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锐特冶金技术为桂林平钢提供的量子电炉验收了吗?
普锐特冶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普锐特冶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26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研发、设计、生产和维修各类机械及电气设备和配件,销售自产产品等。
法定代表人:CHRISTIAN SCHNEIDER
成立时间:1998-11-26
注册资本:14980万美元
工商注册号:31000040020702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外国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工业区申富路369号
康斯迪电炉的冶炼工艺和设备性能
中商网讯 康斯迪电炉冶炼工艺是意大利得兴集团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
新型工艺。
在过去的两三年中,得兴集团继在1997年贵阳钢厂的亚洲银行招标项目中最后
中标,签订了向贵钢提供一套电炉+康斯迪的完整系统之后,又成功地取得了西宁
钢厂、涟源钢铁公司、韶关钢铁公司和无锡雪浪钢铁公司、济钢石横钢铁公司、湖
北鄂城钢铁公司的电炉+康斯迪系统的供货合同。其中,西宁钢厂、贵阳钢厂和韶
关钢铁公司的电炉+康斯迪系统已经相继于2000年成功投入生产。2000年4月3日,
西宁钢厂在点火开炉的第一个班即生产出7炉合格钢水,随后的夜班中,工人们在
没有国外专家现场指导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己操作,连续生产。现已进入了稳定的
生产阶段,最高日炼钢24炉,平均日产维持在20炉左右,并已于2000年11月通过了
全部性能测试。另外,韶关钢铁公司的90吨CON-STEEL电炉现日产已突破31炉;无
锡雪浪钢铁公司的75吨CON-STEEL电炉于2001年9月6日开始炼第一炉钢,9月14日即
达到日产20炉钢的水平。
康斯迪电炉冶炼工艺具有十大特点:
一是废钢预热:废钢入炉前,由炉内产生的烟气在输料道预热段被预热,平均
温度为600--650C;二是留钢操作:电炉中至少有30吨钢水,然后连续进料,电极
送电,碳--氧枪作业,电炉始终在平熔池状态下工作,可减少电弧波动;三是连续
进料:无需频繁停炉和开启炉盖,减少热量损失;四是电炉本体结构合理:配套T
BT偏心底出钢装置,管式水冷炉盖,炉壁、炉身分上下、两段,易于检修维护;五
是炉内设置喷吹系统:采用超音速水冷氧枪,自耗式喷碳枪及喷碳系统;六是导电
系统先进:变压器为侧出线,采用铜、钢复合电极臂及电极水冷喷淋系统;七是操
作技术简便:留钢留渣、泡沫渣埋弧单熔池冶炼操作技术;八是设置了机械化加料
系统:电炉设置两套加料系统。其中散状料加料系统一套,专门用于向CON-STEEL
系统加料;炉后铁合金加料系统一套,用于电炉炉后出钢过程中的脱氧及初合金化
;九是除尘系统先进:电炉采用以CONSTEEL排烟除尘为主,同时设置屋顶罩排烟为
辅的除尘设施;十是为保证电炉烟气充分燃烧CO并消除有害气体,在CONSTEEL后设
置了二次燃烧室。最后一项特点是采用自动化控制:采用了CONSTEEL冶炼加料过程
控制,CONSTEEL预热燃烧过程控制以及泡沫渣优化过程控制等。
康斯迪工艺适用于以下各种炉料的操作:
----废钢:不用任何预先处理,在美国废钢铁协会(ISISI)规范中所列的为电
炉所用的各种等级的废钢均可直接用于康斯迪电炉生产中。打包料尽管预热的效果
不如其它类型废钢好,如果需要也可作为炉料的一部分。按ISISI规范以一定比例
切割的汽车板坯,与电弧炉其它等级废钢适当混合的散碎切屑和铁钻屑都是康斯迪
电炉工艺很好的原料。
----废铁和生铁:如有废铁和生铁是很受欢迎的提高钢质纯度的废钢炉料添加
物,当两者适当地分布在炉料中时,有助于维持炉料中合适的碳的水平。
----冷直接还原铁(DRI)和热团铁(HBI):这些材料作为电炉冶炼,用于轧制扁
钢和优质钢小型钢厂所需钢坯的纯铁源而被接受。热团铁可与废钢一起装入康斯迪
装置中。冷直接还原铁最好装入预热器特定位置中或者直接装入电炉中。
----热装直接还原铁:热直接还原铁用于康斯迪工艺中极有好处,由所含能量
带来的节省可提高煤气成本昂贵地区建造直接还原厂的经济可行性。康斯迪电炉工
艺可使用不同比例的直接还原铁和废钢。
----高炉来的铁水、Corex和其它:占炉料30%--50%的热铁水和已预热的废钢
