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的十大陷阱
看起来很美,实际上是“假存款”
结构性存款听起来像是存款,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种理财产品。银行会告诉你,这种产品既能保本又能赚取高收益,听起来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但别急着高兴,这“馅饼”可能是个陷阱。结构性存款的本质是银行把你的钱拿去投资高风险产品,比如股票、外汇或者大宗商品。虽然银行承诺保本,但前提是你得持有到期。如果你中途想把钱取出来,那可就不好说了,可能连本金都保不住。
收益高?别被忽悠了
银行推销结构性存款时,最爱说的就是“预期收益率高达X%”。听起来很诱人,但你要知道,这个“预期收益率”只是个理论值,实际收益可能远低于这个数。而且,很多结构性存款的收益是浮动的,和市场表现挂钩。如果市场表现不好,你可能连一分钱利息都拿不到。更坑的是,有些银行会把最低收益率设置得很低,甚至为零。所以,别被“高收益”这三个字蒙蔽了双眼。
期限长到你想哭
结构性存款的期限通常都比较长,一年、两年甚至更久。银行会告诉你这是为了保证投资收益最大化。但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你在这期间急需用钱怎么办?提前支取?不好意思,手续费可能会让你怀疑人生。而且,提前支取的利息计算方式也很复杂,最后你可能发现自己白忙活一场。所以,买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这笔钱是不是短期内用不到的“闲钱”。
隐藏费用多到你数不清
结构性存款的费用问题也是个大坑。虽然银行不会明着告诉你有多少费用,但这些费用可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比如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等等。这些费用虽然单看不多,但加在一起可就不是小数目了。而且这些费用通常是从你的收益中扣除的,也就是说你还没拿到利息呢就已经被扣掉一部分了。所以买之前一定要问清楚费用问题,别稀里糊涂就被扣了钱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风险提示像摆设
银行在推销结构性存款时都会给你一份风险提示书让你签字确认自己已经了解风险了但实际上这份提示书的内容往往晦涩难懂普通人根本看不懂更别说理解其中的风险了而且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业绩也往往会避重就轻只说好处不说坏处等你签完字买了产品才发现自己掉坑里了已经晚了所以买之前一定要多问多了解别被销售人员的甜言蜜语给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