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兴寄名词解释 永明体名词解释
“风雅兴寄”,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风气和要求.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主张诗歌应该有壮伟之情,充满豪侠之气,要体现个性,于是提出了“风雅兴寄”.这一主张得到其同代和后代诗人的认可和推崇,推动了诗风变革.诗歌创作中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得以恢复.
汉魏风骨”、“风雅兴寄”的诗学意义是什么.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
如何理解陈子昂的风雅兴寄和唐诗风骨?陈子昂的思想比较复杂,侠、儒、仙、释四家的成分都有.这一切,深刻地影响了他的. 至于“兴寄”,陈子昂是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确切地说是作为诗歌艺术概括社会政治.
一个名词和一个动词的简单结合,却远远不止是一种气候现象,它背后的百般思量与万千. 我国古代以阴阳解释自然变化的理论学说,霜是阴气积聚,水气凝结的自然现象.在黄河.
国庆出游季,愿你轻轻松松玩转霓虹国“花火”是日本浪漫夏日的代名词.相传,花火大会始于江户时代的德川幕府八代将军德川吉宗.1732年,江户城瘟疫流行,火灾频传,为了消灾解厄,幕府决定在东京都的隅田川畔施放花火,为水神举行祭礼,赶走恶灵,追悼逝者..
风雅兴寄怎么读风雅兴寄这样读:如下:(普通话拼音读法)风(fēng)雅(yǎ)兴(xìng)寄(jì)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说明唐诗的风骨和兴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一,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出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名词解释兴寄风骨兴寄风骨:“兴寄”说是陈子昂提出的美学观点,是针对唐初继承齐、梁以来诗歌的形式主义颓风而发的议论.兴指比兴手法,寄指思想寄托.即指用“托物起兴”、“因物喻志”的方法,使诗歌寓有深刻的含义.陈子昂的“风骨”说意在提倡力的美 ,刚健的美 ,以呼唤具有盛气壮采的文学 ,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风”是指物化在艺术形式中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并能使读者产生相近的思想情感的社会事物.“骨”则是物化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载荷着客观社会内容的刚健练达、浑朴自然的语言形式.
中国文学史求助1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 2:解释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
宋代文学里的名词解释1、可能是一个名叫大晟的人兴起的社团2、是以辛弃疾词派风格为目标的,模仿他的风格3、是以文雅、委婉为主的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