用于康斯迪电炉有着极大优点。在康斯迪电炉工艺中,热铁水可连续缓慢地装入到
电炉中,这样就可以不用把铁水包中的铁水浇入敞开式电炉中,从而避免钢厂在加
铁水时通常产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以及剧烈反应等问题。
----“松散”的汽车废钢:在用汽车废钢炼钢的康斯迪工艺中,该原料最多可
占到金属炉料的25%,这样可以解决目前处理汽车车身非金属,不可回收部分费用
很大的问题。因烟气中存在的大量能量,钢厂可以同时供应热水、蒸气或电能。
节约生产成本是康斯迪电炉的一大优势
康斯迪电炉冶炼工艺带来的生产成本的节约主要来自于连续装料和稳定的冶炼
状态。这些因素决定了熔炼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少总能量(电能和化学能),并且能够
更好地、更有效地利用能量。这种电炉生产成本和节约分成以下两个部分:一是节
约能量;二是操作上的节约。
节约能量
1、电能的节约。除了废钢预热这一显著优点之外,这项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
其它的减少能量损失的条件。在正常生产时,不需敞开炉盖,这样钢水就可以不暴
露在外界空气中,从而消除辐射及溢散损失。在康斯迪方式下总是通过被泡沫渣覆
盖的电弧加热钢水,钢水再熔化废钢,这样电弧的能量传送效率就非常高,对耐火
材料、炉顶、水冷板的辐射损失与典型的炉顶装料工艺相比就大为减少了。
2、功率减少。这种工艺与同等生产能力的传统电炉相比,需要电网提供的电
力更少。美国和欧洲几项可行性研究表明,由于这个原因,电费至少可减少10%。
3、更少的氧气和无需其它燃料消耗。由一自耗式氧枪或者水冷氧枪吹氧,使
用35Nm 3/t的氧气即可保证冶炼电耗量低于340kW h/t。该系统在电炉上不需要装
设烧嘴,这样就没有天然气或者其它燃料的消耗。
4、更少的除尘系统能耗。使用该工艺不需打开炉盖进行装料,这样与传统的
间歇操作法相比,只要更小容量的除尘系统,从而减少布袋收尘室风机所需电力。
操作上的节约
a、电极消耗少。康斯迪工艺减少电极消耗原因有如下几点:事实上无电极断
裂(因平熔池操作);因电炉内气化气氛减少而导致消耗降低;因更平稳的用电环境
,无电流的大幅波动而导致消耗降低;无需打开炉盖装料从而使电极暴露在环境空
气中;采用本技术,交流电炉的电极消耗约为1.5--1.6kg/t,使用DC电炉,电极消
耗约为1kg/mt。
b、废钢--钢水收得率高。采用康斯迪电炉工艺由于降低了炉渣中FeO的含量从
而减少除渣中的金属损失,从废钢到钢水的金属收得率至少会提高1%到2%。实际上
,熔池是连续的处在精炼状态,并且由于钢水和炉渣内部反应的高密度和连续性确
保了FeO的含量更低及与熔池中的碳保持平衡。而在传统的电炉冶炼中,每一炉钢
仅到电后10至15分钟时炉内才处于平熔池的精炼阶段。
c、粉尘污染少。由于康斯迪电炉预热段烟气的流速低,烟道气体中的粉尘会
沉积在废钢上反送回电炉中。在美钢公司,由于采用这种连续喂料系统,产生的粉
尘为11公斤/吨。而过去采用同一台炉子,产生的粉尘为16公斤/吨。粉尘量可减少
30%。
d、工时数少。通常在传统的炼钢车间需要两台大吨位天车,一台用于料篮的
装运,一台用于钢包的吊运。而采用康斯迪电炉工艺,料篮的装运可以利用吊运钢
包的吊车。每一星期到两星期一次,用于一个连续生产批量的第一次初始熔池的形
成。然后就不需要吊车来进行料罐的装运。
经过十多年的工业化操作,康斯迪工艺已被证明是可靠的、赋有经济上的生命
力的工艺。采用该工艺的熔炼车间可节省电力及各种消耗、劳力开支和粉尘处理量
。生产水平还在继续上升。因噪声和烟尘的减少,特别是对有害烟气的合理控制使
得炼钢车间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随着意大利得兴集团于1995年对英特尔制钢公司的成功收购,在这短短的3--
5年的时间里,康斯迪工艺已经逐渐被世界各地的炼钢厂接受,它的优势也逐渐地
在激烈的炉型竞争中显现出来。在美国第一批兴建康斯迪系统的美钢公司(Ameris
teel)和纽柯公司(NucorSteel),因为满意于康斯迪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在其决定
扩大生产规模,再建炼钢系统时,又不约而同地再一次选择了康斯迪系统。两公司
各自的第二套康斯迪已于2000年先后投产。
平鹏编的机械工程测试与数据处理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最好是说清楚一点。
近年来计算机硬件发展和未来趋势? 可以说的详细点吗?最好2000字以上,先谢谢了哈!
