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埃及的神庙节日庆典详情 古埃及节日
古埃及的一些节日以及生活习惯。
从每日例行的喧闹的宗教活动中,古埃及人在历法中创立了喜庆热闹的特别节日,以缓解常年辛苦的痛苦,灾皇城底比斯,别具一格的这两个节日是:奥皮特节和河谷欢宴节。
河谷欢宴节是所有底比斯居民缅怀死者,崇拜眷顾王城诸神的节日。每年的5月末或6月,底比斯人齐聚尼罗河西岸——底比斯城的公共墓地、皇室陵墓以及祭堂,举行丰富多彩的游行活动。活动从东岸的卡纳克开始,阿蒙神的圣像被抬出神庙,置于圣船顶部的神龛之内,圣船缚到台竿上,由僧侣抬到尼罗河岸。起初只有阿蒙神受到如此崇拜,后来其妻穆特,其子崆之圣像各被供入一船,共受崇拜。到河边,三神圣像被转入拖船,横穿河面,巡视诸神及法老祭堂。底比斯墓地内到处是居民存放亡亲遗骨及举办拜祭的礼拜堂。
每个富裕的家庭都设有祭堂,参与庆典的人们开怀畅饮,直至黄昏。在昏暗阴郁气氛中,他们似乎接近了幽冥世界的亲人。因此,河谷欢宴节提供了他们表达哀思的机会——向其亲人表达哀思,向众神表达敬畏,以及对来世的关注。
尼罗河泛滥过后,底比斯人民又加入奥皮特节的隆重庆典活动中。奥比特节中,人们随法老和阿蒙神像一起游行,从卡纳克神庙开始,一直走到底比斯南岸的卢克索神庙为止。法老参与一种神秘仪式确证自己的神威后,僧侣门将阿蒙神像送回卡纳克,底比斯居民有向神问卜的机会,得到是或否的回答。比如一人会问及在部队的兄弟是否健康。若圣船首向问者降低,则神的答复是;若向后仰起,则为否。此场合下,人们还可享受到神的赠品。公元前12世纪一次奥皮特节时,神庙官员向居民发放了11341条面包和385罐啤酒。
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只是生命的中断,而不是结束。人死后并不就此消失,会进入另一个比今生更为美好的永恒生命,至少对菁英份子而言是如此。
古埃及人相信,每个生命由三个部份组成:「肉身」、「拔」和「卡」。「肉身」是物质的,「拔」的意义很接近「个性」,是非物质的。「肉身」和「拔」是每个人所独有的。「卡」可以解释为「生命力」,是所有人共有的。人死后,「卡」到另一个世界去,「拔」和「肉身」留在世上。人死的时候,「拔」离开「肉身」,人就不能说话、不能行动。「肉身」下葬后,「拔」白天离开墓穴,晚上回来进入「肉身」,起来享用陪葬的食物。所以「陪葬品」和「肉身」的保存非常的重要,如果「拔」饿死了,或「肉身」腐坏了,「卡」在另一个世界也不能活下去。「卡」、「拔」和肉身在死后的世界再度结合的时候,死者就复活而得到「永生」,称为「阿卡」。
这里还有,进来看。baike.baidu/view/8498.htm
古王国时期是古代埃及的奴隶制经济得到重大发展的时期。国家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水利灌溉系统在更大范围内的修建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后代在埃及种植的所有主要作物(如大麦、小麦、亚麻、葡萄、无花果等),在古王国时期都已种植。在农具方面,奴隶主的经济中使用了由两头牛牵引的重犁,这比用简单的木犁耕地要先进得多。从贵族墓中的画里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总的来说还很原始,但因尼罗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淤泥十分肥沃,粮食产量仍可供养古王国时期庞大的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和广大的手工业者。
