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古代画家非常喜欢文人团体题材的作品,比如十八学士、十才子等,那有没有竹林七贤的?

古代画家非常喜欢文人团体题材的作品,比如十八学士、十才子等,那有没有竹林七贤的?

类似战国四君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等等的称号,要很出名的,求答案,求大师...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三苏”,“永嘉四灵”,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元曲四大家:关,王,马,白。以上是宋元的,有点少,望采纳!

求~古代的名人团体

诗人合称:

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苏李--苏味道、李峤

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

元白--元缜、白居易

刘白--刘禹锡、白居易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

高岑--高适、岑参 边塞诗人

王孟--王维、孟浩然 山水诗人

郊寒岛瘦--孟郊、贾岛 苦吟诗人

温韦--温庭筠、韦庆 花间派的代表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二李--李益、李贺

皮陆--皮日休、陆龟蒙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永嘉四灵--南宋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苏辛--苏轼、辛弃疾

苏黄--苏轼、黄庭坚

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 清初诗人

岭南三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

晚清诗界革命二巨子--黄遵宪、丘逢甲

其他合称:

史界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班马--班固、司马迁

二圣--王羲之、王献之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二陆--陆机、陆云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晋代七位名士

六朝四大家--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张衡、班固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 文学家

三绝--王维、毕庶子、郑广文

饮中八仙--酒中八仙或醉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唐代嗜酒的八位学者名人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文学家

韩柳--韩愈、柳宗元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宋四家--米芾、蔡襄、苏轼、黄庭坚 书法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南宋四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 画家

二程--程颢、程颐兄弟 宋代学者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元四家--倪瓒、王蒙、黄公望、吴镇 画家

明四家--唐寅、文征明、沈周、仇英 画家

桐城三祖--姚鼐、方苞、刘大櫆

清初四高僧--八大山人、原济(石涛)、弘仁、髡残 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

扬州八怪--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 八位画家

江左三大家--赵翼、袁枚、蒋士铨

三友--清代天文历算家汪莱、焦循、李锐

康梁--康有为、梁启超 维新派代表人物

金古温梁--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 武侠小说家

诗人和文人的合称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是:

孔孟老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

二谢:南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谢脁

南唐二主:李璟、李煜

七贤:也叫“竹林七贤”,魏晋时期的名士文人嵇康、阮籍、向秀、阮咸、王戎、刘伶、山涛

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

八大家:1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 清八大诗家王琬、王士慎、王士禄、曹尔堪、宋琬、沈荃、施闰章、程可则

醉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张旭、焦遂、苏晋

十才子:1 唐代“大历十才子”卢纶、司空曙、钱起、吉中孚、韩翃、夏侯审、苗发、崔峒、耿湋、李端

2 明朝文学家:李梦阳、徐祯卿、边贡、何景明、朱应登、顾璘、郑善天、陈沂、王九思、康海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魏三兄弟:魏禧、魏际端、魏礼

江右三家:袁枚、赵翼、蒋士铨

南袁北纪:指袁枚和纪昀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南宋四大家: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王孟:王维、孟浩然

郊寒岛瘦:贾岛、孟郊(二人也都被称作“诗囚”)

元白:元稹、白居易

高岑:高适、岑参

苏辛:苏轼、辛弃疾

古代文人中有哪些遗世独立的文人雅士?

庄子

竹林七贤

陶渊明

李白

江南四才子

东林学士

扬州八怪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恪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