我在看待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时,通常是把它分为三维考虑。一维是是向"高"的方向。性能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的主频越来越高。像前几年我们使用的都是286、386、主频只有几十兆。90年代初,集成电路集成度已达到100万门以上,从VLSI开始进入ULSI,即特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而且由于RISC技术的成熟与普及,CPU性能年增长率由80年代的35%发展到90年代的60%。到后来出现奔腾系列,到现在已出现了奔腾4微处理器,主频达到2GHz以上。而且计算机向高的方面发展不仅是芯片频率的提高,而且是计算机整体性能的提高。一个计算机中可能不只用一个处理器,而是用几百个几千个处理器,这就是所谓并行处理。也就是说提高计算机的性能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器件速度,二是并行处理。与前所述,器件速度通过发明新器件(如量子器件等),采用纳米工艺、片上系统等技术还可以提高几个数量级。以大规模并行为标志的体系结构的创新与进步是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另一重要途径。目前世界上性能最高的通用计算机已采用上万台计算机并行,美国的ASCI计划已经完成每秒12。3万亿次并行机。目前正在研制30万亿次和100万亿次并行计算机。美国另一项计划的目标是2010年左右推出每秒一千万亿次并行计算机(Petaflops计算机),其处理机将采用超导量子器件,每个处理机每秒100亿次,共用10万个处理机并行。专用计算机的并行程度比通用机更高。IBM公司正在研制一台用于计算蛋白质折叠结构的专用计算机,称做兰色基因(Blue Gene)计算机,一块芯片中就包括32个处理机,峰值速度达每秒一千万亿次,计划2004年实现。将几千几万台计算机连结起来构成一台并行机,就如同组织成千上万工人生产一个产品一样,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行计算机的关键技术是如何高效率地把大量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即各处理机之间的高速通信,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成千上万台计算机使之协调工作,这就是并行计算机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功能。如何处理高性能与通用性以及应用软件可移植性的矛盾也是研制并行计算机必须面对的技术选择,也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另一个方向就是向“广”度方向发展,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就是无处不在,以至于像“没有计算机一样”。近年来更明显的趋势是网络化与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即在广度上的发展开拓。国外称这种趋势为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或叫无处不在的计算。举个例子,问你家里有多少马达,谁也说不清。洗衣机里有,电冰箱里有,录音机里也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谁也不会去统计它。未来,计算机也会像现在的马达一样,存在于家中的各种电器中。那时问你家里有多少计算机,你也数不清。你的笔记本,书籍都已电子化。包括未来的中小学教材,再过十几、二十几年,可能学生们上课用的不再是教科书,而只是一个笔记本大小的计算机,所有的中小学的课程教材,辅导书,练习题都在里面。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地从中查到想要的资料。而且这些计算机与现在的手机合为一体,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相互交流信息。所以有人预言未来计算机可能像纸张一样便宜,可以一次性使用,计算机将成为不被人注意的最常用的日用品。
第三个方向是向"深"度方向发展,即向信息的智能化发展。网上有大量的信息,怎样把这些浩如烟海的东西变成你想要的知识,这是计算科学的重要课题,同时人机界面更加友好。未来你可以用你的自然语言与计算机打交道,也可以用手写的文字打交道,甚至可以用你的表情、手势来与计算机沟通,使人机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电子计算机从诞生起就致力于模拟人类思维,希望计算机越来越聪明,不仅能做一些复杂的事情,而且能做一些需“智慧”才能做的事,比如推理、学习、联想等。自从1956年提出“人工智能”以来,计算机在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步伐不尽人意。科学家多次关于人工智能的预期目标都没有实现,这说明探索人类智能的本质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计算机"思维"的方式与人类思维方式有很大区别,人机之间的间隔还不小。人类还很难以自然的方式,如语言、手势、表情与计算机打交道,计算机难用已成为阻碍计算机进一步普及的巨大障碍。随着nternet的普及,普通老百姓使用计算机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强烈需求将大大促进计算机智能化方向的研究。近几年来计算机识别文字(包括印刷体、手写体)和口语的技术已有较大提高,已初步达到商品化水平,估计5-10年内手写和口语输入将逐步成为主流的输入方式。手势(特别是哑语手势)和脸部表情识别也已取得较大进展。使人沉浸在计算机世界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技术,21世纪将更加迅速的发展。