古埃及有哪些节日
古代埃及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国家,据著名埃及学者巴巴拉·瓦特森估计,古代埃及的神可能超过2000个。围绕神进行的宗教活动很多,如对诸神的日常敬奉仪式、为方便神的出游而建造圣船以及神庙节日的庆典等。其中,神庙节日庆典是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宗教活动之一。众多的宗教节日不仅反映了古埃及人丰富多彩的宗教生活,而且也反映出古埃及人特殊的来世思想和世界观。
每逢节日,神都要被祭司们装扮一新,用圣船抬出,在仪仗队的簇拥之下,与公众“见面”。那些平日无权进入神庙参加祭礼仪式的普通古埃及人,这时不仅可以接近神祗,还可以参加神庙举办的各种户外祭神活动。因而,节日庆典成为古代埃及人民社会生活中最重大的事情之一。
埃及这类宗教节日很多,几乎每隔四、五天就有一个节日。每个神庙都有日历,记载该神庙一年中的节日。如,出自底比斯卡尔纳克节日大厅的图特摩斯三世时期的一份残稿登记着每年的54个节日,而在拉美西斯三世时期的麦地奈特哈布神庙(Medinet Habu)则登记有60个节日。大致说来,古埃及的宗教节日分为三类:一类与季节有关,如尼罗河水泛滥、植物的生长等;一类与法老有关,如法老加冕、法老登位30周年纪念等;第三类主要根据神话里的诸神活动而形成。
与季节有关的节日,反映了节日与农业的密切关系。如,尼罗河之神哈皮(Hapy)的节日,在阿赫特季之初举行(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涨落和植物的生长情况,把一年分为3季,每季4个月。第1季叫“阿赫特”(akhet),是尼罗河泛滥的季节;第2季叫“佩瑞特”(perit),是播种和农作物生长的季节;第3季叫“舍茅” (shemou),是收获的季节)。届时,人们向此神奉献祭品,并将载有礼品单的纸草卷投入河中,以期哈皮神能把水和丰饶赐予他们。再如索卡尔(Sokar)神的节日,是阿赫特季的第4个月的26日,届时将在其祀奉中心孟斐斯举行锄地和驱赶牲畜的仪式,因为这个时间正好是埃及播种季节的前夕,预示着农耕的开始和植物的生长。又如敏(Min)神的节日,在舍茅季之初,法老将举行收割仪式,以纪念“在田地里的敏”,预示着庄稼的丰收。
与法老有关的节日,反映了埃及宗教与王权的密切关系。根据古代埃及神话传说,法老在登基之日成为荷鲁斯神,因此,登基庆典便成为具有宗教与政治双重意义的活动。据台奈斯石刻和帕勒摩石碑铭文记载,此类庆典就有 4种,即上下埃及之王登基、两地统一(即南北埃及统一典礼)、巡城一周(即环绕白墙典礼)及赛德节(Sed Festival)庆典。最为著名的是赛德节庆典。该节日从史前时代起一直盛行于整个王朝时代,象征着法老身体和魔法的再生。通常在法老统治的第30周年纪念日举行第一次,以后每3年举行一次;也有的法老因为年老,不到30周年便举行。庆典的地点在圣城孟斐斯。活动由三部分组成:—是法老重新举行加冕典礼。届时,法老身着自肩及膝的宽大袈裟,依次行南北王升位礼;南北埃及统一之礼及环绕白墙之礼,目的是使国王代表荷鲁斯之观念复显现于人间。二是王后、王子加入此项典礼。三是纪念奥西里斯之宴会。这一部分最主要的内容是则德柱(the Djed-pillar)升立礼。则德柱代表奥西里斯的脊柱,它的升立象征奥西里斯神的复活。法老通过此项仪式使自己的加冕和奥西里斯的复活合二为一,含有使自己长生不老、延年益寿之义。此外,庆典还有一项重要活动,法老乘坐一顶小轿前去拜谒荷鲁斯神殿和塞特神殿。这两位神祗各交给法老两支箭,法老随即将箭射向四方,象征消灭埃及四周之敌。
