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一个国家对其原文字系统进行改革过程中,为什么只能对每个字符字形进行微调而不能大改?(汉字改革的具体原因)

一个国家对其原文字系统进行改革过程中,为什么只能对每个字符字形进行微调而不能大改?(汉字改革的具体原因)

汉字改革的具体原因

简体字的演化有一个历史原因,50年代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大力扫盲,那个时期在工厂、街道、农村到处都组建了扫盲班,识字和学文化是那一时期的热潮,但是遇到困难,繁体字笔画多,难写难认,扫盲的对象是大批的大字不识一个的成年人,为了这一需要才根据群众中的一些书写习惯形成了简化字,这为全社会的扫盲和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什么要微调44汉字的写法??

“专家改的不是字,是寂寞。”

为了将汉字输入计算机而编制的代码,称为汉字?码

也可以这么说

汉字系统对每个汉字规定了输入计算机的代码,即汉字的外部码,键盘输入汉字是输入汉字的外部码。计算机为了识别汉字,要把汉字的外部码转换成汉字的内部码,以便进行处理和存储。为了将汉字以点阵的形式输出,还要将汉字的内部码转换为汉字的字形码,确定一个汉字的点阵。并且,在计算机和其它系统或设备需要信息、数据交流时还必须采用交换码。 (1) 外部码 外部码是计算机输入汉字的代码,代表某一个汉字的一组键盘符号。外部码也叫汉字输入码。为了建立友好的用户界面,输入码的规则必须简单清晰、直观易学、容易记亿、操作方便、码位短、输入速度快、重码少,既符合初学者的学习,又能满足专业输入者的要求,便于盲打。汉字的输入方法不同,同一个汉字的外码可能不一样。人们根据汉字的属性(汉字字量、字形、字音、使用频度)提出了数百种汉字外码的编码方案。由于用户不同,用途不同,各自喜爱的编码方式也不尽相同,故对用什么编码方案不能强求统一。例如拼音码和五笔字型比较受一般用户的欢迎。 (2) 内部码 汉字内部码亦称为汉字内码或汉字机内码。计算机处理汉字,实际上是处理汉字的代码。当计算机输入外部码时,通常要转成内部码,才能进行存储、运算、传送。一般用二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的内码。内部码经常是用汉字在字库中的物理位置表示,如汉字在字库中的序号或汉字在字库中的存储位置表示。注意一般情况下,汉字的内部码不能与西文字符编码(ACSII码、EBCDIC码等)发生冲突,并容易区分汉字与西文字符;尽可能占用少的字节表示尽可能多的汉字;与标准交换码兼容(与交换码有尽可能简单明确的对应关系;运算时不产生二义性和不确定性)。 除了二字节汉字内部码外,还有三字节内部码、四字节内部码、带引导码的汉字内部码、带符号的汉字内部码、带括号的汉字内部码等。 (3) 交换码 当计算机之间或与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时,要求它们之间传送的汉字代码信息完全一致,国家规定了信息交换用的标准汉字交换码"GB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即国标码。国标码共收集了7445个图形字符,其中汉字6763个,一般符号、数字、拉丁字母、希腊字母、汉语拼音等709个。 (4) 汉字输出码 又称汉字字形码或汉字发生器的编码。为输出汉字,对汉字字形经过点阵的数字化后的一串二进制数称为汉字输出码。

为什么进行汉字简化改革?

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中国的国际化战略。

  其次是文化方面的需要,

  汉字改革内容之一。它包括减省汉字笔画、减少汉字字数两种含义。前者指把笔画繁复的字,变成笔画少的字;后者指一个字原来可能有几种写法,包括正体、俗体、异体等,经过简化后,确定一个为正体,其余均废除。被简化了的汉字称为简化字。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简体字,也就是说,汉字简化工作和简化字,从中国殷商时代就开始了。以后几乎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做了汉字简化工作,都产生过相应的简化字 。如 ,从六国文字到秦统一后的小篆,秦始皇下令的“书同文”,可以看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由官方做的汉字简化工作,小篆对六国文字说来,就是规范字、简化字。以后从小篆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每一次书体变革,都是一次汉字简化工作。楷书定型以后,还有对楷体字的正体、俗体、讹体的甄别工作。现代汉字简化工作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钱玄同、陆基、黎锦熙等人做了很多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辑出版了《简化字总表》。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同时废止1977年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简化字总表》所列简化字是通行汉字的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