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比较《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课程设计顺序,分析不同之处的原因?

比较《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课程设计顺序,分析不同之处的原因?

古代汉语 与 现代汉语的异同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古白话就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不同:

词的古义和今义

1. 词义程度上的差异

(1) 词义变化显著的

(2) 词义变化微殊的

2. 词义范围上的差异

(1) 词义扩大

(2) 词义缩小

(3) 词义转移

3. 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1) 词义褒贬的差异

(2) 词义轻重差异

语音:

单音词和复音词

1. 古代汉语单音词居多数

2. 古代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对应关系

单纯词

(1) 叠音词

(2) 联绵词

(3) 音译外来词

复合词

(1) 同义复词

(2) 偏义复词

语法:

虚词和实词

虚词部分

一、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二、古代汉语常用虚词

一) 之、其、者、所、或、莫、焉、诸

(二) 曾、且、乃、非、勿、毋、弗

(三) 于、以、为、与、因

(四) 而、则、虽、然

(五) 唯(惟)、盖、夫;也、矣、乎、焉、哉;欤(与)邪(耶)、耳

实词部分

古今汉语实词用法基本相同,但古代汉语一些实词在句中可以临时具有其它词类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现象比较突出。

1. 名词或名词性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

2.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 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特殊的动宾关系

(一)使动用法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 名词的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1.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 名词的意动用法

四、名词用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 表示行为的状态

2. 表示行为的处所

3. 表示行为的凭依

4. 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

(二)方位名词作状语

1. 表示行为的处所

2. 表示行为的方向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频数和时间的持续等。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比较 举例说明

吾等,吾辈,吾侪等等.在特殊语境下还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通常都是第一个字是自称,第二个字就表达的是···一类人的意思,比如前面说到的等、辈、侪.

你说的古代人称代词和繁简字的关系我就不是很清楚了,在下才疏学浅还望见谅.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

古语中词的每个字都有实意,而今语中组成的词只用其固定的意思。如:

“鲜美”,古代汉语中意为“鲜艳美丽”,现代汉语中意为“食物好味道”;

“交通”,古代汉语中意为“交叉贯通”,现代汉语中意为“出行或运输方式”;

“妻子”,古代汉语中意为“老婆和儿子”,现代汉语中意为“老婆”;

“无论”,古代汉语中意为“不要说”,现代汉语“不管”;

由上可以推知,现代汉语中很多词的意思,是由古代汉语的词意延伸而来,在翻译古文时,应该对平时出现的现代汉语词组采取谨慎态度,最重要的是掌握中国文字的本义,这无论是对纯粹的翻译古文、理解古文,还是更好的应用现代文,都有积极意义。

扩展资料: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狭义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

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由于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只指书面语言。

古代的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一般可以把古汉语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

远古指从殷商时期,上古指的是周秦两汉时期,中古指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近古指的是元明清时期。

我们通常学习和研究的古代汉语指的是文言文。文言文的范围很广,先秦两汉的典籍,是正统的文言文。

而六朝以后模仿先秦两汉的作品写成的古文也是文言文,如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文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都是文言文,都是古代汉语学习、研究的内容。至于古白话,它不是我们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它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不大。

如佛经、唐宋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白话小说等,它们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渊源,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很小。即使其中保留着一些文言的词语和语法规则,只要我们学会文言,古白话也能理解。因而古白话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而学习文言文这一部分,又偏重于散文而不重学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异同

认识古代汉语的性质,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介绍基本的学习方法。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

1.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2.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3.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4. 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 提高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汉字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汉字的性质,重点熟悉“六书”说,认识分析汉字形体构造对了解词义的意义,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的特点与汉字借用的两种情况。

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简述汉字的表意性质

汉字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

二、传统的“六书”说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造字法,转注、假借属用字法。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古书阅读

1. 象形字构造与词义

2. 指事字构造与词义

3. 会意字构造与词义

4. 形声字构造与词义

5. 形符具有标示义类的作用

6. 形符具有判断词义的辅助作用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一、古今字

1. 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2. 古今字的类型

(1) 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2) 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3. 古今字的特点

二、异体字

1. 什么是异体字

2. 异体字的类型

(1) 造字异体

(2) 繁简异体

三、通假字

1. 汉字通假的一般情况

(1) 什么是通假

(2) 通假与假借的异同

2. 汉字通假的条件

(1) 必须是音同或音近

词汇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古今词汇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熟悉古汉语词的构成的特点;重点要求能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别,尤其是同中有异;把握词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古义和今义

一、简述古今词汇

二、古今词义的一般情况

(一) 古今词义基本相同的

(二) 古今词义有差异的

1. 词义程度上的差异

(1) 词义变化显著的

(2) 词义变化微殊的

2. 词义范围上的差异

(1) 词义扩大

(2) 词义缩小

(3) 词义转移

3. 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1) 词义褒贬的差异

(2) 词义轻重差异

三、怎样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

1. 要树立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

2. 辨析的重点在异,在同中有异

3. 要积累相关的语言材料,经常进行古今比较

4. 要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古书注解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1. 词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词多义,构成了词义系统