根据神话里诸神活动而形成的节日很多,如描述登德拉赫(Dendreh)的哈托尔女神前往埃德富(Edfu)与自己的丈夫隼神荷鲁斯团聚的“相聚节”(happy renion),上演荷鲁斯与塞特神话剧的“胜利节”(the Festival of Victory),举行隼神加冕典礼的“新年节”(The New Year Festival),每年舍茅季第2个月卡尔纳克神庙的阿蒙神乘舟渡过尼罗河去访问西岸神庙的“河谷节”(the feast of the Valley)等。但最盛大、最隆重的要数“奥帕特节”(The Festival of Opet)和“奥西里斯节”(feast of Osiris)。奥帕特节在每年阿赫特季的第2-3月之间于底比斯举行。那时,尼罗河水泛滥达到最高峰,农夫赋闲,船只也可以毫不费力地在尼罗河及各条运河中航行。底比斯卢克索神庙的阿蒙霍特普三世柱廊两端的门廊上详细描绘了奥帕特节庆典活动的场面。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底比斯神圣家庭即卡尔纳克神庙的阿蒙、阿蒙妻子穆特及其儿子洪苏三神乘舟从卡尔纳克神庙出发前往卢克索神庙,然后再返回到卡尔纳克神庙。节日的核心是神圣家庭神像长达3公里的游行队伍。届时,卡尔纳克神庙的全体祭司将组成壮观的游行队伍。他们首先把神圣家庭的3艘圣船从神庙中的停放地抬出来,然后再把装扮一新的三神及其他宗教用品分别抬人3艘圣船中,组成一支盛大的船队。因为船太重 (光装饰船的金子就有4.5吨),所以只能拖拉前行。妇女们摇动着叉铃,男人们拍打着手鼓,黑人们和着音乐跳着舞蹈。拖拉到尼罗河边,进入主航道后,3艘圣船齐头并进,溯流而上。尼罗河两岸,观者如潮,人们纷纷向圣船祈祷伏拜。同时,在游行路线的两旁搭起了无数的帐篷和饮食摊点,人们尽情享受着美食、舞蹈、唱歌及各种狂欢活动。阿蒙神一行抵达卢克索神庙,停留近一个月时间。此后,神圣家庭仍由同样壮观的游行队伍接回卡尔纳克神庙。
奥西里斯节在每年阿赫特季的第4个月的下旬于阿拜多斯举行。相传奥西里斯的头埋在那里,所以阿拜多斯便成为奥西里斯的崇拜中心,纪念奥西里斯的祭典遂在此举行。新王国时期,祭典活动持续8天之久,主要是上演“奥西里斯节日剧”(Osirian Festival Drama),再现奥西里斯受难、死亡、人葬及复活的神话经历。根据第12王朝法老塞索斯特里斯三世时期一位官员的描述,这种“节日剧”至少包括八个情节:①古老的丧葬神乌普瓦沃特(Up—wawet)走在队伍中,驱散奥西里斯的敌人,并为奥西里斯开路;②信徒们击退敌人,奥西里斯进入圣船中;③奥西里斯之死;④托特神出现并发现了奥西里斯的尸体;⑤奥西里斯的尸体入墓前的各种神圣仪式;⑥奥西里斯人墓;⑦在阿拜多斯附近奥西里斯之子荷鲁斯击败塞特及其同党;⑧奥西里斯的复活。奥西里斯作为“来世之王”、“永恒之主”,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崇拜。所有古埃及人,上自王宫宫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尽其可能地在阿拜多斯修建坟墓或立一石碑,以期能得到奥西里斯的保护;甚至前往阿拜多斯,参加重现奥西里斯神话的节日剧。久而久之,奥西里斯祭典便成为古代埃及一个盛大的宗教节日。
如今,那些盛大壮观的节日游行队伍已不复存在,那些曾经上演节日剧的宏伟城市、辉煌宫殿已面目全非,但我们面对那些残垣断壁、神庙浮雕,似乎还能感受到古埃及人寄寓于诸神的赞颂、憧憬、期望、畏惧与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