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日要不要煮太平燕? 一周年上坟有什么讲究
过祭日有什么讲究?
旧时丧葬礼俗,孝子百日内不宴客,不饮酒娱乐,不到别人家去、不剃头、甚至不洗澡,也不换衣服,谓之“百日守灵尽孝”。
1. 祭日活动由来已久,源于华夏先民对日神的崇拜。
2. 夏商周三代都有祭日的传统。夏尚黑,祭日在日落之后;殷尚白,选在红日当顶时举行;周尚赤,习惯于早晨和黄昏时祭日,此时太阳皆呈红色但周代以"天"为最高神,日神品位下降,只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时节进行祭祀。特别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祭日于郊外,仪式隆重。遇有日食,瞽人乐官进鼓击之啬夫驰骋取币以礼天神,庶人奔走供救日食之百役,上下一致奔走救日。这种仪式,在解放前某些地区依然留存。
3. 祭日的另一个解释是"祭祀或祭奠的日子",譬如人们习惯把清明节称作"祭日"。[2] 而人们通常说到的纪念某人去世的日子应为"忌日",也叫"忌辰"。
参考资料
百科:baike.so/doc/6068007-6281075.html
父亲一周年祭日要准备什么
周年祭奠可以烧纸、银元宝、金元宝等,上供,馒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买些水果等供品。祭奠逝者应该尊重宗教、民族当地风俗。祭奠结束需要招待亲属。
烧周,烧的纸,从种类、数量上没有什么限制,一般都是使用黄色“烧纸”,还可以烧金元宝、银元宝。地点,一般都是到墓地、骨灰寄存处烧纸。时间,在东北,都是在上午进行祭奠烧纸。烧完纸,走时不能回头。烧纸祭奠逝者,只要能够表达亲人对逝者的爱戴与思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达到了中国传统习俗的核心目的。
通过对逝者的祭奠,可以增加亲人之间联络,加强感情,促进家庭和睦、团结,推进社会和谐。通过祭奠活动,还可以教育年青一代,尊老、爱老、敬老,形成良好家庭风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良好家风推动社会风气进步与发展。
为什么中秋节的习俗是吃水饺和太平燕?有什么说法么?
太平燕(扁肉燕)是福建人心目中的“大菜”,喜庆宴席必不可少。大约产生于明清之际,这是是老人们对节日的重视,并没有什么说法。
中秋吃月饼是纪念嫦娥,吃饺子的意思就是纪念一家人团圆。饺子是全包起来的,你没感觉像一家人在一间屋子里吗?饺子代表团圆饭吧,我是这么认为的。还有就是古时候穷,没有好吃的,老人们就以白面菜做水饺招呼客人,这是最好吃的佳肴了。
过节吃饺子,是北方人雷打不动的习俗。在北方,仿佛所有重要的节日,甚至是像圣诞节一样的洋节,只要大家以过节的名义聚在一起,都要吃饺子。这不只是习俗,更是北方人心中执着的信念。
张学良在晚年接受采访时曾说,从前在东北,一过年家里就会包好几个房子的饺子,东北天冷,饺子自然呈冷冻状态。客人来拜年,自己去房里拿出点饺子煮了吃,整个正月,大帅府里天天吃饺子。
老人去世一七祭日应该准备哪些吃的
各地风俗不一样:
一般是米饭,整条鱼,大肉,馒头,喝酒的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