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哪里可以找到天策社区的历史介绍呀? 天策府和安史之乱简介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天策府?
天策府确实存在,但是不能受现在很多电视的误导,至少在王世充还没死之前,天策府这三个字都不该出现!
以下是具体的
自太原起兵后,李建成和李世民都统率大军,身任元帅,他们各自收罗人才,广树羽翼.在进军关中,平定陇地,统一中原的战争中,李世民放手罗致人才.在历次战争中,他先后罗致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刘师立等杰出将领.同时他又广泛结交地主阶级中的知名人士,借以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公元621年,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天策府内可以置官属,设精兵八百,四方归顺之士日益增多.同年,李世民以"海内渐平",开设文学馆,招纳八方文人贤士,著名的有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
公元617年, 攻下大兴且坚守两月的李元吉被封为齐公,手下傅冲西河一役中立下首功,且所率之部在攻取关中北面地区时立下赫赫战功,在李元吉的倡议下被封被镇北将军,李元吉也被许自开一府,是为隆武府;而几乎寸功未立的李建成,也由于唐王李渊长子的身份,被封为殷公。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以右领军大都督的身份,带领大军攻下洛阳,击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李世民因战功显赫而名声大振,唐高祖命他掌握东部平原文、武两方面的大权,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并且允许他在洛阳开府——天策府。雄心勃勃的李世民立即组成了一个大约五十人的随从集团,其中许多人是来自于被他消灭的敌人营垒中的杰出人物。
成员有杜如晦、候君集、柴绍、罗士信、史万宝、刘德威、庞玉、李靖、红拂女、李世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
府内官员划分:,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军咨祭酒二人,典签四人,主簿二人
当然在天策俯的问题上,李世民有所夸张
比将作监再次一等的是国子学(次五等),国子学相当于教育局,是局级单位,但是由于重视教育,所以国子学在所有的局中地位最高,在这儿得以列入,国子学的最高长官叫做国子祭酒也是从三品的官。而天策府比这个教育局地位还低,只是和十四卫府比起来地位要高一点,更最高的三公和王次了五等。所以天策上将不过是个次而又次的副局级干部。可李世民居然把它吹为自古以来从来没有过的高官,来表彰他这个功劳大得不得了的人而特设的
历史上真的有天策的军队吗
天策军源于李世民组织设立的。他们身着厚甲重铠,是大唐帝国的最后一道防线。虽然加入江湖多年,但是内部还保持早期天策府的军队编制。自军师、教头以下,各类军士一应俱全。
坐落在洛阳的天策府是李世民还在做秦王时就设立的组织,后随李世民称帝成为机密机关,负责江湖事宜。虽然经过武周一代的极力打压,天策府还是成为大唐王朝在江湖上的一支秘密代表。明教势力的日益扩张早就落在官府眼中,玄宗上台之后立刻颁布了《破立令》,宣布明教为非法,明教与天策的冲突在所难免。光明寺事件爆发,天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击明教高层聚集地,直接击杀明教四大法王及许多高层,明教损失惨重,仅以教主一人身免,明教不得以西迁。自此之后,天策府“东都之狼”的外号不胫而走。
天策建自太宗李世民之手,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精兵。在这些男儿好汉眼里大丈夫就该精忠报国,“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他们不愿过多地浪费时间,总要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他们行色匆匆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接到任务后骑上枣红马奔驰而去。在院后教头带着弟子习武,他们偶尔喝酒却不会喧哗,站岗的时候一丝不苟,待人待事刚正不阿,仁慈善良。
他们心中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善与恶、正与邪。没什么宗教信仰,但是坚持自己的信念,那就是一切以李唐王朝为本。
谁有大唐天策府的真实的历史资料
我对天策府的认识来源于《大唐双龙传》,可以参考下
剑三天策府的原型是历史上哪支部队?
就是李世民当二皇子时候的卫队 当时李世民居住的府邸叫天策府 后来直接称这只军队为天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