说到计算机科学同其他学科的关系,我认为有几个学科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关系很密切。从技术的角度说,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通信技术中的很多设备就是一台专用的计算机。另外是各种工业制造中也离不开计算机。例如,将来的汽车、飞机中的大量部件都是计算机构成的。未来一部汽车主要的成本可能不是车身、轮子、发动机,而是其中的微处理器芯片和软件。从科学的角度说,我认为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科学的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每隔四五十年就会有新的技术出现,来拉动其他学科的发展。最近二三十年是以是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浪潮。这一段时期预计到2020年基本结束。下一次科技浪潮将是以生物技术为标志的科学的飞跃。而与以生物信息学为代表的生物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正在蓬勃地兴起。例如用信息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生命科学,未来可能会有很多学计算机的人去从事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这是未来研究的一大热点。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其他学科反过来也会促进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目前计算机用的几乎都是半导体集成电路,但现在人们也在努力研究基于其他材料的计算机,如超导计算机,光学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比如我们常听到的生物芯片技术。但目前的生物芯片还只是作测试用,还不能够用来计算。虽然这些技术现在还都不成熟,与实际应用有很大的差距,但可以预计这些技术的发展必将使计算机科学的前景更加美好。
记 者: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使得计算机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它的发展前景十分美好。但是我们知道,在科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您认为当前计算机科学发展遇到的主要困难什么?
李国杰院士:当前计算机科学的主要问题有三方面。首先是复杂性的问题。计算机科学的实质是动态的复杂性问题。一个芯片的晶体管有上亿甚至几十亿个,这个数目已和大脑里的神经元的数目一样多,如何保证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能够正常的工作而不出现错误,这已不止是一般的测量能够解决的问题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功耗。当前功耗似乎不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不是重要问题,但再过十几年它就会变得十分重要。根据摩尔定律,大约每隔一年半,芯片的性能翻一翻,但是性能翻一翻可能会造成功耗也翻一翻。功耗越大,放热越多。现在一个芯片可能放热一两百瓦,还可以用风扇来散热,但再翻一翻几百瓦,相当于一个电炉了。这时的散热就十分困难了。所以,如何在提高性能的同时不增大功耗甚至减小功耗是当前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功耗问题极为复杂,由于集成电路的微型化,将来的工艺达到0.1微米以下,每一层芯片只有几个原子,这时的单位面积上的热量已经极高了。所以在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早期就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计算机科学是制冷的科学。最后一个问题是智能化的问题。现在网上有很多信息,如何让计算机把这些信息变成你所需要的知识。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不是说简单的我点一个网站,里面能搜索到与我输入的字符匹配的内容,而是说计算机要将收集到的知识系统化。比如,你想找一个人,你问计算机:"拉登是什么人?" 未来的计算机有这个能力,它能在千千万万的网页中找到与拉登是什么人相关的内容,组织一篇文章来告诉你答案。再如,你想知道什么是纳米技术,你就可以问计算机什么是纳米技术,计算机就会为你搜索网页,找到你所需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