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淖耙多久历史了90? 洋芋粑粑的历史
“八月十五杀鞑子”,这个民间传说是怎么来的?
这个民间传说来自于朱元璋带领起义军反抗元蒙的时候,他的军师刘伯温利用发放月饼来传送起义时间的消息,通过月饼的传递,广大起义军和老百姓都知道了要在八月十五这天夜里起义杀鞑子。
鞑子是谁鞑子是古时候汉人对蒙古人的称呼。南宋时期,以游牧为生的蒙古人空前强大,他们骁勇善战,依靠强壮的战马和精绝的骑术、战术,在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带领下,挥舞着手里的马刀几乎攻下了大半个地球,金国、西夏国、大理和吐蕃,包括南宋最后都被蒙古人统一了,建立了元朝。
元朝的残暴有的历史学家说元朝对汉人的管理非常残暴,不仅把汉人分类为最下等的人进行剥削和压迫,为了不让汉人有条件反抗,还在每个村都分配一个蒙古士兵做村官。这个蒙古鞑子基本上就是村里的霸王了,不但老是欺负百姓,甚至连老百姓家里要出嫁的女儿也要染指。为了防止汉人百姓进行抵抗,他们还规定10户汉人家庭只能有一把菜刀和一把剪刀,而且要轮流来用,汉人百姓做一顿饭等这个菜刀都要等半天。
汉人起义这种被压迫的日子汉人自然是过不下去,后来就奋起反抗,出现了很多起义军,朱元璋就是其中力量比较强大的一支。但是想要起义成功,必须要起义军联合起来才行,于是军师刘伯温就想了一个办法利用发放月饼来传送消息,约定好八月十五这一天晚上起义杀鞑子。由于蒙古人对月饼这种食物没有什么兴趣,加上语言不好沟通,所以就没有发现这个秘密,最终朱元璋和刘伯温的计划成功了,起义军都联合起来发动进攻,最后终于推翻了元朝。
成吉思汗杀了多少人
无法统计,只能估计。将近一亿。 蒙古建国后,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既深且远。
第一次西征(1219-1225)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为了肃清乃蛮部的残余势力,以及消灭西域的强国花剌子模(Khorazm),便藉口花剌子模杀蒙古商队及使者,亲率二十万大军西征。他的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以及大将速不台、哲别随行。蒙军长驱直入中亚后,于1220年攻占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干(Samarkand),其国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台、哲别等穷追之。因此蒙军便西越里海、黑海间的高加索,深入俄罗斯(Russ),于1223年大败钦察(Kipchak)和俄罗斯的联军。另成吉思汗又挥军追击花剌子模的太子札阑丁,在印度河流域打败之。1225年,成吉思汗凯旋东归,将本土及新征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给四个儿子,后来发展为四大汗国。
第二次西征(1235-1244)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灭亡西夏前不久死去,后三子窝阔台继任大汗。窝阔台于1235年派遣其兄术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万大军再度西征。西征军很快就彻底灭亡花剌子模,杀札阑丁。不久又大举征服俄罗斯,攻陷莫斯科、基辅诸城,并分兵数路向欧洲腹心挺进。1241年,北路蒙军在波兰西南部的利格尼兹(Legnica),大破波兰与日耳曼的联军。拔都亲率蒙军主力由中路进入匈牙利,大获全胜,其前锋直趋意大利的威尼斯,全欧震惊,称为「黄祸」。正当西方各国惶惶不可终日之际,拔都忽接窝阔台驾崩的噩耗,于是急速班师。
第三次西征(1253-1260)蒙哥于1251年即大汗位后,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征。这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亚地区,头等目标是消灭木剌夷国(M担笭曹蝗丨豪查通肠坤ulahida,在今里海南岸的伊朗北部)。1257年,蒙军荡平木剌夷之地,并挥师继续西进,攻陷报达(Baghdad,今巴格达),屠杀八十万人,灭亡历时五百余载的黑衣大食(Abbasids)。此后旭烈兀又率兵攻陷阿拉伯的圣地麦加,攻占大马士革,其前锋曾渡海收富浪(即今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岛)。本来他还要进一步攻打埃及,因得到蒙哥伐宋阵亡的消息,便率主力班师。
至于杀了多少人!......尸横遍野!!!!!!
--------------------------------------------
当时世界三亿人口,蒙古军队杀掉将近一亿,冷兵器时代比两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口总和还多.
临沂糁的历史起源
东晋时,一对穷困潦倒的外地夫妇逃荒来到临沂,大书法家王羲之经常接济他们。有一次,王羲之病了,二人为了报恩,将家中留着下蛋的母鸡杀了做汤,并在汤里加了一些驱寒中草药,本想把鸡煮得烂一些,可看火的丈夫睡着了,汤就煮了一整夜。第二天,鸡汤被煮得黑糊糊,可家里又没有其它东西,只好把煮“糊”的鸡汤送给王羲之。王羲之看着送来的鸡汤,不好意思拂了人家一番好意,就盛上一碗尝了尝,没想到这一喝,登时神清气爽,病好了大半,一时兴起,随手提笔写下“米参”二字,后人就把它称做糁。
司马迁受刑的过程用了多长时间
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