2. 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它义项是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

二、词的本义

1. 什么是词的本义

2. 怎样推求词的本义

(1) 根据汉字初形

(2) 也可以根据词义发展规律,从多义归纳比较中求得

二者都需要有文献上的参证。

3. 掌握本义的意义

三、词的引申义

1. 引申义的类型

(1)直接引申义(又称近引申义)

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2)间接引申义(又称远引申义)

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

2. 词义引申的途径

单音词和复音词

一、古代汉语单音词

1. 古代汉语单音词居多数

2. 古代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对应关系

二、古代汉语复音词

1. 单纯词

(1) 叠音词

(2) 联绵词

(3) 音译外来词

2. 复合词

(1) 同义复词

(2) 偏义复词

3. 判断复合词要防止两种偏向

(1) 防止以今拟古,将貌似现代汉语复合词的词组为复合词

(2) 防止以古拟今,将已经凝结成词的复合词还原为词组

语法(一)

虚词部分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各类虚词的语法特点,重点掌握常用虚词。

一、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概述

二、古代汉语常用虚词

(一) 之、其、者、所、或、莫、焉、诸

(二) 曾、且、乃、非、勿、毋、弗

(三) 于、以、为、与、因

(四) 而、则、虽、然

(五) 唯(惟)、盖、夫;也、矣、乎、焉、哉;欤(与)邪(耶)、耳

语法(二)

实词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汉语实词用法的异同,重点掌握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

一、古今汉语实词用法基本相同,但古代汉语一些实词在句中可以临时具有其它词类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现象比较突出。

二、古代汉语常见的词类活用

1. 名词或名词性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

2.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 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三、特殊的动宾关系

(一)使动用法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 名词的使动用法

(二)意动用法

1.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 名词的意动用法

四、名词用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 表示行为的状态

2. 表示行为的处所

3. 表示行为的凭依

4. 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

(二)方位名词作状语

1. 表示行为的处所

2. 表示行为的方向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频数和时间的持续等。

语法(三)

句法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汉语句法结构的差异,重点掌握古代汉语特有句式,并能正确分析一般的句子结构。

古代汉语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常见格式

1.“……者,……也”

2.“……,……也”

3.“……者,……”

4.“……,……”

这里的“者”字有表示提顿的作用,语气助词“也”字有加强判断的作用。

三、指示代词“是”用作判断句的主语,不要误认为是判断句

古代汉语被动句

一、被动句的特点

二、古代汉语被动句常见的几种类型

1. 没有特定结构标志,即意念或概念上的被动

2. 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的

3. 动词前用“见”字表示被动的

4. 动词前用“见”字,动词后用“于”字引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的。

5. 动词前用“为”字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或“为”后所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不出现。动词前用“为”字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在动词前又加“所”,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为”后行为主动者有时不出现,成为“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6. 谓语动词前用“被”表示被动的

古代汉语的词序

一、古今汉语的词序基本相同,但在特定结构中宾语常常置于谓语动词之前

二、几种常见的宾语前置句式

1. 疑问代词用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谓语动词前。疑问代词用作介词宾语,宾语置于介词前

2. 否定句代词用作宾语时,宾语多置于谓语动词前

3. 用“是”、“之”复指前置宾语

“宾语+是+动词”

“宾语+之+动词”

“唯(惟)宾语+是+动词”

“唯(惟)宾语+之+动词”

三、为了突出兼语而把兼语提到主语前,或提到兼语前的谓语动词前

综合运用

教学要求:

熟悉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及其编纂体例,重点掌握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认识标点古文是一项基本功,掌握标点古文的方法。明确直译和意译,并在实践中能够运用古汉语知识进行较为准确的对译。

工具书和工具书使用

一、工具书概述

二、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字词类工具书

A.字典类

1. 康熙字典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3. 汉语大字典

B.辞典类

4. 辞源

5. 辞海

6. 现代汉语词典

7. 汉语大词典

(二)虚词类工具书

8. 词诠

9. 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三、使用工具书的方法

(一) 熟悉工具书的编纂体例

(二) 掌握查、定音、选义的要领

(三) 发挥工具书的效能,挖掘工具书的潜力

古文的标点

一、标点古文的意义

二、古文今译的标准——信、达、雅

三、古文今译的方法

(一) 直译

(二) 意译

(三) 关于对译、移位、增补、删减和保留

诗词格律

一、诗律

(一) 近体诗与古体诗

(二) 律诗与绝句

(三) 近体诗格律的基本内容

1. 平仄

2. 粘对

3. 押韵

4. 对仗

二、词律

(一) 词调、词牌、词谱

(二) 词的字数分段

(三) 词的用韵、平仄与对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