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弱智会自相矛盾,正常人和天才分别会如何呢? 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课文

弱智会自相矛盾,正常人和天才分别会如何呢?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课文

一道大学招生面试的题,挑战你的智商:一个岛上住着两类人,君子和小人,君子只说真话,小人只说假话,A

此题无解

因为他们都说了一句 而且岛上有珠宝 说明他们是同一类人 因为君子只说真话 小人只说假话 而A说B是君子 B说A是小人 必定有一个人说了谎 结合前面 自相矛盾 因为他们的前一句话说明他们不是一类人 后一句话说明他们是一类人 自相矛盾

故此 此题无解

天才的意思

我认为天才意味着精神和心灵的痛苦

  看完周国平论天才这篇文章你可能就会懂了。

  一个天才也许早熟,也许晚熟。问题不在年龄,而在于他有一些他自己的话要说出来,或早或迟非说不可。 博学家一辈子说别人说过的话,天才则能说出自己的话,哪怕一辈子只说出一句,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除非他说不出来的。这是两者的界限。

  天才区别于常人的不是智力,也不是勤奋,而是一种使命感。也许他自己也说不清这使命感究竟是什么,但是却始终存在,并且常常出其不意地叮咛他,折磨他。这是一种责任心,不是对他人,对人类,而是对自己的生命的责任心。

  多数人属于家庭,国家,社会。天才属于有也与无,最大与最小,自我与永恒。

  对天才来说,才能是沉重的包袱,必须把它卸下来,也就是说,把它充分释放出来。"天才 就是勤奋",但天才的勤奋不是勉为其难的机械的劳作,而是能量的不可遏止的释放。

  天才是最接近自然本来面目的个性。既然自然本身是丰富多彩、充满矛盾的,那么,天才怎 么可能永远自相一致呢?哲学史上最有创造力的天才,如柏拉图、康德,恰恰是最自相矛盾 的。二律背反是天才的命运。

  天才往往不是那些最聪明的人。如同大自然本身一样,天才必有他的笨拙之处。

  一个有才华有活力的人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找到了归宿,他永远在尝试,在探索。天才之缺乏 自知之明,恰如庸人一样,不过其性质相反。庸人不知自己之短,天才却不知自己之长。德 拉克罗瓦在创作他的传世名画之时,还在考虑他是否做一个诗人更合适些。

  我相信,天才骨子里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经历。

  芸芸众生也有权利活。在这个意义上,人与人是平等的。至于说到历史,就是另一回事了。 天才与芸芸众生之间隔着鸿沟。当然,天才的伟大并不需要优越的享受来报偿,伟大本身就 已经是他的报酬。

  天赋高的人有一种几乎与生俱来的贵族心理,看不起庸庸碌碌的芸芸众生。他对群众的宽容 态度是阅历和思考的产物。

  天才生活在一个观念和想像的世界里,尽管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更真实,更根本,但是它确实是脱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因此,用世俗的眼光看,天才决不可能给人类带来任何实际的幸福(世俗意义上的幸福始终等同于福利),他们的欢乐只是疯狂,他们的苦痛也只是自作自受。世人容忍他们的存在,如同对待异禽怪兽一样给他们拨出一小块生存空间,便已经是礼遇有加了。天才自己不应当期望有更好的待遇,否则就等于期望自己不是天才。

  庸才比天才耐久。庸才是精神作坊里的工匠,只要体力许可,总能不断地制作。创造的天才 一旦枯竭,就彻底完了。他没有一点慰藉,在自己眼里成了废物。他也的确是一个废物了。

  创造靠智慧,处世靠常识。有常识而无智慧,谓之平庸。有智慧而无常识,谓之笨拙。庸人 从不涉足智慧的领域,所以不自知其平庸。天才却不免被抛入常识的领域,所以每暴露其笨 拙。既然两者只可能在庸人的领土上相遇,那么,庸人得意,天才潦倒,当然就不足怪了。

  天才三境界:入世随俗,避世隐居,救世献身。

  我总在想,天才在同时代人中必是孤独的,往往受到冷落和误解,而在后来的时代中,大多 数人事实上也是不理解他们的。那么,他们身后的名声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也许,伟大心智的超时代沟通是一个原因,这种沟通形成了高级文化的历史继承渠道。

  但问题仍然存在:即使后来的天才理解先前的天才,可是这后来的天才在自己的时代仍然是 孤独的,他对先前天才的评价却何以得到人们的公认呢?

