的‘痴气’也怪别致的。他很认真地跟我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

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提倡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的理论,还从未讲到父母为了用情专一而只生一个。”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钱钟书

袁阔成先生的评书《十二金钱镖》和《西楚霸王》都没说完,这两部书他后来说完了吗?

《十二金钱镖》没有,《西楚霸王》多数人也说没有,但是也有部分书迷说袁老说过后面故事,我也听过,电视台,每天傍晚6点多的时候,九6年左右,现在得不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