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内容是什么?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逐步形成三大空间格局分别是什么?
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这是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大从制度层面提出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基础上,再次从战略目标层面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扩展资料: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重要意义
(一)这是尊重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这是高效利用国土空间、实现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国土空间是宝贵资源,我国辽阔的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永续发展的家园。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杨伟民: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十四五规划期间有什么科学成就
十四五规划还没有出台,无法预测会有什么科学规划。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十三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十四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为2021-2025年,现在关于“十四五”的规划还没有正式出台,需要等到“十三五”末才能进行正式规划。
扩展资料:
“十三五”规划前期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如下:
“十三五”国际环境变化及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和制度环境研究
“十三五”创新驱动的战略重点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
“十三五”推进教育现代化与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研究
“十三五”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战略举措研究
“十三五”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研究
“十三五”工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优化研究
“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与粮食安全战略研究
“十三五”信息经济发展研究
“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十三五”服务业发展重点和机制研究
“十三五”住房保障体系与房地产健康发展研究
“十三五”我国区域发展重点和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及制度研究
“十三五”环境治理重点及模式创新研究
“十三五”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发展研究
“十三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
“十三五”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
“十三五”健康保障发展问题研究
“十三五”完善扶贫脱贫机制研究
“十三五”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十三五”公共服务重点和财政保障机制研究
“十三五”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风险防范研究
“十三五”对外开放战略及开放新格局研究
“十三五”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
“十三五”良好开局夯实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四五规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三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我在中大咨询的官网上了解到“十四五规划”的相关内容,上面谈到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工作任务包括:
1、开展重大课题研究
加强发展环境分析,充分吸收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围绕“十四五”时期地区发展环境、思路和目标、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培育和布局、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重点领域改革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基础支撑。
2、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
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综合性、纲领性和战略性的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计划的依据。规划纲要编制要符合上一级政府“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重点专项等规划相衔接。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相关支柱产业、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
3、编制谋划“十四五”规划支撑项目
高度重视项目在落实“十四五”规划中的根本支撑作用,做好重大项目超前谋划和衔接。密切跟踪国家、省政策导向,深入研究领域、行业发展趋势,认真谋划重大项目,为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五年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的引领作用???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确定主要目标的依据
目标是规划的核心要素和最有力最精炼的语言。科学确定好目标,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和力量,促进规划更好地实施。《建议》指出,“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二0二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建议》从经济运行、经济结构、居民收入、社会建设、改革开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仍然较多。《建议》提出,要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长期以来形成的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进一步突出,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我国已进入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全方位的战略性调整,才能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阶段。《建议》明确提出提高居民消费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的目标,提出要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大幅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既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快增加,但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收入差距大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与以往五年规划相比,这个目标的要求是很高的。
加强社会建设,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举措。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居住生活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教育和职业背景的公民,都能享受到大体均等的服务水平,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议》提出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的目标。国民素质是国家竞争力和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仅相当于初中毕业的水平,同时,社会道德水平不高,诚信意识、责任意识不足,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缺乏等问题依然存在,国民健康素质呈下降趋势,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提出了明确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建议》提出,要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健全,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根源。《建议》明确提出了加快改革的目标,要使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国际环境的依赖度、繁感度日益加深。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份额的增加和力量对比的变化,我国需要积极调整和把握好在全球分工中的新定位,努力化解外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积极创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努力实现《建议》提出的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的目标。