  也许总有少数幸运的天才,正是通过他们,世人在接受他们的同时也接受了他们所赏识的其 余不幸的天才。

  天才是如何被承认的?几种假说--

  其一,级差承认:二等才智承认一等才智,三等承认二等,以此类推,至于普通人,使天才 终于在民众中树立起了声誉。当然,仅仅是声誉,其代价便是误解的递增。

  其二,连锁承认:在众多天才中,某一天才因为种种偶然性的凑合而被承认,于是人们也承 认他所欣赏的一系列天才,这些天才中每人所欣赏的天才,就像滚雪球一样。

  其三,然而,最准确的说法也许是,天才是通过被误解而得到承认的。世人承认其显而易见 的智力,同时又以平庸的心智度天才的思想。归根到底,只有天才才能完全理解天才,庸人 只是起哄罢了。

  天才因其被误解而成其伟大。这话可有三解:第一,越是独特的天才,与常人越缺少共同之处,因而越是不被理解和易遭误解。所以,误解的程度适见出独特和伟大的程度。第二,天才之被承认为伟大,必是在遭到普遍的误解之后,人们接受了用自己的误解改造过的这天才形象,于是承认其伟大--即承认其合自己的口味。第三,天才的丰富性和神秘性为世世代代的误解留下了广阔的余地,愈是伟大的天才愈是一个谜,愈能激起人们猜测他、从而误解 他的兴趣。伟大与可误解度成正比。

  也许,天才最好的命运是留下了著作,在人类的世代延续中,他的思想不时地在个别人心灵 上引起震颤和共鸣。这就是他的不朽和复活。较坏的是著作失传,思想湮灭。最坏的是他的 著作成为经典,他的名字成为偶像,他的思想成为教条。

  对天才是无法盖棺论定的。天才在受到崇拜的同时总是遭到误解和曲解,引起永无止息的争 论。也许,不能盖棺论定本身就证明了伟大。

  天才的可靠标志不是成功,而是成功之后的厌倦。

  天才是脆弱的,一点病菌、一次车祸、一个流氓就可以致他于死命。

  天才未必是强者。性格的强弱决定尘世的命运,天赋的大小决定天国的命运。在某种意义上 ,可以把天才死后享誉看作天国的荣耀。

  天才不走运会成为庸人,庸人再走运也成不了天才。

  她读着凡·高的传记,泪眼汹涌,心想:"如果我在那个时代出生,我一定嫁给凡·高。"

  在凡·高活着时,一定也有姑娘想像自己嫁给更早时代的天才,并且被这个念头感动得掉泪 。而与此同时,凡·高依然找不到一个愿意嫁给他的姑娘。

  一个青年对我说:"我就是尼采!"

  我答道:是吗?尼采是天才。每个天才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你重复了尼采,所以你 不是天才,所以你不是尼采。

  天才往往有点疯,但疯子不等于是天才。自命天才的人老在这一点上发生误解。

  天才与疯子,奇人与骗子,均在似是而非之间。

  世上有一个天才,就有一千个自命天才的疯子。有一个奇人,就有一万个冒充奇人的骗子。

  俗人有卑微的幸福,天才有高贵的痛苦,上帝的分配很公平。对此愤愤不平的人,尽管自命 天才,却比俗人还不如。

  自己未曾找到伟大的幸福的人,无权要求别人拒绝平凡的幸福。自己已经找到伟大的幸福的 人,无意要求别人拒绝平凡的幸福。

  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大魄力,人情味,二者兼备是难得的。

  不避平庸岂非也是一种伟大,不拒小情调岂非也是一种大器度?

  天赋平常的人能否成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具体教育环境,学校能够培养出也能够 毁灭掉一个中等之才。天才却是不受某个具体教育环境限制的,因为他本质上是自己培育自 己。当然,天才也可能被扼杀,但扼杀他的只能是时代或大的社会环境。

  摘自《周国平人生暂思录》

晋明帝数岁,。。。。。 明帝两次回答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聪明的回答,不矛盾。 起初晋明帝说长安近,是因为他的确很聪明,当时知道这个客观问题的正确答案,就脱口而出了。但看到父亲晋元帝因怀念故都,甚至流泪悲伤不已。因此在回去后,经过一番考虑思量后,第二天晋元帝再次问他这个问题时,他回答长安远,这是他为了安慰父亲,让父亲感到长安已经遥不可及,不要再为已经失去的故都悲伤了。

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

急求解答!逻辑学中的#同一律#和#矛盾律#各有什么现实生活的例子可以解释呢?

这种例子很多。

先说同一律:比如专题会议讨论大学生就业问题,按照同一律,所有讨论发言内容都应该围绕大学生就业这个中心,主持人或者发言者抛开大学生就业,却去谈大学生恋爱问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等等,都违反了同一律,犯了“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再比如教师讲课,本来这堂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但教师却主要讲了当代诗歌的语言艺术,同样是违反了同一律。

再说矛盾律: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讨论会上,一种观点认为对大学生恋爱应该加以引导,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不加引导,听之任之,如果主持人说两种观点都同意,那么主持人就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再比如中学生不注意观察事物,在作文中出现“繁星闪烁,明月高悬”的表述,同样是自相矛盾,因为“繁星闪烁”就意味着没有明月,而“明月高悬”意味着看不到很多星星。这种表述同样违反了矛盾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