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苟立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什么? 苟利生死以岂因避趋之

苟立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什么?苟利生死以岂因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表现了林则徐怎样的人生观

置生于度外

“苟力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什么含义?

应该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句话出自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 人》一诗,全诗如下: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这首诗作于一八四二年八月,林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口占留别家人。诗中表明了林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指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难道可以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吗?

林则徐在赴新疆的途中,赶上黄河决口,他治水有方,早就闻名,奉旨总办河务的是大学士王鼎。知道他熟悉河工情形,便要求道光皇帝将他派来为治河效力。王鼎满望功成林则徐可因此得到赦免,谁知次年河工办完,注明“于合龙日开读”的皇帝谕旨竟是:“林则徐于合龙后,着仍往伊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林则徐留下了这首悲壮的诗篇 。

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是什么意思(最好详解)

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的意思是: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而避后趋前.

温总理在上任之初以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彰显他作为领导人的毅力和决心。

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流放地伊犁,临行以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留赠家人,全诗如下: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苟立国家生死已,启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什么意思

"苟立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详析: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诗中的两句,原诗全文如下: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1841年,由于投降派的陷害,林则徐被以“办理不善”的罪名革职降级,充军伊犁。这首七律是他1842年途经陕西西安与家人告别时所作。虽然他蒙受冤屈,但报国之志并未稍减,依然表示:即使被谪贬边疆,只要对国家有利,也将不顾个人的生死祸福为之奋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从中可以看出林则徐有着以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里,“以”的意思是“用、把、拿”的意思。“生死以”是介宾结构“以生死(实际是‘以死’)”的倒装,把宾语“生死”提到介词“以”的前面。直译是“用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中凡是用两个相反意义的字联合组成的词语,往往其中只有一个字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在这首诗的“生死”一词中重点的、真正的意思是“死”,“生”字只是用来构成双音词,只是陪衬;“祸福”的重点和真正的意思是“祸”,“福”只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