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离哪个国最近?为什么他们没有挟天子令诸侯? 周天子的领土有多大
- 春秋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挟天子而令诸侯
- 为什么春秋战国的时候没有人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 周天子是怎么消失的
- 春秋和战国时期,周天子的领土有多大?为什么没有能人辅佐周天子?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周天子实力真的很弱吗
春秋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挟天子而令诸侯
总的来说有2大方面原因,一个是政治制度,一个是人们的意识。一、政治制度方面:
春秋时期,周王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度,每个诸侯王拥有完全独立领土王国,以及土地上的人民。因此诸侯的独立性很强,起初需要听命于周天子完全是因为军事实力上不如中央,当然封国之初的契约也有一定作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弱,没有了硬拳头的周天子就再也管不动各诸侯。汉武帝以后,汉朝就基本上摒弃了封国制度,实行了郡县制,皇权和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各地的人民从只知自己封国的君主而不知周天子变为了只知天下有汉皇,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变化。到了东汉末年,所谓的各路诸侯只不过是地方官员豪强,与诸侯王不同,这些军阀征兵征伐是名不正言不顺,人民也不会臣服,这时候天子就是一道政治旗帜,他意味着正统,意味着权威,意味着正义。二、意识思想方面: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路思潮纷纷涌现。学术界的现象折射出民间的现象。此刻的天子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是一个高级贵族,当时孟子都还提出过民为重,君为轻的理论,可见天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并非是绝对权威。但到了汉朝。秦始皇一统天下,让人们第一次有了大一统的概念,天下拥有一个共同的领导者,皇帝。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让纲常观念深入百姓心中,天子的权威逐渐变得不可动摇。因此,这时候的天子才能成为民心所向的旗帜,落魄的周天子充其量是个政治符号。
为什么春秋战国的时候没有人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因为 战国 时期
周天子 的权利 已经很有限了
东周 是 诸侯制 东汉 是中央集权制
周天子的号召力 和 影响力 远远 比不上 东汉的 献帝
所以 就算有人 真的 控制了 周天子
也是 然并卵
没什么用 对诸侯 不会有什么作用
望采纳
周天子是怎么消失的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王室日渐衰微,诸侯已经不在听从周天子的号令,周赧王时,秦国东征,就把周天子灭了.
春秋和战国时期,周天子的领土有多大?为什么没有能人辅佐周天子?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周天子实力真的很弱吗
春秋时期的周王的直辖领地分为两大部分,一块位于现在陕西中南部,即渭水流域一带;另一块则是在现在河南洛阳一带。而位于现在陕西中南部的领地是周王领地的大头,周王的收入主要至少有60%是来自这块地方,其他的30%来自于位于现在河南的领地;其他则是由各诸侯国进贡的收入。
公元前771的动乱,周王丧失了位陕西的领地,只好被迫迁都当时的陪都洛邑。周王的收入由此锐减。晋文侯和郑武公帮助平王迁都洛邑,作为王的左右卿士掌握了王室的政
治大权。郑武公的儿子庄公继续作为周室卿士时,竟然打起“以王命讨不庭”的旗帜,联合齐、鲁,攻打宋、卫,制服陈、蔡,打败北戎,独揽了王室大权,所以平王欲立唬公为卿士加以牵制。但是,郑庄公却因此埋怨平王,平王为了表示对郑庄公的信任,便和郑国交换太子为质,此即《左传》所说的“周郑交质”。平王死,桓王将使虢公执政,剥夺郑伯权力,郑庄公不满,派祭足帅师在夏季麦熟时“取温(周地,今河南温县)之麦”,秋季又“取成周(今河南洛阳)之禾”(均见《左传》隐公三年)。
桓王终于罢了郑伯,郑伯因而不朝,桓王遂率陈、蔡、卫三国之师伐郑,结果被郑国打败,而郑国的一个将军竟然“射王中肩”之后,周王室内部内乱不休。诸侯们也不定期去朝见周王。原先应当是诸侯向周王问聘,但也反过来了,周王向诸侯问聘。至于诸侯们的进贡,也没有了。周王室发生了经济危机,不得不厚着脸向各诸侯国借这借那。
在诸侯们的侵夺之下,周王室的领地一缩再缩。即使这样,周王室内部还在争权夺利,周王还在实行分封制。公元前426年,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王子揭是为周桓公,周王自居于王城(洛邑)。公元前367年,周国分裂为,一个以河南为中心的西周国,另一个是以巩和洛邑为中心的东周国。周王没有自己的领地,依附于东周国。
公元前256年,秦灭西周,西周君和周王跑到秦国谢罪,献出土地和人口,西周灭亡。7年后,公元前249年,秦丞相吕不韦灭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