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大后方能够多设立几个地方吗?四川盆地关中盆地汉中盆地准噶尔盆地各设一个大后方(为什么说四川盆地是关中平原的大后方?)
为什么说四川盆地是关中平原的大后方?
四川盆地在古代可以通过蜀道和栈道与关中平原相连接,尽管从河流、山脉的走向交通都不方便,但是,二者都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四川盆地和关中平原都是沃野千里,得其一者必须要得另一者,否则,就有危险。举个例子,刘备得益州(四川大部)后,诸葛亮就积极上书北夺关中,“六出祁山”就这个原因,因为关中平原和川盆同等重要,所以诸葛亮死后,魏国就因关中之利并从关中出发最终攻取了蜀国。 由此可见四川盆地是关中平原的大后方,自古以来这两个地方就是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
中国军事战略要地分别位于那些地方?
首都地区,环渤海湾地区,三峡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核武器基地地区
注:所谓战略要地,一般指政治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工业基地、核武器设施等。
西南地区为什么是我国战略大后方?
因为那里山高路远坑深,因为那里可以纵深展开,因为那里是青藏高原的脊梁难以逾越,因为那里偏僻荒凉没有人愿意去冒险。
中国哪些地方是军事战略要地
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格局论(一)综述九大战略要地
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格局乃是一种棋盘型格局。从军事地理的角度看,中国的地理格局就像一个不规范的围棋盘。在这个不规范的围棋盘上,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东、湖北和汉中是其四边,中原为其中央腹地。(正合金角、银边、草肚皮之说)
中国的地域虽然辽阔,但在历代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却主要是上述九大地域。大体上分布在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上。这里所说的起决定性作用,主要是指在历代战争中,上述九大地域的重要性往往关系到天下的统一与分裂、关系到一朝一代的兴与衰,或者,在中原政权与塞外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中关系到中原政权的存与亡。
几列东西向的江河与几列南北向的山脉纵横交错,将中国腹地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其中,第二级阶梯东部边缘地带的一系列山脉——北起燕山,循太行山南下,经嵩山山脉、方城册,接桐柏山、大洪山(随州市西南部),再转向鄂西、湘西山脉而接云贵高原——为中国的东、西部之间的一个重要分界线。
南北之间也分出几个层次,其主要的分界线则为长江、黄河、淮河及秦巴山地,此外,中条山(山西省南部)、大别山也赶起到了补充作用。
这几列纵横交错的山河将中国腹地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这些地理单元的腹地一般都有一定的空间容量,外围有险要的山脉或者江河为之险阻;有大大小小的江河周流内外,既是这些地域内部流通的运输线,又将不同的区域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乃是区域之间战略关系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
山脉和江河的战略意义各不相同。山脉的意义重在阻隔,而贵在有孔道可以通行;河流的意义重在流通,而贵在有据点可以扼守。(孔道上多有关隘,据点则为津渡)山地的断层地带或者江河源流穿切山岭所形成的河谷低地便于作为穿越山地的交通孔道。如关中四塞、太行八陉所扼通道、穿越秦巴山地的几条栈道便是如此。
江河主要是作为人力、物力运输的交通线。以江河作为险阻,还须在那些重要渡口或支流与干流的交汇处建立据点,以确保对这些江河的控制。如黄河的孟津和蒲津、长江的瓜洲渡和采石渡、淮河的颍口、涡口、泗口等处,便都伴随着重要军事据点的形成。
有山地险要可以凭恃,则易于在纷乱的局面中建立根据地,形成局部的秩序,积蓄力量;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则便于向外部投递力量,便于向外扩展,也便于介入全局。九大战略要地大都拥有这些条件。
九大战略要地并不全是按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来划分,而是考虑到它们在军事地理的格局中以其地形、地势的原因构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其中,关中主要是指陕西省的秦岭以北部分;汉中地区则因其相对独立,单独作为一个战略要地;东南主要是指江苏、安徽两省的中南部;中原则主要指河南。(河北应当包括长城以南的北京和天津一带)
在九大战略要地的外围,有一些地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地位也很重要;但由于位置的关系,这些地域险要的山川固然保护了自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它与外部的联系,妨碍了它对于全局的全面介入,因此在历代兴亡中,对于全局未能显示出决定性的意义(三国时期,魏、蜀、吴所属的九大战略要地以外的地区还有1凉州,为今之甘肃、宁夏、青海一带;2幽州北部,包括今辽宁、朝鲜一部;3杨州南部,为今之福建和台湾;4荆州南部,包括今湖南;5交州,为今之两广、海南及越南北部;6益州南部,包括今云南、贵州一带;7西域包括今新疆大部)。当然,近代以后,中国的国防形势发生变化,它们在军事地理格局中的地位也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